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能入作家协会吗?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了,对于新作家协会的历史使命,大家有更多的期待。在文学现象多元复杂的背景下,作家协会如何面对新现象、新问题是个紧迫问题。比如,韩寒、郭敬明等“80后”可以加入作家协会吗?这个问题就很棘手。他们不想入是一回事,能不能入是另一回事,看来有必要探讨一下。这里姑且设想他们想入了该如何应对。
  如今,中国文坛80年代后作家风头正劲,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后生把文坛搅的热闹异常,面对他们的崛起,中国最权威的作家组织——中国作家协会和分会该如何面对呢?如果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都提出加入作家协会,那我们该如何对待?看来这是一个令大家尴尬的头疼的问题,真的不好解决。
  我们看各地加入作家协会的条件都相差无几:“凡赞成本会章程,发表和出版过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批评和翻译作品者,从事文学编辑和组织工作有显著成绩者,由本人申请,本会会员2人介绍或团体会员推荐,经本会批准,即为本会会员。”有的还规定了具体条件: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过5篇以上文学作品的作者;在省市级报刊、影视、广播电台、文联、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宣传部门工作的领导及文学编辑;从事大学及以上的语文教师;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社团的组织、发动者或负责人。看来,这个门槛不能阻挡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这批青年作者。
  问题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是不是可以称做作家,流行文学的写手与传统作家的定位是不是符合。作家协会是我们传统体制下对作家进行管理、对作家资源进行调配的组织,可以说是面向体制内的。但现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作文大赛的风行,年轻作家出名的途径和渠道也多样了。那种传统的依靠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或者依靠出版社出版专著的途径,也已经不是文学作者出名的唯一途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年轻人反传统、背惯常,真的给文坛组织出了个大问题。让他们游离在组织之外吧,总不是长久之计,这种散兵游勇三天两头给文坛“闹事”实在让大家吃不消;但动员他们加入作家协会接受传统管理和教育吧,也实在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把他们动员加入作家协会,我们不就是承认了他们的文学风格和文学定位了?这个两难问题真的不好解决。我们且看韩寒在博客中对待作家协会的态度:“入作协就是一个作者堕落和失败的开始,是最无厘头和不务正业的事情”;“中国作协的专业作家制度是非常愚蠢的,全世界可能只有朝鲜还这样。当然,作协本身就挺愚蠢的,这其实应该是一个保护作者利益的协会,因为反正别的事还有文联在干,但我从没看见作家协会就盗版和出版社拖欠作者稿费等行为出面为作者伸张利益,相反,成天不知道在做什么,会倒是开了不少”。看来他是不会主动申请的,但他总这么骂来骂去也真让人挠头。
  中国文学的多元和多样看来无法阻挡,既然生存就有存在的理由。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作品的流行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是流行文化的产物。他们的作品与传统文学的概念已经有了很大差异,他们的观念与正统的文学观念已经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中国文化、文学的繁荣,需要一批写手和后备军,我们期待文学的真正繁荣,期待汉语地位在世界不衰落,单纯依靠“80后”不可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也难当大任。我们期待真正的实力作家来繁荣文学,作家协会应该有所作为,对待文坛难题也应该有自己的坚守和判断。
  
  [相关链接]
  
  作协重启玫瑰之门作家肩负良知期望
  《南方都市报》社论
  昨天下午,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新主席。她是继茅盾、巴金以来,中国作协的第三任主席,也是上任时最年轻的作家。在这个职位空缺了整整一年之后,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体制面临变革、文学创作屡遭诟病、作家协会饱受争议的当口,铁凝的走马上任十分令人瞩目,她所领导的中国作协的动向事关大体。
  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作家协会的体制成为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自愿联合的社会团体,更是一个国家正部级单位,一个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六千余人组成的全国各地分层结构的权力机构。
  自国家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作家协会的存废就面临争议。就作家个体而言,拿着国家的钱写自己的作品,稿费和荣誉都归于个人,其合理性遭到质疑;对于作协机构来说,其衙门化和官僚作风日益严重,其行政权力不仅无助于文学的进步,反而可能压制作家的创作自由。
