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技术的人文批判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顾了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把技术哲学划分为以卡普、恩格迈尔和韶尔为代表的工程传统的技术哲学和以芒福德、奥特加、海德格尔和埃吕尔为代表的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现代技术已经构成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背景,技术的“人文问题”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关键词】:技术;人文;批判
  1.技术人文批判的传统
  虽然技术与人类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但直到近代,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人们才开始对技术进行反思,由此形成技术哲学的工程传统与人文传统的分立。他们或者是立足于技术外部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展开批判,或者立足于技术本身而忽视了与技术相关的其他因素。技术与人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技术哲学的人文传统中,技术都是置于人文语境下来考察。在当代社会,技术似乎已成为了社会的决定力量,我们大有“成也技术,败也技术”的感觉,特别是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食物问题等方面,技术从原则上似乎可以解决这一切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技术带来的。技术异化问题,是技术的人文批判的着力点之一。在前现代技术时代,或在手工业时代,技术的人文问题可以说不存在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体器官的外在延伸,人与技术处在一个比较和谐的关系。在工业时代,技术从人的附属似乎开始凌驾于创造者之上,人的主体性开始丧失,马克思将这种情况称为“技术异化”。人的技术异化表现为人的感知、情感的间接性,理性、智慧的受限制性。我们不再是技术的主人,而成为技术的奴隶。技术有一种奴役人的倾向,这是技术异化的根源,那是不是因为有这种倾向,我们就放弃技术,答案是肯定,如果我们过度的人文思考,担心技术的异化问题,而放弃使用技术,这必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借助技术可以获得些什么,必须要付出些什么,可以在得与失权衡后作出选择,这种选择是自主的,我们不能在享受技术带给我便利的同时,又嗤之以鼻的对技术进行不合理的声讨。对于技术,“过度的人文思考”似乎需要调整。
  在现代社会,技术备受指责的道德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改进了生产,使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但是同时来的还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原本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被惴惴不安,恐惧和冷酷所取代。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仇恨。为了利益,人们变得舍弃原本的道德底线,不再像过去那样,相亲相爱。总的说来,认为技术的使用会使人心变坏,人性堕落。技术悲观主义多持这种观点,他们更多的是反思技术的种种精神层面的负效果,或者说,他们所担忧的是技术会造成人的道德滑坡,或因为技术而失去善地本性。二,对克隆人的批判。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克隆人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难题。但是克隆人却迟迟没有出现,这其中就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伦理。如果我们不去克隆人,而是克隆某个器官,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这是否也违背人的基本伦理准则,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我相信,当人类迈入“生物时代”,基因技术的普及,转基因食品,甚至于通过基因技术来改变人的细胞构造,减少遗传病的发作机率,这样的做法是否违背人的基本伦理道德呢?可以看到的是,具体伦理理论和实践规范都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有序的进行重建,那时候的克隆技术是否依旧违背伦理道德,犹未可知。
  在信息社会里,新型的犯罪问题,给执法部门破案增加了难度,也为网络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其次,就是网络上的黄色暴力文件,邪教与国外政治组织也通过网络肆意传播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信息。这对社会也会造成极大的冲击。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形式,不单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技术目的。如果是这样,是可以接受的,正如人们可以很坦然地接受自动化技術一样;而且还要尽可能“真”地让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尽可能“真”地替代人的行为,终极目标,可能就要完全取代人在技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对这种后果的伦理忧思,落脚于在“机器人”获得世界的主体地位后,人将扮演什么角色?人的尊严如何得到保护?甚至人是否还能生存。此外,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可见的社会弊端,例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城市问题等,这些问题饱受政界和舆论的强烈谴责。我们应该思考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的同时,最终会使人类走向何处。
  2.技术批判的人文思考
  对于技术的“人文批判”,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技术的价值选择身上,或者说,我们以何种标准来选择技术,就是充分合理的。技术的价值选择,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本身的自然属性,即技术的功效与功能,另一个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即技术被谁用,为谁服务。技术价值论有两种传统:一种是技术价值中立论,即技术可以服务于任何目的,技术产生的影响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干什么;另一种则是技术负载价值论,即技术出生时就带有价值倾向。技术的价值选择,不仅仅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或应用问题。那是不是说,当我们在进行技术选择时,只要符合认识和实践的相关准则,技术就不会从出现所谓的人文批判。或者,我们应该设定以下的标准,来规范技术的价值选择。
  一、充分考虑技术的代价,在工具主义的观点里,代价是鱼与熊掌不能
  兼得时一种普遍而必然的现象,一个量的优化是以另一个量的付出为代价。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技术所带来的利益与它对环境,伦理等造成的影响。在自由主义那里,技术的意义远远大于伦理代价,而保守主义正好相反,伦理代价是技术必须考虑的因素,即技术是有禁区的。如果我们加强对技术代价的考虑,是不是会制约人的发展,而过分的相信技术,是不是就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可以说,技术的代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的使用。对于技术的道德负面效应,是个焦点问题,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技术可能引起的道德风尚的败坏,还应看到技术具有的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消灭无知的功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推进道德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按照效用学的观点,我们应当坚持利益最大与代价最少的原则,如果能这样,无疑是最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是难点重重。
