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牵手”跑出惠企便民“加速度”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芝斋、得月楼、黄天源等姑苏老字号赴沪交流,豫园灯会、星光摄影、三枪等上海老字号来苏发布创新需求,共话创新发展,引领国货风潮;黄浦·姑苏长三角创业创新大赛、精英团队大赛上海(黄浦)分赛激烈角逐,先导产业项目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荟萃;“乐龄姑苏 社保添福”系列活动热闹非凡,沪苏两地退休人员共展银龄风采,推进社保服务城际交流……
  当前,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正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机遇期,姑苏区人社局主动对接上海市黄浦区人社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才、社保、就业等领域达成深度“牵手”,致力推进人社领域“沪苏同城化”,携手跑出区域惠企便民加速度。
  就业创业资源共享,用心为企护航
  自2020年起,姑苏区人社局围绕对接学习黄浦进行了专题研究、专项部署,排定了16项贯穿全年的对标学习课题,开启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姑苏区内的采芝斋、得月楼、雷允上等老字号企业赴上海学习交流,深入了解老字号创新产品和高校产学研融合的先进经验。上海市的豫园秋梨膏、金龙丝绸、三枪等老字号企业则来到姑苏现场发布“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意需求,共同拓展发展路径。在沪苏文化创新创业微论坛上,近40名两地创业企业CEO与多位文化行业大咖共聚一堂,围绕“江南文化”品牌打造,探讨姑苏文创项目与非遗元素的融合和创新改造。
  与此同时,上海市8号桥文化创意园区与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谷·姑苏社)战略合作,上海星光老字号公共创业实训基地与苏州农职院创新创业学院签约共建。在姑苏区与黄浦区人社部门的通力协作、相互支持下,两地优质创业资源开启全面整合共享,共同探索沪苏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引才育才渠道共融,全力筑巢引凤
  基于脑电感知控制治疗脑中风的脑控机械手、通过汗液传感实时监测血糖的智能手环、裸眼可视并可实时交互的无介质全息技术……这些高科技智能化的创业项目,都出现在 2021年(第八届)姑苏创业创新精英团队大赛上海(黄浦)分赛场上。自启动以来,上海(黄浦)分赛受到沪苏两地高度关注,吸引报名项目48个,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信创产业、文商旅融合等姑苏区先导产业领域。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姑苏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黄浦·姑苏长三角创业创新大赛、精英团队大赛上海(黃浦)分赛等赛事路演,两地创业人才交流互通,创业服务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沪苏打造“宜居宜创”的创业就业生态圈。在战略合作背景下,姑苏区将梳理对接辖区内创业项目,形成重点创业项目库,把主动挖潜、积极引进、向外推介有机结合起来,为辖区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
  以打造“来姑苏,才舒心”人才服务品牌为目标,姑苏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努力打破两区间行政壁垒,开启“黄浦·姑苏”人才双向服务通道,让人才不再受政策、地域限制,实现“无边界”流动。截至目前,已有75位黄浦区常驻人员成功落户姑苏。下一步,姑苏区人社局将推动两地人才业务窗口服务共通共办,共同打造沪苏同城化服务体系,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石。
  便民利民举措共创,坚持民生至上
  近日,姑苏区桂花公园门球场,来自姑苏区和黄浦区的300余位老年门球爱好者组成33支门球代表队同场竞技,参加人数之多为历年之最。现场,两地门球协会还互换锦旗,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今后将加强赛事交流,紧密合作联络。作为姑苏区“乐龄姑苏 社保添福”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本次活动不仅为两地离退休人员提供了一个有爱有发展的精神文化平台,也反映了沪苏人社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形式不断创新的一个侧面。
  今年以来,姑苏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先后数次赴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黄浦分中心开展业务交流学习,两区社保中心组建工作交流群,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系机制,促进养老保险转移等业务“全畅通”。服务大厅引入苏州市首台上海“店小二”智能终端,姑苏区政务服务一体机同步入驻黄浦,实现人才引进、档案管理、社保转移等业务的无缝对接。在姑苏区某公司人事部门工作的曹女士为此点赞:“我是上海户籍,通过这台‘店小二’终端在苏州就能查询自己的社保信息,不用专门跑去上海了。”
  坚持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是苏州发展的重要经验。以“沪苏同城化”为契机,姑苏区人社局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不断拓宽合作边际、加深合作力度、展现合作成效,探索与黄浦人社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推动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贡献出来自人社部门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从三伏酷暑到秋老虎,持续的高温难免让古城里的人感到燥热。但越是高温,越是要注意生产生活的安全保护。  安全治理一直是不少老城区的难题。在姑苏古城西北部,辖区老旧小区、城中村众多,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的虎丘街道也同样面对着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为此,虎丘街道以“心防”“人防”“技防”“三防”齐下,牢固筑就了一道辖区安全防线。  “知”“行”合一,筑安全“心防”  尽管气温时不时飙升至35℃,古城的街巷也变
