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诵读,引导品读,点拨悟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668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既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教育教学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更需要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这就是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借助语文学习情境来承载,更需要依托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的言语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在同样具有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特点的古诗词教学文本,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差、阅读与欣赏能力比较弱的学情之间,寻找到一个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切合点,即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情和古诗词的文本特质,选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激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地开展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的言语实践活动,进而达到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呢?
  一、指导诵读
  诵读是古诗词阅读与欣赏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阅读教学离不开诵读,诗歌教学尤其应该放大诵读的“标号”。用多种方式落实诵读可以说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办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语言障碍,还可以教会学生句读音节的划分、重读轻读字词的确定、语气的变换等,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蕴、语言等形成整体的直观感受和体会,并直接感受古诗词独特的音韵美。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设计这样一个学生诵读训练环节:
  根据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诵读节奏的划分(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在观看老师呈现的诵读视频后,学习视频诵读方法,诵读课文三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呈现诵读视频,创设了一个集诗歌文本与画面、音乐为一体的情境,可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看诵读视频和自身的诵读练习实践中,不仅把握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句读音节、重读轻读字词、诵读语气等,而且会以自己整体性、直觉化的思维方式,把握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节奏、结构,整体感知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同时,初步感受《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节奏美、语言美。尤其是学生对重读轻读字词、诵读语气变换的把握,对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深入进行“品读”“悟读”,进而为感受《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感悟《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感打下了基础。
  二、引导品读
  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机械讲授的“讲台”,而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和自我构建的平台。引导学生品读,即通过想画面、析语言、辨技巧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想画面,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诗词中的某句或句中的某词,乃至整首诗词所呈现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诗词所呈现的画面;析语言,就是指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与理解;辨技巧,就是引领学生逐一深入研读、探究古诗词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方法等。如引导学生品读《雨霖铃》的三个教学情境的设计:
  1.想画面
  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雨霖铃》的时间在变化:“秋天”——“傍晚”——“今宵”——“经年”,空间在转换:“长亭”——“江上”——“晓风残月”的远方,但“伤别情”的画面却越来越凸显。根据《雨霖铃》内容,用你最优美的文字写出“伤别情”画面。
  2.析语言
  ①结合上下文语境及词人的内心情感,说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竟”字的表达效果。
  ②根据全词意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③有人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中“伤离别”点明了《雨霖铃》的主旨。请你结合语境和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这三个字进行解释。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已成为千古名句。结合全词内容,你能说说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吗?
  3.辨技巧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立足全词看,这三句在全词具有什么作用?
  ②“留恋处、兰舟催发”以精炼之笔一边披露了“留恋”情浓,一边描绘了“兰舟催发”情景。说说这属于什么类型的描写。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既取决于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主动意识的强弱度以及活动行为的针对性,也取决于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言语实践活动“平台”引导性、启发性的“宽度”和“长度”。《雨霖铃》品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想画面”“析语言”“辨技巧”三个教学情境,让学生立足于《雨霖铃》这一文本“画面”情境之中,以有效的问题情境设置,引导、启发学生依据诗歌的语境,理解《雨霖铃》中具体词语的内涵,阐释“具体词语”背后的意义和体悟其表达作用,进而在真实的言语实践情境中,体验《雨霖铃》语言构建与运用技巧、规律。学生在“理解”“阐释”“体悟”“体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欣赏与评价行为,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生成与提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以及审美欣赏与创造经验的积累,最终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育与发展。
  三、点拨悟读
  古诗词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所以,有学者说,古诗词教学的“價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为此,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应仅停留在让学生读懂的实用性浅层面,更应该去追求引领学生读透的高层次的文化价值,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过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审视、思考,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以促进他们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点拨悟读,就是通过有效的点拨方法,引领学生运用自身的经验去深入探究、感悟古诗词蕴含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如《归园田居(其一)》在“点拨悟读”环节的设计:
  “诗以言志。”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露,通过品读诗歌我们可以了解诗人一段时期的心路历程。《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辞官后所作,我们可以通过对诗中相关词语的品析去探究诗人辞官前后的心理变化。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如何理解“误落尘网中”中的“误”?“守拙归园田”中的“守拙”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羁鸟”“池鱼”的含义、特点、情感?
  从诗中找出蕴含作者“归去”情感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作者怎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在弄清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等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于诗人辞官前后不同心理“其境”之中,与诗人的心灵展开对话,体验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与情怀,进而知人论世,正确理解、领悟诗人在特定背景下表现出的独特的思想情感,在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感悟这首诗蕴含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总而言之,以发展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古诗词教学,必须辅设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路径,搭建引发思维、促进创新的平台,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路径”上,生成、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宽阔”的平台上,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丰富审美经验与内涵、涵育文化品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223003)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单篇细读的讲授方式,“套板化”“碎片化”教学现象严重,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难以形成。  “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
期刊
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整本书阅读以来,其便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探索的新热点,许多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肤浅的思考,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商榷。  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能力最关键的途径就是阅读。强大的阅读能力才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作为语文教师,在高中阶段应让学生精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
期刊
【教学内容】  一、把握知识难点  1.語文教材情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古典小说之前,学生其实已经学习了三篇相关的小说,分别为《祝福》、《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三里第一次出现小说题材的文章,学生也是首次触碰到这样的课文,教师会在教学中着重教授学生理解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之后在必修五出现小说章节,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
期刊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生事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就包含了“读整本书”的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的回归正是体现了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需求和阅读现状之间存在的矛盾。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手机等设备的片段性、碎片化、快餐型阅读对传统纸质阅读造成巨大的冲击。整本书阅读的回归就显得刻不容缓。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整本书阅读重新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视野。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有非常
期刊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文本,走近金岳霖先生,学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2.了解汪氏写人散文的风格,学习其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自请和亲。当汉元帝见到即将和亲的王昭君的“庐山真面目”时,惊为天人,懊恼之余龙颜大怒,一气之下斩杀贪心画家毛延寿。  一千多年后,诗人王安石在《明妃曲》中为毛延寿鸣不平,说:“意态(风采神韵)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金陵之景。  2.通过分析关键字词理解词人怀古之情。  3.能从词史文化角度,通过花间词作的对比阅读了解本词“千古绝唱”的内涵。  【课前预习】  片段写作:学生借助书下注释自读词作,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金陵之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金陵为六朝古都,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氤氲着王气。台城的草色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
期刊
阅读《唐诗三百首》对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不无裨益。但是该书诗歌篇目多,涉及古文知识多,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唐诗走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探究更深层次的专题,用学生学习成果促进阅读热情,实现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多维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根据阅读前的调查,对于唐诗感兴趣的学生不到班级总人数的
期刊
写作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就高中学生而言,写作的基础方法是形成写作能力的前提,且易于掌握,但如何提升作文的文采性与创新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够锦上添花。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使得学生
期刊
2018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当前农村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病和不足,不能很好地应对阅读量不断增加的新高考,更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衔接。笔者认为,教师应从文本挖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来改进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去粗取精,实现简而有效。笔者所在的西部农村高中,
期刊
执教高中,阅卷多年,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生源有差异,年级有高低,但学生试卷上某些题目的答题状况却惊人的相似。比如小说阅读中手法赏析题,或者诗歌鉴赏中效果品鉴题,试卷上或少见文字,伶仃凄凉;或多属套词,废话连篇。细究其因,只有一个:学生未见“真风景”,所以难述“真感受”!  以诗歌艺术手法鉴赏题的答题为例,步骤有三:第一步,点明手法;第二步,内容分析;第三步,情感效果。学生备考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