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农村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笔者就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全方位、高层次、多种形式地集色彩、动画、动听的音乐、诙谐的语言等于一体的画面引入新课,给学生以优美、清新的认识。同时,在这种愉快、和谐、活泼、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既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自然不自然地把精力转移到这一节课中来,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视听、思考、操作的尝试和创造的过程,而我们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一个简单的画面,一段简短的音乐——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轻松乐趣,同样也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课堂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平移、翻转、重合、旋转、拉伸等,使图形在屏幕上产生色彩鲜明、直观可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多媒体的投影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可快可慢、可长可短,有利于学生观看、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抽象建构起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的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而其他的都是客体或载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使得抽象的数学更为具体、形象了,较为突出的是计算机能进行各种动态的演示,弥补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直观和动感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在课堂中现场利用集合画板制作并演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首先,我作了两个圆(一个半径大的,一个半径小的),其次是显示两个圆的半径及两个圆半径的和、差、两圆的圆心距。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圆时观察所有数据的关系及两圆的位置,这样,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從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样,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对于y=ax2、y=ax2+k、y=a(x+h)2+k之间的关系,单凭作图既费功夫准确性又差,因而学生很难搞清楚。对于这个问题,假设也利用几何画板画函数图像,现代手段的优点就突出来了。这样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和观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再如我们在学习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相交的概念时,首先我利用几何画板先将两条直线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平移、旋转,要求学生观察两条直线交点的个数,然后固定两幅画面让学生分别给出平行与相交的定义,自然学生也就能对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和认识,解决了数学概念抽象的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标志就是体现在认识活动的主动参与。在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发生联系和作用,形成一个“搞”数学而不是“学”数学的氛围和情境。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操作:在平面内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每一条边作一个正方形,并且每个正方形的颜色不同。再把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显示出来,并把以直角边为边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作和。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顶点时,正方形及边发生了变化,面积数据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开拓。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需要更新课件观念,认清课件与课的有机结合
正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有的人轰轰烈烈地搞多媒体教学,却没有取得预料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的一个误区。他们把课件制作成了“流水账”、“百科全书”、“时尚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忽略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准备和实施的根本依据,教学目的一经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就要为达到的“目的”而服务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做好课件的选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2.课件的制作是否费时费力。
3.课件的操作性是否灵活。
4.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片段还是整堂课。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转变观念,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媒体功能,有效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功能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协作、加工信息功能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课本提供的资源,以它为主线,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全方位、高层次、多种形式地集色彩、动画、动听的音乐、诙谐的语言等于一体的画面引入新课,给学生以优美、清新的认识。同时,在这种愉快、和谐、活泼、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既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自然不自然地把精力转移到这一节课中来,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视听、思考、操作的尝试和创造的过程,而我们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一个简单的画面,一段简短的音乐——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轻松乐趣,同样也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课堂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平移、翻转、重合、旋转、拉伸等,使图形在屏幕上产生色彩鲜明、直观可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多媒体的投影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可快可慢、可长可短,有利于学生观看、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抽象建构起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的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而其他的都是客体或载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使得抽象的数学更为具体、形象了,较为突出的是计算机能进行各种动态的演示,弥补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直观和动感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在课堂中现场利用集合画板制作并演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首先,我作了两个圆(一个半径大的,一个半径小的),其次是显示两个圆的半径及两个圆半径的和、差、两圆的圆心距。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圆时观察所有数据的关系及两圆的位置,这样,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從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样,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对于y=ax2、y=ax2+k、y=a(x+h)2+k之间的关系,单凭作图既费功夫准确性又差,因而学生很难搞清楚。对于这个问题,假设也利用几何画板画函数图像,现代手段的优点就突出来了。这样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和观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再如我们在学习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相交的概念时,首先我利用几何画板先将两条直线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平移、旋转,要求学生观察两条直线交点的个数,然后固定两幅画面让学生分别给出平行与相交的定义,自然学生也就能对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和认识,解决了数学概念抽象的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标志就是体现在认识活动的主动参与。在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发生联系和作用,形成一个“搞”数学而不是“学”数学的氛围和情境。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操作:在平面内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每一条边作一个正方形,并且每个正方形的颜色不同。再把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显示出来,并把以直角边为边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作和。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顶点时,正方形及边发生了变化,面积数据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开拓。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需要更新课件观念,认清课件与课的有机结合
正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有的人轰轰烈烈地搞多媒体教学,却没有取得预料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的一个误区。他们把课件制作成了“流水账”、“百科全书”、“时尚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忽略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准备和实施的根本依据,教学目的一经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就要为达到的“目的”而服务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做好课件的选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2.课件的制作是否费时费力。
3.课件的操作性是否灵活。
4.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片段还是整堂课。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转变观念,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媒体功能,有效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功能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协作、加工信息功能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课本提供的资源,以它为主线,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