  二、坚持技术善的选择,技术是人类获取真、善、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个人来说,技术通过自身的有利因素,减少个人的痛苦,医治个人的病患等,这是一种善的行径,通过减少痛苦,来增加快乐。如果从整个社会来说。技术带来的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财富和自由时间的增加,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有了充分的物质和时间保障。[2]减少痛苦和增加快乐应该是技术善的选择应有之义。毫无疑问,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得当的话,必然会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按照技术负载价值论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仅要求技术本身是善的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要求技术的运用结果也是善的。比如说核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应该是中性的,如果我们用来造福人类,这无可厚非;如果将核技术运用到战争中,这就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也就是核技术的掌握者,应该承担这样的一种使命,或者说是一种责任,你应该确保自己发明或拥有的技术,不能用以非正常的目的,不能对自然和人类造成危害。其次,科学家或技术发明者,应该也有这样的担当,应该充分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尽量减少“好心办坏事”的技术。科学可以无禁区,但是,这必须建立在不违背道德伦理,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或许,技术与人在新的水平上,将完全走到一起。
  注释:
  [1]单佳宁.现代技术的人学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金文.马克思自由时间观及意义浅析[J].学理论,2011(04):45-46
  参考文献:
  [1]肖峰.人文语境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肖峰.哲学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刘大椿.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J].教学与研究,2007(1)
  [4]闫宏秀.人:技术与价值选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 24(3): 70-73.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也是每个孩子培养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时期。众所周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孩童的可塑性和记忆力都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如果能够用丰富的课外读物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好奇和兴趣,那么,势必为他们未来的英语生涯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从目前的现况来看,我国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课外阅读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课外阅读对当前小学生的影响,佐证出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以及这对小学生
期刊
【摘要】: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言语交流都是在特定场合,人与人之間进行的。人们在生活当中,通过语言的表达让对方产生“好感”或“反感”。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把它称作社会语言能力。而敬语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在所有的语言现象里,敬语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都和社会现象密切相关。本文围绕着关于日语敬语,详细论述了关于日语中敬语的分类和使用。  【关键词】:日语敬语;分类;使用  历史上,日本经历漫长的
期刊
【摘要】:绘画是儿童早期生命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艺术活动,虽一直受关注,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儿童绘画水平阶段划分、表现的能力以及绘画教学问题三方面分析和整理了当今国内外关于幼儿绘画方面的相关文献。两者综合,更能对幼儿绘画有深入了解。  【关键词】:绘画;阶段;能力  一、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  儿童喜欢画画,是出于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符号来
期刊
【摘要】:印象派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闻名于外光画法和全新的形式风格。在画风和题材上都有开拓。它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开端。  【关键词】: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艺术运动  正文: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于法国的一个绘画流派,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开端。最开始是法国巴黎的画家团体发起的艺术运动,后来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在美术史的源流中,印象派可以说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纵向方面来研究“家”的发展变化,来研究“家”从一个词如何变成一个词缀,同时又从横向方面,把它与古代汉语中主要用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意义的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侪、曹、辈、属这几个词,来看家的变化。  【关键词】:词;人称代词;家  “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意象,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文从语言层面对其进行研究,看当今的词缀“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期刊
【摘要】: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已经慢慢适应不了如今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今,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为艺术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同样新媒体艺术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法和新的教授方式等,虽然新媒体的内容也渐渐和幼儿的教学联系起来,可是与大学、中学、小学的艺术教育比起来,幼儿美术教育这一块还是很薄弱的环节。下面我就以新媒体的发展与幼儿美术教育结合这方面的情况做个介绍,加强我们对幼儿阶段学习
期刊
【摘要】:自外语教学肇始之际,创建中国本土英语教学法便成为我国数代英语教育者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历史夙愿和学术追求。本文从外语教学的视角,归纳梳理英语“写长法”的教学理念及设计原理,介绍“写长法”的最新发展态势---学伴相随、读后续写、以“续”促学,以此分析“写长法”在中国迅速流行的原因,冀希促进我国的本土英语教学。  【关键词】:外语教学;写长法;学伴相随;读后续写;以“续”促学  一、引言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可以看到,近年来,经过各方不断努力,学校美育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相对于整个教育事业来说,仍是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仍重应试轻素养,不能正确认识美育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出现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等现象,并且一部分学校资源配置仍未达到标准。本文以兰考县考城镇魏花园村刘埠口小学为例,揭露农村美育工作的盲点,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践,虽然我们在教育和德育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日趋淡薄,本文试图站在另一个角度,即把学生当做一种职业来探讨,把德育放在学生职业道德中去建构和规范,加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厚重感以此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赋予学生新的内涵。  【关键词】:学生职业道德;建构;内涵;意义  一、学生职业道德的特定內
期刊
【摘要】:目前,体育舞蹈已经走进各个阶段人民的生活,成为了大众都很喜爱的运动。体育舞蹈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舞蹈的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详尽的论述了体育舞蹈的艺术展现力。得出体育舞蹈的构成元素;体育舞蹈是舞蹈艺术形式的展现;体育舞蹈通过舞蹈艺术展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形体、音乐、造型的表现力。本文在研究的同时会更加深入的挖掘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促进体育舞蹈可以更全面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