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分析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对该时期该阶段理论的学习。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发展战略
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下简称《概论》)教材刚刚开始适用,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即结合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分析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该时期该阶段理论的学习。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这一论断同样适用建设和改革时期,认清不同时期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该时期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而对于国情的把握,最主要的是正确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存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社会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主要矛盾,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我们党善于抓主要矛盾,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从而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概论》教学中,涉及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有五个时期,我们分别展开谈一谈。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
这一理论建立的国内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也正是由这个基本国情毛泽东同志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同样是由基本国情得出的,中国没有民主的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形成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内无民主外无独立,中国革命只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又由于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和半资本主义的国家,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能独立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所以这一重任就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决定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为了更好的指导中国的革命,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从上图展示的主要矛盾,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2]
至于毛泽东同志谈的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同样也是由上图揭示的,由主要矛盾决定的。由于中国不是完全的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完成革命的任务,解决主要矛盾,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指导之下,通过新民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革命任务,解决了主要矛盾。
2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
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准确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发生的重要前提。我们通过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成分和阶级状况的分析得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受当时国内和国际背景的影响,结合历史现实中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进行的。为了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之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了资产阶级,解决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学习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并由此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但是,这些认识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后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也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更不能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4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随着十一屆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党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重新做出了新的判断,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并由此提出现阶段我们最大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总纲,我们党又具体提出了初级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我们党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不开的。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也决定了发展生产力仍然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接续发展,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时,我们仍然沿用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两个理论体系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发展生产力及实现生产力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个问题也要给学生讲清楚。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依据。在新时代,这一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了我们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钥匙,就牵住了解决其他矛盾的“牛鼻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两个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发展为线索,成功的串联起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实例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明确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实现对理论的学习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參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3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9页.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者简介:
王秋香(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伟(1975-),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关键词: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发展战略
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下简称《概论》)教材刚刚开始适用,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即结合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分析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该时期该阶段理论的学习。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这一论断同样适用建设和改革时期,认清不同时期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该时期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而对于国情的把握,最主要的是正确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存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社会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主要矛盾,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我们党善于抓主要矛盾,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从而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概论》教学中,涉及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有五个时期,我们分别展开谈一谈。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
这一理论建立的国内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也正是由这个基本国情毛泽东同志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同样是由基本国情得出的,中国没有民主的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形成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内无民主外无独立,中国革命只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又由于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和半资本主义的国家,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能独立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所以这一重任就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决定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为了更好的指导中国的革命,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从上图展示的主要矛盾,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2]
至于毛泽东同志谈的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同样也是由上图揭示的,由主要矛盾决定的。由于中国不是完全的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完成革命的任务,解决主要矛盾,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指导之下,通过新民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革命任务,解决了主要矛盾。
2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
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准确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发生的重要前提。我们通过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成分和阶级状况的分析得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受当时国内和国际背景的影响,结合历史现实中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进行的。为了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之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了资产阶级,解决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学习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并由此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但是,这些认识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后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也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更不能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4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随着十一屆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党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重新做出了新的判断,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并由此提出现阶段我们最大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总纲,我们党又具体提出了初级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我们党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不开的。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也决定了发展生产力仍然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接续发展,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时,我们仍然沿用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两个理论体系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发展生产力及实现生产力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个问题也要给学生讲清楚。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依据。在新时代,这一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了我们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钥匙,就牵住了解决其他矛盾的“牛鼻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两个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发展为线索,成功的串联起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实例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明确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实现对理论的学习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參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3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9页.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者简介:
王秋香(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伟(1975-),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