五月初五“五神”游海祈幸福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靠海吃饭,靠海过活,在端午节这天有祭龙王这个习俗,祈愿全年风调雨顺,渔业兴旺。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三亚疍家人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在三亚南边海社区的五龙庙,将举行祭祀海龙王仪式。据当地的疍家人介绍,因为疍家人全部都是渔民,他们靠海吃饭,靠海过活,在端午节这天有祭龙王这个习俗,祈愿全年风调雨顺,渔业兴旺。
  疍家的历史,渊远流长。疍家人被称为“疍民”,即水上居民。他们以海为伴,以舟为家,以渔为业,长年与风浪搏斗。据《广东通志》上说,因其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疍,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长期的与风浪搏斗和向大海取食,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谋生手段,让他们有了浓厚的民间信仰氛,除了祖宗信仰外,疍家人信奉五龙公、海神天后、龙皇、观世音菩萨、三婆婆等。不管吉凶都要托诸神灵,例如出海时疍家人要备有三牲祭祀海神,祈求渔船风调雨顺平安归来,如今该信仰的祭拜活动已经日积月累的转化成地方民俗活动了。
  五月初五,各家各户都会到五龙庙祭祀五龙神,据三亚河西区榆港社区居委会郑石喜介绍,三亚疍家人祭祀龙王庙有渊源远长的传统。这一天还会在三亚河组织龙舟赛,甚至会有来自海口、陵水、广东顺德等地区的龙舟前来参加。
其他文献
7月17日下午,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诗人郑文秀原创诗集《水鸟的天空》在海口首发。  该诗集主要取材自陵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黎族的历史源流和传承,真实展现了黎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迁。整本书为黎族代言,抒发黎人心声,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陵水以及黎族风土人情、文化的深厚感情。诗集中包含了对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经典景区,如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界洲岛、南湾猴岛等,以及椰子岛、双帆石、桥山遗址、清水湾、香
期刊
疍家人,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疍民即水上居民,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广东省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据报道相关考古材要称,高要县发现有最早的疍家人居住的遗址。现在疍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
期刊
海南一些疍家人一年内会根据风向、鱼汛等情况居住在两三个地方,比如在万州、陵水一带的疍家人,春夏两季随南风飘居在文昌清澜港,到秋冬两季又随北风返回万州、陵水居住,象候鸟一样在海南沿海来回迁徙。  由于长期在南海北岸的水面上生活,疍家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族群特征,那就是“以舟为宅,以渔为业”。  在海南各个港口生活着一支“以舟为家,以渔为业”的族群,当地人称之为“疍家人”。在古代,人们对疍家人的称呼很多
期刊
如果您有好的想法  欢迎来稿分享:163.0898@163.com  读者来信  海南国际旅游岛本土文化是关键,没有本土文化的旅游必将失去市场竞争和吸引力。  《海风》谈不上是最好的杂志,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这本立足本土的杂志,从去年开始,我看着它一个一个物件的挖掘、一个一个人物的解剖,透过这些物件和人物,观察海南人千百年来“变”与“不变”的生活。  广州·刘宇航  我不知道植物的故事原来也
期刊
水果就和人的性格一样,也分为寒、冷、温、热四种属性。不同属性的水果要找到它的知己,两者才能更好地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芒果被称为“热带水果之王”,与肉类搭配风味独特,但是在炎炎夏日,轻尝一口芒果配西米制成的冷饮,是不是更能挑逗你的味蕾呢?  原料:芒果、西米、牛奶、椰汁  做法:  锅中加水烧开,将西米倒入锅中,转小火,盖着子煮。(水量加足一些,中途不时搅一下,避免糊底)。  等待西米
期刊
大疍港地处良好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之一,同时,它也是本岛物资向外流的主要港口。  大疍港,我追寻到宁远河边,曾经船樯林立的繁荣,早已没在史书中,眼前只有宁远河水静静地流淌。  眼前宁远河平缓的河道,和宁远河冲积平原,还有不远处保平内港,让我几乎感受到了历史上的那一幕幕。时间翻开了一千多年前,一艘艘艇仔靠着季风顺流而下,到了崖州,他们就是人们称之的疍民。这里远离了战争,没有
期刊
传统的疍民不愿上岸居住,他们认为在陆上用砖块建房子是不吉祥的。一怕得罪先祖,二怕行船不顺,三是无钱购买床、椅等家具。土改时,很多地方分瓦房给疍民,但他们都不愿意搬进去。他们当中,有点钱的疍民有些在海岸边搭建疍家棚居住,棚内楼板特别干净,一日数次刷抹。在疍家棚内,无凳无椅,待客、用餐、坐卧,均在棚楼板上进行,大多蹲着。若在陆地建房子,因迷信,常将旧船板埋藏在新建的宅居地下,以为这样仍是以舟为宅,不得
期刊
男女自由嫁娶,男人一般在船尾放一盆草,女人放一盆花,以招致媒妁,夫妻多半都是疍家人,也有部分女人嫁到了岸上。  在海上举行婚礼是三亚疍家人传统的风俗。以前,疍家人在岸上没有居所,以船为家,生活在海上,子女娶嫁都在海上举行。虽然他们长期在海上漂泊,但却把婚礼视同隆重的节日,办得热闹吉祥。迎亲当天,男方迎亲的人划着渔船,载着新郎,带着礼物,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利用赛龙舟的鼓点,有节奏地把船划回去。  
期刊
同姓的疍家人在岸边多聚集在一个地方居住。但由于水上流动的原因,疍家人家族观念比较淡漠,三、四代以上便基本不认识。  疍家人分布在南方和东南沿海一带,即在今天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一带,而一些内河有水之处也有疍家人生活。疍家人常年生活在水面上,所以还被称为“水上人”、“水居蛮”。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曰:“疍,海上水居蛮也,以舟楫为家。”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曰:“以舟为室,视水如陆
期刊
我们这里很多人确实不懂什么叫疍家文化,现在搞出来了,大家才有所觉悟,陈列馆的建设也是弥补我们缺失的文化。  早在宋末元初便有来自闽广的水上居民疍家人聚居三亚海滨,元人王仕熙有诗云“客来疍浦寻蓑笠,黄蔑穿鱼酒正浓”,诗中所说的“疍浦”正是三亚大疍港。到清朝时,这群人依旧过着以船为家,捕鱼为业的生活,《崖州志》里记载“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