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西瓜解暑,足以语人生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在空中的西瓜,真没见过。按常理说,西瓜都是从地里的藤上长大的,而在苏州相城区的一家生态基地,这里的西瓜却被吊起来生长,个头不大却甚是可爱。炎炎夏日的苏州,除了小桥流水的静谧美,还有西瓜的清凉之甜,“咔嚓”手起刀落切开的是一整个美妙的夏天。
  苏州人种西瓜者远远抵不过外地“大军”,常熟的“王庄西瓜”声名远播,尝上一口,确也甘甜多汁,味美不忘。谁又能拒绝得了这一口汁水丰盈、甜蜜解暑的人间极品呢?话不多言,速来吃瓜。
  子承父业种瓜“得瓜”
  西瓜有一个雅号,叫“青门绿玉房”,这足以把江南人对于西瓜含蓄内敛的爱表达了出来。西瓜无疑是瓜果界的“王者”,解渴生津的好拍档。苏州西瓜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具有适应性强、栽培周期短、增收效果明显等特点,西瓜历来是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有数据表明,苏州人一天至少要吃掉2000吨的西瓜。
  一台秤、一些筐、一张凳、一把伞,设在马路边上的一个个西瓜摊,尽管简易,生意却无需担忧。在常熟市尚湖镇福寿村的一处西瓜摊,记者与一位叫项加德的青年瓜农聊起了种瓜的酸甜苦辣。作为当地的西瓜种植大户,来自浙江温州的项加德已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他在当地拥有接近50亩田地,除了种植西瓜外,他还栽种葡萄、玉菇、土香瓜和贝贝南瓜。西瓜的种类归属比较特殊,按栽培方式看,它属于蔬菜;按食用方式说,它又跟水果类似。项加德栽种的西瓜又分8424、小兰、金玲珑等多个品种。今年,他家的常熟尚湖镇加德水果商行选送的“早佳8424”西瓜(即王庄西瓜),在“苏州好西瓜”评鉴会上首获金奖。
  2000年,项加德的父母来到常熟从事西瓜的种植。2004年因父亲身体原因,种西瓜的责任就落到了项加德的身上,从此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担起了种瓜的重任。35亩的西瓜地,全部采用大棚种植,分布在王冶路和不远处的尤巷深处。王庄西瓜之所以好吃,归因于当地较高的地势和优质的黄泥土,再施以进口的钾肥,以此来提高西瓜本身的甜度。品质方面,他利用20多种颜色标记擦粉和记录开花结果成熟各50天的人工记录方式,培育出外形圆润、口感沙甜的高品质西瓜。“原先种的无籽西瓜,后来人们发现有籽的口感更好一些,汁水更多。于是改种有籽瓜,也就是需要擦上花粉。”技术方面,一方面他自己摸索试验,比如温度低了就关上大棚的帘子,温度高了通风口弄大一些。一方面,他也积极主动地向乡镇其他种植西瓜的长辈探讨经验,并结合新技术,由此培育出更优质的好瓜。
  在常熟当地,像他一样的“农二代”很少,基本都是年纪微长的老人在打理果园。种西瓜可不是个轻松活,雨水多了西瓜长不大,阴天也长不大,温度太高也不行,“娇贵”得很。年初,瓜苗一下地,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就全部搬进了瓜地。之后整理瓜藤和花苞,四月份开始施肥,五月开始采摘。种西瓜的苦你是无法想象的,风吹日晒不说,光浇水就要从傍晚忙到半夜。现在天气热,大棚里晒得像个火炉,晚上没法睡,但是刚一合眼,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来摘瓜了。果农最怕遇到的是自然灾害天气,有一年下大雪,他家的棚子都被破坏,地里的瓜坏了不少,那年真是损失惨重。为此后来他把毛竹棚改成了钢化棚。每天他和媳妇还有母亲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归辛苦,让项加德欣慰的是,自己种出来的瓜又大又甜,买的人还多。说到这他满心欢喜地笑了。
  一直以来他追求纯天然绿色的种瓜理念,由此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如今,项加德在镇上成立了商行和合作社,在常熟市区租赁了一个专供西瓜的店面,方便顾客凭票直接取瓜。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取,如今一家子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日子越过越好。正值暑假,两个孩子也从老家来到苏州,和项加德待在一起,再苦再累,当看到孩子的笑脸,一切也都值了。
  采摘园:常熟尚湖镇加德水果园
  采摘时间:5月—9月
  采摘地点:常熟市王冶路附近
  回归童年味,西瓜也能无土栽培
  小的时候,西瓜是一种分享型水果。一家人坐在八仙桌前,洗净的西瓜放在砧板上,哐哐当当,三下五除二就把圆润的西瓜分成小巧的三角形。众人捧着西瓜,在桌子前谈笑风生,此刻,夏日的炎热全都抛于脑后。
  在苏州横泾丰盛生态果园对面,有一个搭了约六米长的西瓜售卖摊,一张小方桌,四把塑料椅,切开的西瓜摆在桌上。来买瓜的顾客走到棚下,坐下来吃着摊主切好的西瓜,和摊主拉闲散闷,走时随意挑上几个瓜,好不自在。摊主姓石,是横泾当地种植西瓜的农户,虽然种瓜时间不长,但销量很好。横泾当地濒临东太湖,依托着太湖水的天然灌溉,种瓜过程中不打农药,任其自然生长,其间只需除草,非常生态。种出来的西瓜果皮很厚,但口感很好,比普通西瓜更加脆甜。石先生家有40亩的西瓜田,还有少量的香瓜田。来他这里买瓜的基本都是上林镇当地的住户。凭借其天然的种植模式和还原当地人记忆里的童年味道,来他这里买瓜的人们基本不挑西瓜,随便带一个口感都是不差的。采访时坐在摊主的方桌前,记者也仿佛回到儿时吃西瓜的美好场景。天空澄澈蔚蓝,微热的风把西瓜的清香带来,把身体的困乏带走。
