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型活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任务型活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合。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型活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或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型活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到深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型活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型活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關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第一,“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第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型活动”的本意。 第三,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第四,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型活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教学;改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实践育人机制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认为实践育人机制带有开发性的特征,分析了在我国高校进行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认为现行高校管理条件具备实现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尤其是产学合作基地的建设。这有利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能有效的提高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能力。  【关键词】实践育人;人才培养;高校行政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也给体育教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对原有事物和现状进行有积极意义的改变,创新思维是对客观世界提出的独一无二的见解,是人类活动的精华,是思维的高级活动过程,是人的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主要环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人类一直把图书当做宝贵的资源,但往往又在借书还书的过程中忽略另一个潜在的、很重要的资源。本文就这个问题,在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先提出“读者资源”的新观点,然后从总体上探讨了“读者资源”的构想,再设计其基本框架,使图书馆管理系统增加“读者资源”的功能,最后,增加了“读者资源”功能的系统,具有让全校的师生读者能够互相借鉴经验、交流讨论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读者资源;共享
期刊
【摘 要】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  【关键词】群众;文化;策略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
期刊
一、更新观念  思想的转变得归功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本来我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读这本书的。可是我被书中的内容所震撼。因为处处似乎都是针对我的病证开的良方。每每读过一条建议,总会令我有种智在其中,茅塞顿开之感。其中第三条中这样写的: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许多老师的时间包括在校和在家的时间。第十九条中写到: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
期刊
【摘 要】一些同学进入高中后,对高中数学学习吃力,不能很快适应,本文就怎么样学好高中数学谈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听课效率;复习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由于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別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
期刊
自由发展。  小宇在班上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男孩子。各科老师都说他很聪明,学习不费力,只是一提起他的作业就摇头。体育活动样样在行,球类都玩得有模有样,每次运动会都是班上的主力,大家还选他当了体育委员。但性情易怒,有过多次打架的记录。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跟几个主科老师一起去家访。他家里条件优越,提起孩子,他父亲言谈中也很以为自豪。末了,我们共同说到他的作业问题,家长手一挥,说:“他不做作业都能次次考
期刊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基本素质是:(l)感知,(2)愿望,(3)动作活动,(4)再现能力。这四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可缺一,但是考虑到小学
期刊
【摘 要】学生的伦理思想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实践中形成。对学生要爱严相济,爱而有度,严而有理,言而有信,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用爱呵护。  【关键词】伦理思想;关爱学生;爱而有度;严爱相济;持之以恒  伦理思想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是素质教育的基石。我们培养的人,关键是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我省有关专家提出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