期刊
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做手工了?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为我们亲手织毛衣、织围巾,一针一线里编织着妈妈全心的爱意。今天的我们被碎片化的快节奏生活推动着向前,总拿没时间说事儿,更别说有闲情逸致去玩编织活儿。不过有的年轻人对手工因一时兴起渐而“越陷越深”,从单一的模仿到开发原创,成为生活里新的仪式感。  吴门桥街道四季晶华社区80后社工沈莉是一位钩织爱好者,2018年她因为膝盖受伤,在家里休养了大半年的时间,
期刊
8月14日是农历七月七日,正是七夕。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在以风雅著称的苏州,过七夕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近日,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人们就感受了一番传统的七夕习俗。  做巧果,品兰花豆  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苏州人的一大习俗。巧果其实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民间管这种食物叫“苎结”。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
期刊
“疫情防控是当前头等大事、第一要务,同时我们也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决不让任何事故隐患给疫情防控添乱。”防范高温、抗击台风、防控疫情,这个酷暑,我们面对了一些挑战,收获了许多感动,也始终感受着稳稳的平安,而为了提升古城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拙政园片区安全生产监管队始终在行动。  安全宣导,“入耳”“入心”提高全民意识  50多岁的王继革是苏州市一家颇有历史和知名度的酒厂的安全员。随着企业经营模
期刊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曾泛舟“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山塘河上,欣赏着两岸“河上桥影娉婷,两岸笙歌漫漫”的秀色。人们说,苏州带着它的精致和婉约,无疑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而这份宜居的气质,在山塘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七里老街,保留姑苏日子里的原汁原味  位于姑苏区虎丘街道辖区内的山塘街,保留着苏式生活的原味气息。清晨,走下广济桥,往西北方向步入山塘街,清晨的老街升腾着缕缕烟雾,拎着菜篮的阿婆们
期刊
我自己是设计师出身,2013年和合伙人一起创立了蘑菇空间,主营空间产品设计等业务,也有自己的制造厂。2016年是蘑菇空间发展最快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那时在机场候机时无意翻到一本旅游杂志,绿水青山的封面以及一名背包客置身其中的情境,很打动我。不久之后蘑菇空间新品发布,我们就带着团队出发去露营,在户外进行宣传片的拍摄。当我喜欢上露营之后,看城市的眼光都不一样了。山不再只是山,
期刊
去年中秋前夕,收到《耕读东山》读者叶坚忠发来信息说,他们村内有个历史上有名的美景“双墩出月”,邀我前去赏月,并希望能得到宣扬。  叶坚忠,今年53岁,东山陆巷朱巷村村民,从小喜爱乡村历史。他说,朱巷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是明代的王鎜,王鎜建造的壑舟园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双墩出月”即是园中美景之一,壑舟园现已无存,但“双墩出月”还在。  叶坚忠说的王鎜,生于明正统十三年,字涤之,号壑舟,属莫厘王氏十世
期刊
有朋友从奋斗十几年的北京,一下子来苏州定居了。她对我说,苏州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也是“最有口福的城市”,因为她觉得苏州从古至今对待“吃”不仅认真且追求雅。犹如眼下立秋节气前后,天地与我们,都处于未变将变的微妙时刻。天气仍然热着,我们的胃口依然被夏日“消耗”着,此时最适宜吃些什么呢。  荷花在这一时节长势喜人,踏入拙政园的一刻起,你便落入荷的包围中,荷花亭亭,荷叶翩翩,手持一个莲蓬头,那可真是应
期刊
“枫桥啊,运河水流荡漾,听路过的雨滴唱,你风采依然。阁楼庭院,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墨客骚人,趋之向往。我驻足,闭上缱绻的双眼凝望你,我望见了繁华的街角,人来人往。我望见了条条宽广大路,鸣声鼎沸。感谢百年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困难、机遇、挑战、重任顷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枫桥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启航。你看呀,枫桥百年巨变,古镇换新颜,运河之水带走了渔火,却留下了真情。伴着‘才聚高新、业泊
期刊
有父母通过唤醒,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无声教育了一个问题小孩;有父母通过唤醒,用诗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闪光点,最终赢得孩子的真心;有父母通过唤醒,抓住教育一闪而过的契机,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是时候来“唤醒”一部分人群了。  资深媒体人、作家、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朱桂根先生亲笔撰写的《唤醒: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在苏州三六六教育集团的携手策划下,日前正式对外发行。社会各界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