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具有荒诞不经的奇思妙想、天真无邪的哲学发问、狂放不羁的超印象绘画才能……这些都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倾尽所能想探寻的宝库,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掌握这个宝库的钥匙。我国资深特级教师应彩云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是这样定义的:“幼儿教师的专业就是懂小孩。”那么自问我们对孩子懂得多少?理解多少?儿童是人,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有他们的尊严、秘密;有他们感知世界、思索世界的方式;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只有做一个懂得关注孩子、倾听孩子、亲近孩子的教师,才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孩子们的需要。
【关键词】关注孩子;倾听孩子;亲近孩子
1 读懂孩子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儿童的眼睛清澈无比,你一眼就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洞察到他们的内心变化,有时恰恰是这些心理变化能够提示我们采用合适的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1 關注特殊需要的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支持和鼓励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尤其是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孩子,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并找到合适的时机将其展示出来会让他们有巨大的转变。
班上有个男孩贝贝,有些自闭倾向,平时任凭你如何耐心和他说话他都不理不睬。但是他唯独着迷折纸,他经常喜欢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作品拆开来看,然后一遍遍地重复折。有一次我在教孩子们学折燕子,步骤有些复杂,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我发现贝贝一直看着我,眼睛里忽闪着平时少有的生气,我敢肯定他一定会折,于是我邀请他来为大家演示步骤。他听到我叫他的名字时犹豫了一下,这时突然有个孩子大声说:“贝贝不会教的,他上课都不回答问题。”只见贝贝马上又坐回了位置上,而且低下了头。如果这时我硬拉他起来可能会加深他的不安情绪,这并不利于他的自信培养,于是我用简短的话结束了讲解,改让大家比赛的形式,看谁能第一个完成折纸作品。结果当然是贝贝胜出了,这回我让胜利者贝贝上前来展示作品,下面的孩子全部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眼神,我再让他来介绍经验,他那一刻的眼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种神采奕奕的光芒映衬着他泛着红晕的脸,自信极了!他磕磕巴巴地讲完了他的折纸步骤,这是他第一次完整的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以后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班上有学到新的折纸了,我只要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就会有人说:“问贝贝,他肯定会!”而贝贝也越来越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了,有时还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1.2 别忽视眼中的优等生
那么对于一些能力很强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从他们的眼神中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呢?也不是,有时这些孩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难以表达,如果我们细心捕捉到了,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这天小班长莉莉愁眉不展,做游戏时居然几次分神。我问她是不是遇上什么困难了?她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但是眼眼睛却满是向我求助的眼神,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单独把她拉到身边问:“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我来帮你想办法。”她这才一五一十的告诉我。原来昨天她拿了好朋友笑笑的玩具,当时因为玩得正兴起不愿意交还给笑笑,于是和笑笑闹别扭了,可是后来她发现自己错了,可又怕主动去找她道歉会被大家笑话,所以很烦恼。我帮她想了个办法:等分散游戏时拿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去找笑笑玩,然后悄悄地道歉就行了,而且我保证我会替她保密。没过多久我就看到两个小女孩手拉手正玩一个智能玩具呢,我走过她们时莉莉抬起头朝我做了个得意的笑脸,我们因为眼神里有了共同的秘密而格外生动。
一个小小的眼神,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最直接的信号,它也许将会是改变孩子的一个机遇,也许是孩子又一次进步的提示。
2 读懂孩子的语言
