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词缀“家”的演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纵向方面来研究“家”的发展变化,来研究“家”从一个词如何变成一个词缀,同时又从横向方面,把它与古代汉语中主要用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意义的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侪、曹、辈、属这几个词,来看家的变化。
  【关键词】:词;人称代词;家
  “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意象,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文从语言层面对其进行研究,看当今的词缀“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是如何从一个有着实际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实词,逐渐变为一个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有附着在词根上才能起作用的构词(或构形)成分[1]。
  一、人称代词表复数
  在上古汉语时期,人称代词用来表示单复数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一个人称代词既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复数,例如我、汝、尔、吾等人称代词既表单数也用于表复数。例
  (1)尔不许我,我乃屏壁与圭。(金滕)
  (2)朕不敢有后,无我怨。 (多士)
  在以上例子中,“我”表示的是单数。
  (4)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 (尚书.大诰)
  (5)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 (尚书.泰誓)
  在以上例子中,“我”表示的是复数。
  在这个时期,人称代词的单复数是一样的。但大约在战国期间,就涌现了在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等词来表示复数意义,从而和人称代词单用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其中“侪”的出现相对较早,接着属、辈、曹相继出现在人称代词后,主要用于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表示这些人、这类人。例
  (6)吾侪小人皆有阖卢以解燥湿寒暑。(左传.襄公使七年)
  (7)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左传.宣公十一年)
  在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侪”字用于此法的现象较多,而其余的却很少见。正如上面的例子中,“侪”字出现在《左传》中,并且发现大部分用的是“吾侪”,用于第一人称之后,根据句义解释为“我们这些人”,此时的“侪”字,就有一种指称复数含义的用法了。并且此时此刻,它仍然是一个词,并没有成为一个词缀。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此刻的“家”和它们一样,也是一个实词,“家”在《说文解字》中是:“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在说文里,“家”指的是居住之所,这个含义在古今汉语里,是一致的,但同时在古代时期,“家”还有与现代不一样的含义。例
  (8)(季札)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9)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
  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论语.颜渊第十二》
  (10)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在上面的例子中,根据一定的历史史实,《左传》中季氏所说的“家”的含义,正是指的是韩、赵、魏,三氏的大夫之家。在《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邦”指的是诸侯,而“家”则指的是大夫之家。同时在《孟子》中,“国家”正是和《论语》中的“邦”“家”一一对应,分别指的是“诸侯之封地”“卿大夫之家”。所以,根据以上文献可知,“家”指的是“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大夫之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家”还是一个实词,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它在此时与侪、辈、属、曹等的含义是不同的,它还没有表示复数含义的意味,并且在“国家”中,它指的是既有邦又有家,它还是一个有着词汇意义的实词。
  二、家表示复数出现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其中侪、辈、曹、属等表示复数指称的用法日益增多,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2]。下面就举例说明一下
  (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2)吾并斩若属矣!《汉书.灌夫传》
  (13)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世说新语》
  以上是“属”的用法
  (14)上以若曹无益县官,今欲尽杀若曹。《汉书.东方朔传》
  (15)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世说新语》
  以上是“曹”的用法
  (16)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
  (17)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次至信 ,信乃仰视。《史记.淮阴侯列传》
  以上是“辈”的用法
  上文已经提到了“侪”的用法,这里就不再介绍了。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用于表示复数含义的用法更为常见了,像“若曹、汝曹”,“若属、我属”,“吾辈、儿辈”等的用法在很多文献中都可以见到,他们表示复数的含义也越来越屡见不鲜。
  同时,“家”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家在两汉时期出现巨大的变化,它也有了指称复数的含义[3],下面就让我们用文献来证明:
  (21)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史记》
  (23)如经失之,传家左丘明、公羊、谷梁何讳不言?《论衡.书虚篇》
  在这些例子中的“家”,“百家”指的是诸家的言论, “传家”指的是给《春秋》作传的人。在这些例子中的“家”指的是一类人,大多数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说是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此时此刻的家,已经是指的是某类人,具有复数指称的意味。有的人认为此刻的现象已经可以证明“家”是一个词缀,而我认为则不然,作为判断词缀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如果某个字是词缀,那么在一个词汇里去掉这个字之后,词汇的含义应该不变,并且词缀去掉后,这个词的词性应该变。本着这个原则,看上面例子中的“家”,就可以发现,在那些词里面,去掉“家”之后,它们就变成了“百”“术”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这就说明,“家”在这些表示一类人的含义中,它和“侪、曹、辈、属”等是一样的,是表示某一类人的含义,是一个实词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它在这些用法中并不是一个词缀。
  然而,“家”逐渐成为词缀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有的人说,是在现代汉语中开始出现的,如“老人家、妇女家”等等,但也有人认为中古、近古时期的“家”是词缀,如“夏家、汉家还有田家、术家等等,他们认为这些里面的“家”是词缀,其实,在我看来,我更倾向于王云路先生的说法,他[4]认为它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但是在文献中却极为少见。到了两汉时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家”作为词缀的用法发展的极快,这种情况王云路先生从医书中得到证明,主要从《金匾要略》和《伤寒杂病论》这两部医书得到验证,在这两部医书中,“家”作為词缀的用例有几十例之多,比如:
  (26)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27)腹满,舌痰黄,燥不得睡,属黄家。《金匾要略·黄疽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在这几个例子中,此时的“家”已经成为词缀。
