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枫桥的“江南”说与你听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枫桥啊,运河水流荡漾,听路过的雨滴唱,你风采依然。阁楼庭院,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墨客骚人,趋之向往。我驻足,闭上缱绻的双眼凝望你,我望见了繁华的街角,人来人往。我望见了条条宽广大路,鸣声鼎沸。感谢百年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困难、机遇、挑战、重任顷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枫桥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启航。你看呀,枫桥百年巨变,古镇换新颜,运河之水带走了渔火,却留下了真情。伴着‘才聚高新、业泊枫桥’品牌的打响,她一定还会鸣奏出高潮迭起的佳作。” 今年,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枫桥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苏州高新文旅集团联合金话筒朗诵艺术团共同承办“讲好枫桥故事、打造江南文化名片”主题活动,推出“运河诗会”“故事里的枫桥·声音里的运河”“童声有你·经典诵读”等活动,“住枫桥”App同步直播。
  枫桥这个千年古镇、工业大镇在为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枫桥智慧和力量的同时,它的文化宽度与广度总是令人感叹不已、耐人寻味。枫桥,早已划入苏州人柔软的心灵深处。
  名人助力诵枫桥
  張继的千古绝唱赋予了枫桥无限的诗意,让这方吴地水土愈发变得悠远而迷人。这次,央视名家、金话筒主持人任志宏重磅加盟,为枫桥文化发声,为枫桥历史歌咏。他意蕴悠长地朗诵《枫桥夜泊》,演绎了悠悠千载沉淀着枫桥的岁月流转。
  “10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10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环、高架、轨道交通……一张张名片,精彩纷呈,构筑着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交通蓝图。龙池、小镇、穿山隧道……一个个名词,纵横交错,诠释着枫桥这个文化之乡的发展脉络。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悠悠地流淌,在枫桥边绕了一个弯,我踩着生态园里青石板的琴键,踏响枫桥蝶变的旋律。我走过整洁的店面朝气蓬勃,撑开枫津大街的宽阔、明亮和鲜活。你看,那是幸福生活节的表演。你听,这是枫桥民乐团的奏乐。千百年前,一首《枫桥夜泊》让枫桥蜚声海内外。千百年后,枫桥的成名源于它‘百花齐放’的气魄。我爱她产城融合,我为她文明树新风,我爱她文化建设亮点颇多,我看到经济建设不断突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而今枫桥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吹着浩荡的东风,舟车云集,商旅际会。钟灵毓秀之乡,吴侬软语之巷,枫桥流入这峥嵘岁月,在泱泱大国里舞动徜徉。建党一百周年,古镇换新颜。2021年,共产党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2021年,枫桥将继续书写不朽的传奇。运河之水带走了渔火,却留下了真情。随着时代的进步,伴着‘才聚高新、业泊枫桥’品牌的打响,她一定还会鸣奏出高潮迭起的佳作,矢志不渝,勇攀高峰。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屈的民族。这里是枫桥,魂牵梦萦的归宿。”播音艺术家、“金话筒”王维琳,朗诵了枫桥街道陆裔飞和孙悦带来的原创作品《这里是枫桥》,用动听而有力的声音讲述着枫桥的巨变。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悦,谈及她对枫桥街道的印象,她娓娓道来:“枫桥,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定要为枫桥点赞,为这座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西部之城发声。”枫桥街道还邀请吉林广播电视台FM97.6主播尉希为“讲好枫桥故事、打造江南文化名片”助力,“枫桥西部,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以蓬勃的姿态引才聚才。依托白马涧地区的原生态环境资源,‘小镇’整合地区高端产业资源,围绕生命健康产业进行布局,打造长三角基因特色产业生态高地、精准医疗和智慧科技研发示范区、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形象展示区,已成功入围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一批重点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何以枫桥?以悠悠历史孕育地灵人杰。不知何时,土堆从地下隆起,慢慢地,慢慢地,愈加耸立,寒山、花山、高景山、观音山……众多山脉汇聚,相合相拥,像一双强健的臂膀环抱着枫桥,庇护着枫桥。滚滚运河水,支流纵横,潺潺绵延,淌过灵石,流向遍野,清澈见底的深处,桃花水母晶莹剔透,缓缓呼吸,张弛之中岁月变迁,沧海桑田。一个清瘦的身影出现在枫桥的寒山,他埋下头、读书、写字、耕作、作文……他宽广的胸襟,洒脱的情怀,辛勤的造作,就像江南氤氲的水汽,充盈了整座山岭……一人又一人循着张继的笔墨,走来,停泊。仿佛命中注定般聆听如约而至的声响。张祜的“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不管来时几经百感交集,停憩后,荡漾而开的黄钟大吕,总能让人心归平静,目光重又澄澈,仿佛透过前途的乌云可以看到未来的光亮,所以又升腾起磅礴的勇气开启新的旅程。墨痕袅袅,墨滴无声,墨香四溢,记录着有人坚守亦有人开拓的枫桥。金话筒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司保华的诗歌朗诵《何以枫桥》震撼人心,何以枫桥?是从古至今这方热土从来都不怕困难、矢志不渝,是生生不息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关乎着情义,创造着新的奇迹。