我们与孩子的交流还是以语言为主,可孩子们为何有时口若悬河、有时又出言不逊,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呢?又是否正确对待处理?对孩子来说,正确的教育方法或手段,却是会影响他们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
2.1 面对孩子的故意“挑衅”
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显得特别与众不同,甚至可以用叛逆来形容。在你讲故事时他会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在你示范绘画时他会嘲笑你画的线歪了;甚至他会硬生生把你搭的积木推翻并要求你重新搭一种好看些的造型;班级里有他在就没有你的权威可言。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遭遇到老师的冷处理对待,而陶行知有句教学格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孩子,能够当众“挑衅”老师的孩子,一定有着他引以为豪的能力。
给孩子一个继续的机会,你会明白:他比你更熟悉故事情节,所以你的细小错误他一听就听出来了,如果让他讲故事会更动听;也许他的绘画没有你的娴熟,但一定比你更具有想象力和无所顾忌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应该谦虚的向他指教;如果他不满意你的积木造型,那么你可以和他一起商量改进,也许你会发现一个建筑天才;而教师本身就不应该成为孩子的权威,我们应该庆幸班上总有那么几个“挑衅”的声音,善待它们会让我们远离自大、盲目和无知,这样做不但不会削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还会赢得更多孩子的心。
2.2 建立与孩子间的暗号
还记得在《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宗作校长,他用“然后呢——”这句简单的提问就轻易让一位“什么话也没有”的男孩在全体孩子面前讲述了一天的经历。无疑小林校长是让我们非常钦佩与羡慕的典范,可要想像他那样轻易掌握孩子们受用的话却并不简单,正是因为小林校长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熟悉与孩子交流的暗号,才能挖掘到孩子的内在潜力。
如果和孩子之间建立很多共同话题,那么他们会非常乐意与你分享他觉得新鲜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晨间桌面游戏,我坐在小女孩茜茜的旁边,她一个早上都在滔滔不绝的跟我讲述前天去亲戚家喝喜酒的事情,而我则会在她间断时问:“后来呢?”她就会接着我的话“后来呢?新娘……”。“后来呢?”就成了我与她之间的沟通暗号。平时我与孩子们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暗号: “哦,土豆!”是我向孩子们寻求帮助;“我们马上要开始了!”是围棋手在召唤我观战;“你确定?”是民主投票时我强调最多的话;“谁要提问?”是我们的每日一问的出题环节…… 3 读懂孩子的心理
把自己变成孩子,是永保童心的好方法,也是走进童心的好方法。只有儿童才理解儿童,只有儿童才对儿童的世界熟悉了然,所以我们教师在蹲下来的同时不妨把自己拉回到童年时代,回忆当时的思维方式,就不难探寻藏在孩子心中的小秘密了。
3.1 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
“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是新《纲要》中提出的理念,我自以为一直做的很到位,直到有一次游戏中一个女孩子对我说:“今天我是娃娃家的爷爷,你看我的胡子是不是很长了?”看着她手在下巴上做摸胡子的动作时我才发现我平时理解的角色游戏是多么想当然呀。没有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有想象都是苍白无效的。于是我融入他们的游戏中,细细品味游戏。我逐步开始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有时我对着超市的营业员说:“你们这里的可乐很好喝,我下次还来这里买。”他们会很高兴的回答你:“下回來我给你买一送一。”我路过理发店会询问一下:“你们这里洗头有没有什么优惠活动呀?”孩子会马上答复我:“洗一次5元洗两次不要钱。”我越来越明白孩子们的乐在其中。有一次“肯德基”服务员发明了新的食品,请我去品尝,我一看到用几张黄色的纸和一些海绵夹在一起的一个东西一下子猜出了是“香辣鸡腿堡”,孩子们惊讶的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我神秘的回答:“我是你们肚子里的蛔虫。”
3.2 想孩子想不到的事情
儿童具有一种共同的天赋,就是潜能与能力。我们提供儿童范围越大的可能性,儿童就有越强烈的动机和越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要知道孩子心里的需求是什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并让他们得到发展。
我们的角色游戏改革时由一个情境铺垫,但游戏的具体玩法或者说具体操作却带有很强的自主性。刚开始孩子们确实不清楚该怎么玩,但很快孩子们发现其实新的游戏就是由自己周围的生活以及所了解的生活情境展开的,而且还能自己商量游戏的规则,他们投入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时我们对游戏自由度也展开的越来越大。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娃娃家的宝宝独自一个人坐在家里,就问:“今天你不用上幼儿园吗?”宝宝说:“今天我身体不太好,妈妈帮我向幼儿园的老师请假了。”我继续问:“那么妈妈呢?怎么让你一个人在家?”宝宝回答:“妈妈刚带我去医院看病了,医生说我要多吃水果,妈妈去商店帮我买了。”这样一段游戏很好的展现了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们不仅要蹲下来看孩子,更需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去表述,用心贴近孩子的心灵,自然就能读懂孩子那浑然天成、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