  顺路再来到相城区的一家生态基地,虽然这里的西瓜已下市,但据相城区倪家湾·水之田技术员姜蓉蓉介绍,他们采用生态培育技术,利用岩棉代替土壤进行种植,瓜藤绕上棚顶后,把西瓜用网兜包住继续生长。传统生长在地里的西瓜,因为接触地面的一侧少光照,所以会出现黄底、畸形的情况,把西瓜吊起来生长后,可以避免这些情况。阳光大棚可以让瓜果在受到光照的同时,避免风吹雨打。大棚里还悬挂了很多粘蚊板为西瓜物理除虫,不使用化学农药,在保证美观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西瓜的安全性。“岩棉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循环使用,种过西瓜之后可以继续种草莓、小番茄,环保又低碳。”姜蓉蓉告诉记者,原本每棵秧大约结有3个西瓜,为了保证质量、口感和营养,在生长初期,他们就进行了择优剪果,只留下1个西瓜果实。目前西瓜种植面积大约2亩多,年产量4000个。今年,他们选送的“小皇冠”和“黑津”纷纷获奖。“小皇冠”西瓜,外皮是绿色条状花纹,果肉为黄色,口感脆中带软,在品鉴会上,“小皇冠”西瓜取得全场最高分。而“黑津”西瓜则是黑皮黄瓤、皮薄如纸、清甜多汁。据悉,生态基地总占地面积1173亩,北部果园40亩。高科技玻璃温室于2019年运行,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目前种有番茄、草莓、甜瓜、西瓜等品种。
  每一年的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发生,唯有西瓜的那份沁甜亘古不变。
  采摘园: 相城区倪汇千亩特色农业基地
  采摘時间:5月—6月
  采摘地点:相城区倪家湾·水之田
  记者手记:根据清乾隆《元和县志》云:“虎丘名产西瓜‘徐佳青’者,味甜而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苏州西瓜栽培鼎盛期,年栽种面积近20万亩。产区集中在吴县、吴江、昆山三地。后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主产区发生迁移,近年全市西瓜集中在常熟、张家港、吴江三地。当然,相城、吴中、太仓、昆山也有少量栽种。全市西瓜年栽种面积维持在2万亩左右,年总产量维持7万吨。种植西瓜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栽种技术的升级、栽培方式的变化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动都带动了苏州西瓜产业的发展。现今的苏州地产西瓜普遍采用大棚设施栽培。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迭代变化品种,目前苏州市面上主要以8424、麒麟瓜、早春红玉、黑美人等品种为主。
  王庄西瓜的种植可追溯至清代。上世纪30年代,王庄西瓜已销往上海,王庄人陆阿增为扩大西瓜销售渠道,到上海各地进行西瓜品牌宣传,并开设“陆公和增纪代客买卖西瓜行”,专门销售王庄西瓜。解放后,王庄西瓜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因其品质上佳,畅销苏、锡、沪等地。2000年,与江苏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了西瓜产量和质量,使“王庄西瓜”成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主导产业。二十一世纪初,王庄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西瓜内在品质,建立西瓜种植基地20多个,举办了西瓜种植技术培训班,并率先注册了“王庄西瓜”商标。今天我们在挑选王庄西瓜时,需要注意,成熟的王庄西瓜瓜柄处没有细细的绒毛,表皮呈现油亮的绿色,剖开,淡淡的甜香味顷刻蹿入鼻尖,咬一口带着微微的沙脆感。
其他文献
去年中秋前夕,收到《耕读东山》读者叶坚忠发来信息说,他们村内有个历史上有名的美景“双墩出月”,邀我前去赏月,并希望能得到宣扬。  叶坚忠,今年53岁,东山陆巷朱巷村村民,从小喜爱乡村历史。他说,朱巷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是明代的王鎜,王鎜建造的壑舟园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双墩出月”即是园中美景之一,壑舟园现已无存,但“双墩出月”还在。  叶坚忠说的王鎜,生于明正统十三年,字涤之,号壑舟,属莫厘王氏十世
期刊
有朋友从奋斗十几年的北京,一下子来苏州定居了。她对我说,苏州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也是“最有口福的城市”,因为她觉得苏州从古至今对待“吃”不仅认真且追求雅。犹如眼下立秋节气前后,天地与我们,都处于未变将变的微妙时刻。天气仍然热着,我们的胃口依然被夏日“消耗”着,此时最适宜吃些什么呢。  荷花在这一时节长势喜人,踏入拙政园的一刻起,你便落入荷的包围中,荷花亭亭,荷叶翩翩,手持一个莲蓬头,那可真是应