  师生眼中的诗意家园
  诗意的土壤,长养精神的芳华。“扎根在枫桥这块诗意的土地上,学校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将评弹引入校园,融入课堂。经过10余年的积淀,评弹成为全校师生耳濡目染、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在老一辈教师的记忆里,枫桥自带乡土气息,他们常常回想起1999年,伴随高新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枫桥街道的铜墩小学、马浜小学、广东小学、合利小学、开山小学、木桥小学、向街小学、三元小学、旺米小学9所村小从枫桥各村汇聚集合,成立了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教育的种子从此发芽。转眼时光飞逝,学校于2020年启动扩建工程,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2021年,枫桥实小将在‘1+1成长卡’评价机制中帮助学生获得成长的力量,主动发展;将在‘人人体育’的目标指引下帮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健康发展;将在‘诗歌教育’中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诗意之美在孩子的生命里开花。”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陈婕,带我们一同走进雅味十足的校园,寻找童年。
  白马涧历史底蕴深厚,但它的名字从何而来?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校的蒋俞玥同学来告诉你“白马涧的传说”。相传太湖老龙王养个儿子是条小白龙,小白龙浑身洁白,人见人爱,龙王夫妇更是将它视作掌上明珠,百般溺爱。有一天,他外出游玩,来到阖闾大城(今苏州老城区)上空,见下面草茵树绿,就想把它收到龙王的疆界内,于是呼风唤雨,引来太湖水,要淹没大城。幸好被观音娘娘及时发现,阖闾大城才逃过一劫。玉皇大帝大怒,老龙王为了保全儿子性命,答应小白龙去当吴王的坐骑,替吴王效劳。小白龙自知犯错,不敢再倔强,连夜潜到吴王的养马场,附于吴王心爱的赤兔马身上。从此吴王胯下的战马变得神勇非凡,驮着吴王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在交界之地(今浙江嘉兴)又摆开战场,吴军溃不成军,越国取得大捷。吴王阖闾也在混乱中被砍伤了右足,陷入越军重重包围,这时他胯下那匹赤兔马一声长啸,驮着吴王消失在敌方视野之外。吴王阖闾虽说被宝驹救下了一条性命,但因惨败蒙羞,大叫一声而亡,赤兔马哀其主人,长嘶一声,全身的枣红色褪去,变成一匹白马。后人为了纪念这匹神驹,便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白马涧”。
  千年枫桥运河情
  “故事里的枫桥·声音里的运河”系列活动,以大运河为主线,挖掘了10个有颜有料的枫桥故事,请到朗诵艺术家和枫桥当地的工作者和居民共同发声录制,让“枫桥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依托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平台,尽显江南文化底蕴和魅力。
  “童声有你·经典诵读”赛事同步启动,推动青少年语言艺术发展,成就“高新好少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据悉,枫桥街道广泛动员全区青少年朗诵红色故事、宣讲党的历史,主办方陆续收到来自高新区各幼儿园、中小学共200多件朗诵作品。《国家》的歌声,《中华颂》的诵读,《古与今》的诉说,指引着枫桥人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12所学校的孩子们献上了精彩的诵读表演,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打造“耳畔”的文化江南。
  千年古镇枫桥,饱含着人文底蕴魅力,枫桥一直是大运河文化中绕不开的一颗明珠、一段文化史诗,千百年在此留下诗篇和足迹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
  如今,枫桥街道全力打造 “业泊枫桥”营商环境品牌,处处呈现枫桥生态适宜的风景、蓬勃发展的产业、百姓生活的幸福笑颜。枫桥也成为苏州的经济重镇、创新强镇,其产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越,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领跑整个高新区。枫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剑希望越来越多贴心、专业的政府服务,让新时代的苏州枫桥成为符合“创新人”需求的向往之地,他也表示街道将持续打造更多具有江南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强化“城市美学”理念,做大枫桥IP,让家在枫桥、业在枫桥的人们的幸福值攀升。
其他文献
受到传统观念、经济条件、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度过余生,于是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也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项。  作为苏州市体量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之一,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祥苑有退休关系登记在册的老年人800多人,而实际居住的老年居民达1100多名,约占居民总数的七分之一,已达到老龄化小区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期刊