[2]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卡洛琳·爱德华兹
[3]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4] 《如何做老师》应彩云
【关键词】关注孩子;倾听孩子;亲近孩子
1 读懂孩子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儿童的眼睛清澈无比,你一眼就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洞察到他们的内心变化,有时恰恰是这些心理变化能够提示我们采用合适的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1 關注特殊需要的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支持和鼓励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尤其是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孩子,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并找到合适的时机将其展示出来会让他们有巨大的转变。
班上有个男孩贝贝,有些自闭倾向,平时任凭你如何耐心和他说话他都不理不睬。但是他唯独着迷折纸,他经常喜欢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作品拆开来看,然后一遍遍地重复折。有一次我在教孩子们学折燕子,步骤有些复杂,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我发现贝贝一直看着我,眼睛里忽闪着平时少有的生气,我敢肯定他一定会折,于是我邀请他来为大家演示步骤。他听到我叫他的名字时犹豫了一下,这时突然有个孩子大声说:“贝贝不会教的,他上课都不回答问题。”只见贝贝马上又坐回了位置上,而且低下了头。如果这时我硬拉他起来可能会加深他的不安情绪,这并不利于他的自信培养,于是我用简短的话结束了讲解,改让大家比赛的形式,看谁能第一个完成折纸作品。结果当然是贝贝胜出了,这回我让胜利者贝贝上前来展示作品,下面的孩子全部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眼神,我再让他来介绍经验,他那一刻的眼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种神采奕奕的光芒映衬着他泛着红晕的脸,自信极了!他磕磕巴巴地讲完了他的折纸步骤,这是他第一次完整的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以后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班上有学到新的折纸了,我只要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就会有人说:“问贝贝,他肯定会!”而贝贝也越来越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了,有时还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1.2 别忽视眼中的优等生
那么对于一些能力很强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从他们的眼神中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呢?也不是,有时这些孩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难以表达,如果我们细心捕捉到了,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这天小班长莉莉愁眉不展,做游戏时居然几次分神。我问她是不是遇上什么困难了?她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但是眼眼睛却满是向我求助的眼神,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单独把她拉到身边问:“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我来帮你想办法。”她这才一五一十的告诉我。原来昨天她拿了好朋友笑笑的玩具,当时因为玩得正兴起不愿意交还给笑笑,于是和笑笑闹别扭了,可是后来她发现自己错了,可又怕主动去找她道歉会被大家笑话,所以很烦恼。我帮她想了个办法:等分散游戏时拿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去找笑笑玩,然后悄悄地道歉就行了,而且我保证我会替她保密。没过多久我就看到两个小女孩手拉手正玩一个智能玩具呢,我走过她们时莉莉抬起头朝我做了个得意的笑脸,我们因为眼神里有了共同的秘密而格外生动。
一个小小的眼神,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最直接的信号,它也许将会是改变孩子的一个机遇,也许是孩子又一次进步的提示。
2 读懂孩子的语言
我们与孩子的交流还是以语言为主,可孩子们为何有时口若悬河、有时又出言不逊,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呢?又是否正确对待处理?对孩子来说,正确的教育方法或手段,却是会影响他们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
2.1 面对孩子的故意“挑衅”
