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是灾区亲人帮了我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述者:李海军,汶川地震志愿者,事迹被写入《理具抗震救灾志》
  整理者:成豫
  口述时间:2018年5月8日
  十年前,我在理县做志愿者,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十年后,我遭遇不幸,是灾区社会各界和亲朋好友给了我最实际的帮助和亲切的关怀。
  现在,距离手术过了一个半月了,我还在医院,躺在床上。医生说,预计6月下旬,我的骨折康复到一定程度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次手术。
  说起来,人这一生,还真是因缘际会。我能这么快筹到钱及时做手术,完全是因为10年前的经历。
  10年前,5.12汶川地震后第三天,我关掉了自己的木工店,到理县去当志愿者,在那里一呆就是两年。既然是去当志愿者,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干活嘛,有什么活我就干什么活。我身体好,又有一点技术,挖泥巴,垒墙,搬水泥,做水电工、木工,帮村民摘花椒,什么活都能干得下来。
  现在想起来,在理县的那段日子很充实。我去过什么地方就把电话号码留下来,后来大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了,就给我打电话,我接到电话就会赶过去。理县有13个乡镇、81个行政村,当时全是小路,下雨一滩泥,天晴一路灰,这些地方我大部分都去过。
  在理县,我有一个原则,不要麻烦当地的老百姓。他们本来就受灾了,过得很不容易,我是去当志愿者,不是去享受的。而且,我一个单身汉,很好将就,有什么吃什么,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要洗澡,跳到河里搓一搓就解决了。
  很久以后,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理县抗震救灾志》中看到了我的故事,我才知道,我在理县做志愿者还做成一个“名人”了。
  不过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些事情。2010年,玉树地震,我第一时间就去了,继续做志愿者。2013年,芦山地震后,我又去了,还是做志愿者。
  当然,这些年来,我也得到一些荣誉,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有七八本。不知道是哪个最先起头,在理县,好多人喊我“铁人”。我才不是铁人哦!
  2015年,我在理县认识了李小梅。现在,她是我的女朋友,也是她一直在医院照顾我。
  我是今年3月21日受伤的,帮人拆房子的时候从三楼摔下来,被两块预制板压住。送到医院,医生一检查,我的情况很严重,骨折、尿道破裂,手术费要好几十万。
  我没钱。小梅也没钱。但是,她想救我啊!她就拿着我的手机,联系我的朋友,看朋友们能不能帮忙。后来,是小梅告诉我,她联系到我的一个朋友黄宇。我在理县当志愿者的时候,黄字是当地的驻村干部。听小梅说了我的情况,黄宇把消息发布在了理县的党政工作群里,理县的领导就倡议大家给我捐款。
  在理县团委的帮助下,我受伤的第二天,我的侄儿罗建金发起了“轻松筹”,目标金额为20万元。3月23日,理县团委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转发了“轻松筹”的链接,并发出了倡议:“曾经帮助过你的铁人需要你的帮助”。后来,我看到媒体报道,理县团委发出的倡议消息在网上有1.7万多的阅读量,对于只有3000多粉丝的公众号,4.6万多人的理县来说,这条消息的传播效果简直太好了。
  “钱够了,你有救了!”小梅给我說,从我侄儿发起“轻松筹”不到24小时,20万元的捐款就满了。3月25日,还有人在公众号下留言:“怎么捐不进去了?”也有一些朋友直接找到我或找到小梅,打电话,发短信,问我的伤情,鼓励我,祝福我早日康复。
  20万啊,大家给我捐了20万!听到这个数字,我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没想到,10年过去了,大家还记得我!谢谢大家关心我!