劳动路100号小区西侧附近,有一块约2000平方米的空地,长期存在着垃圾乱堆放及随意开荒施肥的现象,令附近居民困扰不堪。近日,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这块空地将被改造成智能停车场。吴门桥街道以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来提升为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列出百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汇总表,并一件件认真落实到位。为民办事,走“新”走心,一面面居民送来的锦旗便是最好的回答。  小区焕然一新,厂房再现生
期刊
从三伏酷暑到秋老虎,持续的高温难免让古城里的人感到燥热。但越是高温,越是要注意生产生活的安全保护。  安全治理一直是不少老城区的难题。在姑苏古城西北部,辖区老旧小区、城中村众多,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的虎丘街道也同样面对着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为此,虎丘街道以“心防”“人防”“技防”“三防”齐下,牢固筑就了一道辖区安全防线。  “知”“行”合一,筑安全“心防”  尽管气温时不时飙升至35℃,古城的街巷也变
期刊
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做手工了?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为我们亲手织毛衣、织围巾,一针一线里编织着妈妈全心的爱意。今天的我们被碎片化的快节奏生活推动着向前,总拿没时间说事儿,更别说有闲情逸致去玩编织活儿。不过有的年轻人对手工因一时兴起渐而“越陷越深”,从单一的模仿到开发原创,成为生活里新的仪式感。  吴门桥街道四季晶华社区80后社工沈莉是一位钩织爱好者,2018年她因为膝盖受伤,在家里休养了大半年的时间,
期刊
8月14日是农历七月七日,正是七夕。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在以风雅著称的苏州,过七夕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近日,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人们就感受了一番传统的七夕习俗。  做巧果,品兰花豆  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苏州人的一大习俗。巧果其实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民间管这种食物叫“苎结”。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
期刊
“疫情防控是当前头等大事、第一要务,同时我们也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决不让任何事故隐患给疫情防控添乱。”防范高温、抗击台风、防控疫情,这个酷暑,我们面对了一些挑战,收获了许多感动,也始终感受着稳稳的平安,而为了提升古城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拙政园片区安全生产监管队始终在行动。  安全宣导,“入耳”“入心”提高全民意识  50多岁的王继革是苏州市一家颇有历史和知名度的酒厂的安全员。随着企业经营模
期刊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曾泛舟“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山塘河上,欣赏着两岸“河上桥影娉婷,两岸笙歌漫漫”的秀色。人们说,苏州带着它的精致和婉约,无疑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而这份宜居的气质,在山塘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七里老街,保留姑苏日子里的原汁原味  位于姑苏区虎丘街道辖区内的山塘街,保留着苏式生活的原味气息。清晨,走下广济桥,往西北方向步入山塘街,清晨的老街升腾着缕缕烟雾,拎着菜篮的阿婆们
期刊
我自己是设计师出身,2013年和合伙人一起创立了蘑菇空间,主营空间产品设计等业务,也有自己的制造厂。2016年是蘑菇空间发展最快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那时在机场候机时无意翻到一本旅游杂志,绿水青山的封面以及一名背包客置身其中的情境,很打动我。不久之后蘑菇空间新品发布,我们就带着团队出发去露营,在户外进行宣传片的拍摄。当我喜欢上露营之后,看城市的眼光都不一样了。山不再只是山,
期刊
去年中秋前夕,收到《耕读东山》读者叶坚忠发来信息说,他们村内有个历史上有名的美景“双墩出月”,邀我前去赏月,并希望能得到宣扬。  叶坚忠,今年53岁,东山陆巷朱巷村村民,从小喜爱乡村历史。他说,朱巷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是明代的王鎜,王鎜建造的壑舟园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双墩出月”即是园中美景之一,壑舟园现已无存,但“双墩出月”还在。  叶坚忠说的王鎜,生于明正统十三年,字涤之,号壑舟,属莫厘王氏十世
期刊
有朋友从奋斗十几年的北京,一下子来苏州定居了。她对我说,苏州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也是“最有口福的城市”,因为她觉得苏州从古至今对待“吃”不仅认真且追求雅。犹如眼下立秋节气前后,天地与我们,都处于未变将变的微妙时刻。天气仍然热着,我们的胃口依然被夏日“消耗”着,此时最适宜吃些什么呢。  荷花在这一时节长势喜人,踏入拙政园的一刻起,你便落入荷的包围中,荷花亭亭,荷叶翩翩,手持一个莲蓬头,那可真是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