  这次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的隆重召开,作协机构的重新组建,意味着这种存废之争暂时只能寓居于舆论和学术范畴,全国统一领导的各级作家协会仍将运转如常。那么,以铁凝为首的作协新的领导班子所要思考的问题,应当是在人类21世纪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中国这样一家遗世而独立的机构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独特的体制使得中国作家协会掌握着比世界上任何笔会或写作基金都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是,权力愈大,则责任愈大,而不应该相反。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体制,真正的作家都应该代表人类自由的灵魂而舞蹈,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想象是他们创作的基础。因此,作家协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地维护作家的创作自由,而不是以官僚机构的权力意识和刻板作风去限制这种自由。狭隘的意识和现实的利益纷争,都可能成为创作自由的障碍,分散的作家有时无力对抗,跟任何行业协会的功能一样,作家协会利用组织的力量,清扫这些精神文化领域的障碍、促进文学繁荣,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应当承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潮起潮落,各类作家星光耀眼,从伤痕文学到网络玄幻小说,无论是对想象空间的开掘,还是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探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战绩。但是,与读者对作家的期望相比,文坛风景总体还是令人失望的,甚至呈现衰败之势。近年来中国作家屡遭诟病的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时代急剧变化的把握无力,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的认知无能,以及对社会矛盾和现实弊端的刻意回避。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不能全都归咎于作协,但是作协如何正视这些批评,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为勇敢地担当社会良知的作家助一臂之力,却值得新的作协领导班子认真对待。
  作协不仅决定着谁可以端上专职创作的铁饭碗,还掌控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文学期刊,开办着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等学习和培训机构,举办着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有多少作家人浮于事,有多少刊物混天度日,有多少学习只为文凭,又有多少奖项名不副实?新的作协将任其委顿呢,还是重整旗鼓?
  民众对于作家的社会良知的期待,也意味着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前,代表作家的作协是否应该发出声音、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很多时候,作家并没有沉默的权利。
  相较于前两任作协主席要么身兼数职、社会事务繁重,要么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们对年轻的铁凝更寄予厚望,不仅仅是期望她荣升以后还能继续写出好作品,更期望她能以特殊的作协体制为中国作家的创作良知而摇旗呐喊。
  
  李白不参加作家协会就不是作家?
  鲁国平
  长期以来一股很不正常的风气在文坛蔓延,那就是不承认一些业余作家或者作者的辛勤劳动,甚至他们价值比较高的文艺作品;作家协会里的评奖吵吵嚷嚷,无论谁都能够分得一杯羹,纯粹走平均主义形式,而大量需要正确引导和帮助的业余作家或者作者则不仅身份无缘得到承认,即使优秀的作品也往往受到歧视与压制。当初作家协会成立的根本目的已经荡然无存,除了维护一般作家权利和组织皮囊外,其应有的带领以及吸纳先进民间文学代表的作用却无法实现,许多作家宗派林立,各据山头,几十年下来新人想加入进去比登天还难,致使不少有才气有棱角的业余作家和作者被挡在门外。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的改革,把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引入作家协会制度,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考虑了,恐怕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现代的作家协会也未必得到承认。
  一个行业组织既有规范行业会员行为、奖勤罚懒的任务,也有促进会员优胜劣汰、合理更新的要求,会员终身制与当前干部终身制一样只能形成埋没新人、近亲繁衍的小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局面,其拉帮结派、称兄道弟的把戏将原来被许多文学青年视为神圣殿堂的作家协会搞得像黑社会帮会。事实上,同样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拿记者证的就一定不是记者吗?据我所知,由于当前不少报社等新闻媒体实现全员招聘方式用工,很多打工记者干一样的工作却迟迟得不到身份的认可,因此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甚至连起码的保险也没有。显然当作家协会以及记者协会等行业组织成为一些少数既得利益获得者的牟利工具,必然千方百计阻挠新人的加入。
  潜规则在记者行业里有,在作家协会里也有,只是程度没有那么高,制定一定的会员准入制度很必要,然而许多原来也是草根的知识分子一旦成为具有一定权力与地位的社会精英就忘本了,当初前辈的无私提携变成了自己如今的任人唯亲,甚至权钱交易。何况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与作者就一定要那么分得泾渭分明吗?一视同仁不好吗?有人也许会说严格划分会员与非会员的措施是防止非会员冒充正式会员行骗,理论上更加站不住脚。试问为何非会员要假冒正式会员呢?难道我们不人为造成会员的相对特权,而对非会员重视不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这根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不正常表现下的后遗症!不管什么人,不管是会员还是非会员,至少都应该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尽量不厚此薄彼、等量齐观才好,才符合事物健康有序发展的规律。当代文学的不景气虽然有外在政治框架的影响,自身体制的问题亦难辞其咎,特别是新旧会员的交替更换上缺乏合理公平的秩序是文学事业走向衰败的一条深层次原因。
  李白没有加入作家协会就不是作家吗?就没有资格参加文学的评奖和利益盛会吗?一切事物走了极端就一定产生相应的荒唐现象,文学等艺术事业尤其如此!