期刊
“枫桥啊,运河水流荡漾,听路过的雨滴唱,你风采依然。阁楼庭院,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墨客骚人,趋之向往。我驻足,闭上缱绻的双眼凝望你,我望见了繁华的街角,人来人往。我望见了条条宽广大路,鸣声鼎沸。感谢百年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困难、机遇、挑战、重任顷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枫桥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启航。你看呀,枫桥百年巨变,古镇换新颜,运河之水带走了渔火,却留下了真情。伴着‘才聚高新、业泊
期刊
有父母通过唤醒,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无声教育了一个问题小孩;有父母通过唤醒,用诗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闪光点,最终赢得孩子的真心;有父母通过唤醒,抓住教育一闪而过的契机,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是时候来“唤醒”一部分人群了。  资深媒体人、作家、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朱桂根先生亲笔撰写的《唤醒: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在苏州三六六教育集团的携手策划下,日前正式对外发行。社会各界及
期刊
采芝斋、得月楼、黄天源等姑苏老字号赴沪交流,豫园灯会、星光摄影、三枪等上海老字号来苏发布创新需求,共话创新发展,引领国货风潮;黄浦·姑苏长三角创业创新大赛、精英团队大赛上海(黄浦)分赛激烈角逐,先导产业项目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荟萃;“乐龄姑苏 社保添福”系列活动热闹非凡,沪苏两地退休人员共展银龄风采,推进社保服务城际交流……  当前,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正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机遇期
期刊
过完黄梅雨季,就常常烈日当空,艳阳高照,实际温度也还可以,但空气中的湿度未减去几分,水汽蒸腾得像一张不透的网,罩得人们酷暑难耐。坐立不安、毫无胃口之际,吃些水果安抚情绪,倒是个法子,补充了水分,增加了糖分,赏心悦目,沁心入脾,提神醒脑又解乏。  苏州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处太湖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苏州又形成一个独有的小气候。枇杷、桃、梨、葡萄、杨梅…
期刊
途经通往苏州各个乡镇的公路上,常常能见到简易的指示牌,比划着去某个采摘园该如何走。这给乏味的路途增加了一些趣味和心思:这里竟然有个果园!回去的路上要不要带点水果?!本地果园里出产的水果自然比市场上大车拉来的水果要新鲜得多,即便果园里现摘的水果不便宜。这趟路途有了额外的亮点,附加值也被大大提升。  每到节假日甚至是双休日,只要天气晴朗,温度适宜,并有当季水果正在上市,就会有前往采摘园里采摘、休闲的人
期刊
每年黄梅雨季,江南的空气就变得潮乎乎的,偶尔有些喘不上气,连带着把人都带得无精打采。但也并非一切都提不起神来。继鲜爽多汁的杨梅之后,携带着一股无与伦比的甜蜜,桃在梅雨季的尾声通过嗅觉和味蕾打破阴沉,让气氛变得如桃色般清亮起来。  南方软桃  北方人爱吃硬桃,南方人喜欢软桃。依照苏沪两地人的口味喜好,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软桃,水蜜桃和黄桃在夏季依次登场。桃子也是最适合露天种植的消夏水果。  中国人认为,
期刊
酷暑难熬的七八月,空调已经无法满足纳凉解闷的欲望;汽水与冰淇淋也拯救不了苏州人讲究时令的口腹之欲。幸而在这个时候,有“百果之宗”的梨给了我们甘甜脆爽的惊喜。  昆山翠冠梨,精心培育的“六月白雪”  说到苏州本地梨,就要去一趟昆山。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优势,造就了梨的多品种和高品质。近几年来,昆山地产梨早已经在江南地区打出了名号,让千家万户适意地享受各个品种的梨带来的冰
期刊
葡萄熟了,心也醉了。  夏秋的水果里,葡萄是特别抢眼的。一颗颗一粒粒,圆圆胖胖地挤在一起,看着就热闹养眼。绿的,紫的,红色,玫瑰粉的,闪耀着晶莹的光泽,天然自带丰盛的美。  剥开葡萄皮,嫩绿的果肉,轻轻一咬,酸酸甜甜的汁液一直沁入心底,赶走了炎热带来的烦躁,吃上一大串也停不下来。  吃葡萄的方式可以用来看人。  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里写:天下有两种人。譬如有一串葡萄到手了,一种人是先挑最好的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