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要带头学好党史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思政教师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专职教师,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严格的要求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为学习党史、运用党史、指导学生学习党史的排头兵。

硬要求


  思政教师肩负着落实党中央思政教育要“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承担着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在青年学生中切实践行的政治重任,影响着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实际效果。因此,将学习党史作为思政教师的硬要求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思政教师要主动地、以诚心诚意的态度投入党史学习教育。能否落实好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让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见效是检验思政教师对党是否忠诚的试金石。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它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它要求党员既要在思想上表现忠诚,更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忠诚,在干事创业中书写忠诚。因此,思政教师应该主动利用思政课堂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任务,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诠释对党的忠诚。
  思政教师要系统地、以不折不扣的行动规划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政教师应主动规划党史学习的形式、内容、方法和要求,要有前瞻性思考、整体性谋划和具体性举措。全面系统地部署、规划学习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学习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掌握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如何成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么开辟的。唯有系统地学才是真学、诚学、实学。
  思政教师要高质量地、以可圈可点的实效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高校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任,因此,思政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实际效果,练就会学党史、会讲党史、会用党史的真本领、硬功夫,把最好的党史学习课奉献给学生,把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作为一项政治要求。

软实力


  高校思政教师肩负着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这就要求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真学、真懂、真信”,而且要成为“真用”的切实践行者。
  思政教师要练就运用党史讲好思政课的“金刚钻”。当下,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或“不太感兴趣”,这与思政课的吸引力、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无关系。如何让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如何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如何才能“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这是所有思政教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破解这些课题的过程也将是提升思政教师运用党史讲好思政课能力的过程,也是提升思政教师软实力的过程。这就需要思政教师要结合思政课教学练就善于挖掘党史资源的“金刚钻”。
  思政教师要掌握运用党史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党史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党史,要“办实事、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适时解决问题。诸如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想学的问题、不感兴趣的问题、对社会现实深感困惑甚至不满的问题等等,思政教师要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思政教师也要从自身寻找原因,突破只在课堂讲、只照书本讲、只靠老师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教师要铸就运用党史点启学生人生梦想的“金手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指导学生知“大道”、行“大道”是思政教师题中应有之义、岗位职责所在。这里的“大道”即是人间正道,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复兴伟业,即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崇高的事业、伟大的目标往往需要导师指引。因此,如何点燃青年学生筑梦、追梦的激情,应是思政教师的光荣使命和时代重任。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榜样,积累了浩如烟海的党史典籍、影视巨著,塑造了大量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功勋人物。思政教师要善于挖掘党史素材,用好故事、好典型,用新方法、新模式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新任務


  思政教师不仅自己要学好党史,还应指导学生学好党史,并且要把指导学生学党史作为一项新的、重要的、长期的政治任务贯穿于教学和工作当中。
  思政教师指导学生学党史应该成为政治自觉。如何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影响青年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学习党史、从党史中发掘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教师是将思政教育与党史学习完美结合的最好的职业,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迅速行动,主动作为,走在前列,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学。把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指导学生学习党史的实际行动中。
  思政教师指导学生信党史应该成为政治实践。“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自身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唯有思政教师坚定信念,才能指导学生信念坚定。思政教师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事实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思政教师指导学生用党史应该成为政治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书写了一部艰难困苦而又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思政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深刻学习这本“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厚重史书,更要指导学生运用党史的能力。“学而不用,实无学;知而不行,实不知”,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用史”的良好氛围,要为学生用党史创造条件。可以通过举办党史学习交流、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党史用起来、活起来,也可以指导学生将党史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用党史”入脑入心入行。
其他文献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并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历史就其外在形式而言,是以人的活动和时间、空间的有机结合作为主要脉络来呈现的,简单地说历史就是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记录。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新模式探索已经蔚然成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
高考历史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提炼并挖掘信息的能力,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现象)的能力;利用核心价值透视历史问题(现象)的意义与内涵。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开放灵活地进行批判创新思考的宽度、广度与高度,又注重考生持之有据地内在思考。因此,考生在答题中只有开阔历史视野,才会发现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与意义,并深度分析历史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作用与价值。  一、考查视野 
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的以往教学中,教师囿于思想本身的艰涩、教材内容结构的跳跃以及应试的惯性,通常会笼统灌输明清的时代特征,简单罗列思想家的主张或特点,然后化约为固定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是机械、模糊的历史记忆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与当下倡导的核心素养背道而驰。历史语境论认为,语境确定了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现场和在历史中占据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揭示事件发生的根源、过程及相互之
日常生活中,包装上写着无糖、无盐、无脂肪、无碳水、无能量的食品屡见不鲜,网友甚至调侃这种“什么都没有”的食品,说自己终于找到了反物质。虽然这仅是个网络段子,有失严谨,但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食品包装标识的乱象。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一般食品标识不得强调适合特定人群;食品不得标注零添加等字样;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文字标识高度不得小于3毫米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这既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归。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势必发生巨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核心素养这一顶层设计与高中历史教学现实有机融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我们一线教师目前探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研究。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在此谈谈高中教学中提高“历
2019年历史全国卷I贯彻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考查了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突出了历史解释与时代价值的结合。高考引领教学,以考定教定学。新高考重视考查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注重素养渗透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每一道题都是以历史解释为出口,所以我们要构建以历史解释为轴、关注价值引领的情思(历史解释是思、时代价值是情)课堂。  一、命题特色:突显历史解释与时代价值的结合  (2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陈历章  习总书记指出:“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成都市锦江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炉霍县脱贫攻坚中,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输血变造血、增收可持续、脱贫不返贫”理念,聚焦贫困村产业发展,首创“飞地 众筹”社会帮扶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好评,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
教育学乃育人之学,伦理学是成人之学。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伦理的,只有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才能真正完成育人的神圣使命[1]。本文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分析工具,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伦理蕴涵展开阐析,回答了“中学历史教育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现代性历史教育伦理文化的贫弱  何谓现代性教育?现代性是指那些发端于西方启蒙运动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包括理性主义、主体性原则
6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营商环境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升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