  (资料来源:网易文化)
其他文献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喝”,《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喜欢用柯勒律治这句话,形容信息过剩时代人们的处境,对应到书业,就是“无书可读”。其实,就每年奔涌的出书量,光读那些经典的再版书,就知道这句话不是事实,但它又似乎构成了一种心理事实,代表了挑剔的阅读者选择的困惑。   那么,在文学评论家眼中,已经逝去的2007年文学出版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2007年的长篇小说没有特别惹眼的和
期刊
一个挎着篮子的女人弯腰  去捡地上的菜叶子  她的小女儿,总是  先比她捡到    一个袖着手的女人站在  一把靠背椅的旁边  她那写着“三元理发”的椅子  被风坐着    一个卖烤红薯的女人数了数  手中的几张钞票  然后递给小凳子上  写作业的儿子,让他再数数    一个卖花的小姑娘飞快地  跑上了路,敲了敲  车玻璃,又看了看  红灯    一个跪在地上的小女孩  她的校服有点脏了  她面前
期刊
成长的烦恼  八年级(2)班姚淑颖    “哇,三百度!”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视力已经差到这种地步,但毕竟是事实。没过几天,这两条腿的家伙便耀武扬威地骑到了我的鼻梁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大小小的卷子也日益增多,整日做得头昏脑胀,常常是直到深夜也无法入眠。我们的名言便是:“八节课,七节考,还有一节测长跑。”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那副旧眼镜看黑板已如“雾里看花”。赶紧趁假期配副新的,却不料速度增长得
期刊
1.天津卷  今年天津卷的作文题难能可贵的是,它在“要求”中只规定文体和字数,而不提所谓“立意”和“角度”,这反而让所谓“三自”(自定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落到了实处。题目中的前三个字“有句话”,为考生预留了无限大的“立意”空间:它可以是诗意的表述,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也可以是哲理的概括,如“一步与一生”;它可以是一句象征某种生活态度的古诗,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也可以是
期刊
坚守心灵的净土  高二(3)班刘平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当世界迈进21世纪的门槛时,人们就面临了种种的诱惑。物欲横流,流行充斥,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悄然颠覆一些传统的认识与理念。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疾病流行,人类面对大自然,依然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物质生活不断进步,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日益贫瘠,那么,当我们的精神家园遭遇强烈撞击之时,我们应怎样坚守她的宁静与纯洁呢?我们应当何去何从?  
期刊
[训练目标]  文言文翻译是整张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考生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以为考生只要科学复习,在平常训练中培养抓得分点的敏锐意识,就能突破这一瓶颈。  [命题预测]  1.分值:2007年2套全国卷、山东卷、海南卷、江西卷、湖北卷、四川卷、安徽卷为10分,其他省市卷6分、7分、8分、9分不等。预计2008年各省市都会向全国卷看齐,稳定在9分到10分之间;全国
期刊
窃水  高二(1)班张林芝    这几天用水紧张,接水处许多在中午还盛满水的桶,到了晚上水位便低了许多,有几个还空着肚子立在水槽边。深受窃水之害的我决定提前回去看个究竟。  接水处只有几个人在洗衣服,看这几人谈笑自若,便知其不属“疑犯”之列。细看槽边,大大小小的水桶亲密无间地挨在一起,也有几个立于其他桶之上,作“先登”状。  这大大小小的桶盛满水者不到一半。我思量,若今晚不来水,这些桶的主人们该怎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
期刊
火光来自屋子中央,是穷人在这个冬天里的心脏。  火光,像我仰望春天时的杜鹃花。  火光,来自夜里,它爬满穷人的墙壁,把那些试图穿隙而入的冷统统赶了出去。  它与外面的月亮遥相呼应,成就了一段精彩的对白:  月亮说,我有透明的手指,从不遮蔽一株小草嫩绿的光泽。  火光说,我只有鲁莽的热情,愿意为了驱赶寒冷而枯竭。  月亮说,我有笨拙的手指,我所碰到的东西从不抓住。  火光说,我的触角四处伸开,我要抓
期刊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