  我问过医生,我的骨折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就是需要静养。等到6月做了尿道愈合手术,再静养、恢复。对后续的治疗,我一点不担心。理县的亲人们给我凑了手术费,小梅又一直在医院照顾我。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十年前,我在理县做志愿者,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十年后,我遭遇不幸,是灾区社会各界和亲朋好友给了我最实际的帮助和亲切的关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很快战胜伤痛,重新去做公益、献爱心,那时的付出,再不仅仅是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是一种感恩、报答之心。
其他文献
讲述者:李春,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整理者:草人  口述时间:2018年5月3日  经历创伤的北川人,一路走过来非常艰辛,他们更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而图书馆正是人们需要的精神家园。  我没想到我还能活下来。当我被成功救出后,才知道自己在废墟里被困了75小时,我的父亲、大哥和干女儿远去了另一个世界.那种心灵的痛直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进了医院之后,死神再一次向我“招手”,我的左手左
期刊
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国宝,更受到全球各国人民的喜爱,世界自然基金会就以大熊猫为标志,大熊猫也成为我国外交中的重要使者,去往世界多个国家的动物园传递友好。不过,你知道吗,第一只活着抵达西方的大熊猫,竟然是以哈巴狗的名义,被偷偷带出海关的。  1869年,一位名叫戴维的传教士从中国四川带回来一张大熊猫的兽皮,轰动了西方世界。其后不断有探险家、猎人前往中国,试图带回一只活的大熊猫,但都没有成功。1936年
期刊
讲述者:廖智,最美志愿者  整理者:于川  口述时间:2018年5月7日  每个日,我们都会以私人名义发起聚会,邀请使用假肢的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鼓励他们去参与社会活动,展示自己的“不完美”,传递着“你可以很自信、很有尊严地去生活”的信念,也改变社会对所谓弱势群体的认识。  我的家乡在汉旺镇,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小镇,曾经被誉为全国一百个明星小镇之一。因为富饶的矿产资源,有一个大型的机械加工厂
期刊
细读李商隐.方知“无隔不成诗”,“无离不成诗”。正是被他人、更被自己隔离的人生,李商隐的诗歌才恰如其分地映照出了整个如隔如离的晚唐。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汉诗诗人大沼枕山曾说: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中国著名文史大家顾随曾说:倘若说唐诗的四个时期一一初、盛、中、晚譬如花木,则初唐是含苞时期;盛唐,自然是盛开;中唐是残花,说得好一点,结果了,还带点酸;晚唐则是果子的成熟期,甜了,而且说坏一
期刊
讲述者:杨建芬  整理者:木土杜  口述时间:2018年5月10日  有时候,我也会看看微信群里,有着同样遭遇的爸爸妈妈们,看着他们分享新生活。这个群是我创建的,我就是群主,我给它取了个名字:永不放弃。  5月的巴拉恰即将迎来旅游旺季,夜晚的商业街下,啤酒瓶的碰撞声清脆而响亮,北川又热闹起来了。  记者说要来采访我,让我口述。见面的那天,北川下着小雨,我在微信上给他发去地址一一尔玛小区D区。这是地
期刊
讲述者:朱成,著名雕塑家,“阳光母亲”基金会发起人之一  整理者:成豫  口述时间:2018年5月8日  对我而言,这十年,我参与了“阳光母亲”,“阳光母亲”也一直在感染着我。  5.12地动山摇之后,我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去了灾区,尽一份心力。但是,我不敢去,我甚至有点刻意回避。我的神经太敏感,只是在网上看了一段灾区的视频,脑海里的景象就一直挥之不去,对于自己能不能承受现场的冲击实在没有信心。  我
期刊
中华民族的色彩里,这翠绿的一部分,便是被这一种植物一一茶的一片片叶子数千年之间酿造的、浸泡的。  从寒武纪走来的一株草,经过蜀人的巧手,变成了我们今天精神生活的必需,证明了蜀人创造力贡献之巨大。  我们看到了茶在行走,我们看到了东坡与蜀茶的情缘。我们也看到,在今天的四川与成都。不计其数的大小茶馆、茶楼、茶铺、茶肆,仿佛都是这一株“草”的纪念馆。  如果要在今天找一处回到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成
期刊
講述者:徐献,摄影师,拍摄四川羌族地区十余年  整理者:刀哥  口述时间:2018年4月27日  我庆幸我的镜头曾经记录了这个民族的美好生活和经历的苦难,我相信将来他们还会一直坚韧地生存并发展,而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拍摄下去。  我至今仍记得我2005年11月第一次走进汶川阿尔寨时的感觉,那个距离汶川县城30多公里的龙溪乡阿尔寨,让我走得非常辛苦,不过那一次拍摄,让我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阿尔寨
期刊
6月,成都博物馆的重头戏《影子之城》展拉开大幕。现场展出的图片。从营造学社留下的500多张珍贵照片中遴选而出,龙居寺、龙兴寺、城隍庙、关岳庙、娘娘庙、文庙、牌坊、潮广会馆、溪南祠,那些或消失或破败的古建筑.为我们还原了四川广汉这座西南小城的沧桑往事。  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贡献,毋庸置疑。从1932年4月开始,他们带领营造学社,在中国170多个县市进行了古建筑调查。1932到1937年
期刊
讲述者:张国文,作家  《我们长大啦: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十年成长记》编辑整理者:唐博  口述时间:2018年5月3日  中国人造“感谢”两个字,是非常有讲究的,它既要走心,也要发之于口,而且时间还不能拖得太久,所以“感谢”是一项即时表达的真诚的人际交往活动。  地震在我人生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1976年,大家知道那一年发生了许多事,其中一件是唐山大地震,四川也震得厉害。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天,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