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显得特别与众不同,甚至可以用叛逆来形容。在你讲故事时他会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在你示范绘画时他会嘲笑你画的线歪了;甚至他会硬生生把你搭的积木推翻并要求你重新搭一种好看些的造型;班级里有他在就没有你的权威可言。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遭遇到老师的冷处理对待,而陶行知有句教学格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孩子,能够当众“挑衅”老师的孩子,一定有着他引以为豪的能力。
给孩子一个继续的机会,你会明白:他比你更熟悉故事情节,所以你的细小错误他一听就听出来了,如果让他讲故事会更动听;也许他的绘画没有你的娴熟,但一定比你更具有想象力和无所顾忌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应该谦虚的向他指教;如果他不满意你的积木造型,那么你可以和他一起商量改进,也许你会发现一个建筑天才;而教师本身就不应该成为孩子的权威,我们应该庆幸班上总有那么几个“挑衅”的声音,善待它们会让我们远离自大、盲目和无知,这样做不但不会削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还会赢得更多孩子的心。
2.2 建立与孩子间的暗号
还记得在《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宗作校长,他用“然后呢——”这句简单的提问就轻易让一位“什么话也没有”的男孩在全体孩子面前讲述了一天的经历。无疑小林校长是让我们非常钦佩与羡慕的典范,可要想像他那样轻易掌握孩子们受用的话却并不简单,正是因为小林校长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熟悉与孩子交流的暗号,才能挖掘到孩子的内在潜力。
如果和孩子之间建立很多共同话题,那么他们会非常乐意与你分享他觉得新鲜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晨间桌面游戏,我坐在小女孩茜茜的旁边,她一个早上都在滔滔不绝的跟我讲述前天去亲戚家喝喜酒的事情,而我则会在她间断时问:“后来呢?”她就会接着我的话“后来呢?新娘……”。“后来呢?”就成了我与她之间的沟通暗号。平时我与孩子们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暗号: “哦,土豆!”是我向孩子们寻求帮助;“我们马上要开始了!”是围棋手在召唤我观战;“你确定?”是民主投票时我强调最多的话;“谁要提问?”是我们的每日一问的出题环节…… 3 读懂孩子的心理
把自己变成孩子,是永保童心的好方法,也是走进童心的好方法。只有儿童才理解儿童,只有儿童才对儿童的世界熟悉了然,所以我们教师在蹲下来的同时不妨把自己拉回到童年时代,回忆当时的思维方式,就不难探寻藏在孩子心中的小秘密了。
3.1 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
“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是新《纲要》中提出的理念,我自以为一直做的很到位,直到有一次游戏中一个女孩子对我说:“今天我是娃娃家的爷爷,你看我的胡子是不是很长了?”看着她手在下巴上做摸胡子的动作时我才发现我平时理解的角色游戏是多么想当然呀。没有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有想象都是苍白无效的。于是我融入他们的游戏中,细细品味游戏。我逐步开始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有时我对着超市的营业员说:“你们这里的可乐很好喝,我下次还来这里买。”他们会很高兴的回答你:“下回來我给你买一送一。”我路过理发店会询问一下:“你们这里洗头有没有什么优惠活动呀?”孩子会马上答复我:“洗一次5元洗两次不要钱。”我越来越明白孩子们的乐在其中。有一次“肯德基”服务员发明了新的食品,请我去品尝,我一看到用几张黄色的纸和一些海绵夹在一起的一个东西一下子猜出了是“香辣鸡腿堡”,孩子们惊讶的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我神秘的回答:“我是你们肚子里的蛔虫。”
3.2 想孩子想不到的事情
儿童具有一种共同的天赋,就是潜能与能力。我们提供儿童范围越大的可能性,儿童就有越强烈的动机和越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要知道孩子心里的需求是什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并让他们得到发展。
我们的角色游戏改革时由一个情境铺垫,但游戏的具体玩法或者说具体操作却带有很强的自主性。刚开始孩子们确实不清楚该怎么玩,但很快孩子们发现其实新的游戏就是由自己周围的生活以及所了解的生活情境展开的,而且还能自己商量游戏的规则,他们投入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时我们对游戏自由度也展开的越来越大。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娃娃家的宝宝独自一个人坐在家里,就问:“今天你不用上幼儿园吗?”宝宝说:“今天我身体不太好,妈妈帮我向幼儿园的老师请假了。”我继续问:“那么妈妈呢?怎么让你一个人在家?”宝宝回答:“妈妈刚带我去医院看病了,医生说我要多吃水果,妈妈去商店帮我买了。”这样一段游戏很好的展现了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们不仅要蹲下来看孩子,更需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去表述,用心贴近孩子的心灵,自然就能读懂孩子那浑然天成、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
[2]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卡洛琳·爱德华兹
[3]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4] 《如何做老师》应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