  在本文中,我主要对春秋战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作了分析研究,通过表示复数意义的侪、辈、等、属、曹等与“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了两个时期来看待“家”的发展变化,是如何从一个实词变为一个词缀的,作出了自己的推测,说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本文的分析研究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对两汉之后的“家”的变化的分析,本文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15
  [2]王玉仁、王晓琳.侪、曹、辈、等、属之我见.渤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四期,126
  [3]崔金涛.“家”的语义演变及其解释[A].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卷3期:39-40
  [4]王云路、郭颖.试说古汉语中的词缀“家”[A].古汉语研究,2005,第一期:32-33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食”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食文化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历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试图从中国传统节日的角度分析饮食对丰富民族文化心理所起的作用,以及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角度分析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偏爱食肉的原因,以期对中国饮食文化做出自己的阐释。  【关键词】: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  一、饮食文化概念分析
期刊
【摘要】:传统养生文化融合了几千年中国人的智慧,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养生学以医学为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以养生文化景观空间的研究背景为起点,研究旨在将价值观回归到中国文化本原,积极发掘优秀的养生文化应用到景观空间设计之中。  【关键词】:养生文化;景观设计;本土化  养生保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养生学综合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和经络学说,
期刊
【摘要】:“花儿”是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民歌,属于山歌体裁。该地区的“花儿”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正是因为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 “花儿”融合了当地人民的审美喜好和语言特征。本文以“河洲型花儿”中流传最广最负盛名的《上去高山望平川》为例,从它的音列、旋律、曲式、衬词衬腔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以求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分析,初步探求出“花儿”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我国现存较早的两部史志目录,对了解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源流有重要意义。就小说而言,与《汉书·艺文志》相比,《隋书·经籍志》对小说的类别性质、源流功用等有更深刻和进步的认识,反映出其颇具学术价值的小说观,对后世小說观念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试从小说的来源与评价、社会功能、划分标准三方面分析《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小说著录的继承与发展,并说明《隋志
期刊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接受人数较多上的两种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进行分析,认为四要素说比三要素说更能解释语言学的基本矛盾,只有具备了完整的四要素,才能完整地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完成,从而作者得出四要素说的结论。  【关键词】:语言要素;語义;词汇  语言要素的分析一直都存在争议。总体来说,语言学界内对语言要素的分析可分为三种说法: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多要素说。三要素说主要有两种:语音、词汇、语法和语音
期刊
【摘要】:说起东南亚的宗教组成部分,主要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而道教在东南亚的地位可能没法跟上述宗教媲美,但其在东南亚却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道教在东南亚的发展主要是趋向文化层面、生活习俗、个人信仰,并没有发展成像佛教那样的上层建筑,也并不像佛教与伊斯兰教那样发生激烈的宗教冲突。这也许是它能在东南亚持续发展的“隐身利器”。而华人华侨确是其“隐身利器”的主导人物。本文主要是对道教立足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也是每个孩子培养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时期。众所周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孩童的可塑性和记忆力都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如果能够用丰富的课外读物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好奇和兴趣,那么,势必为他们未来的英语生涯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从目前的现况来看,我国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课外阅读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课外阅读对当前小学生的影响,佐证出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以及这对小学生
期刊
【摘要】: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言语交流都是在特定场合,人与人之間进行的。人们在生活当中,通过语言的表达让对方产生“好感”或“反感”。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把它称作社会语言能力。而敬语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在所有的语言现象里,敬语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都和社会现象密切相关。本文围绕着关于日语敬语,详细论述了关于日语中敬语的分类和使用。  【关键词】:日语敬语;分类;使用  历史上,日本经历漫长的
期刊
【摘要】:绘画是儿童早期生命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艺术活动,虽一直受关注,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儿童绘画水平阶段划分、表现的能力以及绘画教学问题三方面分析和整理了当今国内外关于幼儿绘画方面的相关文献。两者综合,更能对幼儿绘画有深入了解。  【关键词】:绘画;阶段;能力  一、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  儿童喜欢画画,是出于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符号来
期刊
【摘要】:印象派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闻名于外光画法和全新的形式风格。在画风和题材上都有开拓。它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开端。  【关键词】: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艺术运动  正文: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于法国的一个绘画流派,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开端。最开始是法国巴黎的画家团体发起的艺术运动,后来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在美术史的源流中,印象派可以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