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对农业政策保险的反思及启示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明溪县为例,对大灾之后如何提高农业保险的灾害补偿功能、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灾;农业保险;反思;启示
  
  明溪县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南方集体林改革实验区,长期以来,农业在县域GDP各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至2010年6月末,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累计达4.37亿元,占全县GDP的34.69%,农业人口8.97万元,占总人口的78%,耕地面积17.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1亩,森林覆盖率达81.2%,林地面积221万亩,人均林地23.79亩。
  2010上半年明溪县遭遇了二次较大自然灾害。3月份有史以来特大冰雹灾害造成全县9个乡(镇)不同程度遭受冰雹和龙卷风袭击,许多房屋瓦片被毁,烟叶、油菜等农作物被击倒、砸烂。6月份持续的暴雨造成夏阳、盖洋、枫溪等乡(镇)形成洪灾,全县多处公路、桥梁、塘坝被冲毁、垮塌,村庄、农田被淹,各类农田水利设施毁损严重,适值收获采摘期的烟叶大面积过水,丰收在望的农户不得不面对少收甚至绝收的境地。据统计,上半年的两次大灾共造成全县房屋毁损26987间(倒塌521间),农作物受灾10.13万亩,7.5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6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县域农业经济损失惨重。
  一、主要启示
  第一,农业保险的灾害补偿功能和社会稳定器作用至关重要。农业保险是对农业生产在遇到自然灾害、疫病、意外事故等风险时遭受的损害进行补偿的一种保险服务,是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明溪县从2007年试点农业保险以来,按照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为方针,以“三者兼顾、两低一保”为基础(即:兼顾投保人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实行低保额、低保费、保成本)的总体思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据统计,至2009年末全县农业保险共收入保费169.86万元,同比增长527.95%,理赔支出30.87万元,同比增长239.23%,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因为出现大灾保险理赔数激增,共支出理赔款347.62万元,赔付率高达300.06%,为前三年理赔总额的8倍多,有力地支持了辖区农村抗灾防险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社会稳定器作用。
  第二,农业保险宣传不够,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参保意识淡薄。近年来农业生产虽然体制改进了、技术进步了、产量提高了,但大都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大部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及保险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并没有认识到投保是转嫁农业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一是保险公司宣传力量不足,如明溪县人保财险公司目前仅有4名正式员工,营销员14人,保险队伍不足,难以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宣传。二是农业保险本身点多、面广,业务量大,单户保险收入少的特点,使得营销队伍对营销农业保险积极性不高。三是与农户直接接触的乡镇等基层一级政府机构,由于不是农业保险的直接受益者,推广农业保险的热情不高,推动农业保险的方式方法流于形式、不注重效果,产生农户由于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认为合理范围内的灾害损失,基本可以承受,大范围的毁灭性灾害保险公司也赔不了,如果参保交了钱又没有发生灾害,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宁愿抱着侥幸心理,祈望老天给一个好收成,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向农民变相收费,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普遍保险意识淡薄,参保积极性不强,虽然开办以来农业保险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全辖保险总量相比,农业保险占比始终偏小。
  第三,农业保险缺乏法律法规支持。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要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离不开相应的法律的支持,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农业保险都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如美国,早在1934年就通过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日本有《牲畜保险法》,《农业保险法》等,法国有《农业互助保险法》,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明确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予以支持,仅在《保险法》第150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农业保险业务开展主要依靠上级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诸多问题形成了法律真空,陷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第四,险种设计不合理,种类少,经营成本高,风险可控性弱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在农业保险险种设计上,险种结构不合理,种类偏少。如明溪县是传统的农业县,种植作物主要以水稻、烟叶等为主,但农业保险只开办了水稻种植险而无烟叶种植险,一旦受灾,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各类农作物种植户的需求,如上半年二大灾害明溪全县烟叶生产损失惨重,据相关部门统计,烟叶损失甚至已超过了水稻损失,但由于未开设烟叶种植险而使广大烟农未能参险只能自己承担全部损失。另外农业保险面向广大农村,承保、勘险、理赔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保险人员到场,手续烦琐,工作量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保险机构经营成本高,尤其是碰到突发的大灾,灾后查验灾情时间紧、任务重,查勘定损难度又大,单纯依靠本地保险人员根本无法满足理赔需求,抽调异地人员和车辆,势必增加经费开支。而且农业生产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受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影响也较大,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不确定性,同时,还不排除农户信用和道德因素形成的风险。面对诸多客观存在的风险,在对被保险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上,保险公司缺乏必要的创新和手段,监督和防范风险能力相当有限。
  第五,缺乏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但据了解目前全国尚无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业保险试点之初就着手建立巨灾补偿准备金的,只有部分试点的省、区、市安排了诸如大灾基金的区域性风险基金,但与农业保险需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运作模式上都相去甚远,既无巨灾赔偿准备,也无分散风险的其他安排,巨灾风险只能由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独立承担,若真的发生了大的自然灾害,理赔支出大大超出了保费收入,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严重亏损,势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农业保险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二、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保障机制。农业险属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保险业务,迫切需要政府扶持,建议尽快修改《保险法》,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有关条款规定,从法律上明确农业保险的定位、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农险的扶持原则、对农险投保人利益的保护、对保险公司的保护等条款,条件成熟后再制定《农业保险法》,为农业保险提供法律保障,真正实现开展农业保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保险宣传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宣传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政府出面通过新闻媒体等大张旗鼓地宣传,使更多农民了解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保的积极性。二是承保主体要主动担负起农业保险的推广职责,改善服务态度,通过柜台咨询、摆摊设点、上门推销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保险开办的目的、意义、风险责任、保险条款、定损标准以及参保的各项好处等等,以案说法,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政府开办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保,促进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有效抵御自然灾害。
  第三,科学设计农业保险险种,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特点设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保险险种,扩大承保范围,在承保标的、保险责任、保险费率等方面科学设计,尽可能满足农业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对为专项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种植的农民,还可试办行业性或产业化保险组织,由保险机构对为专项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种植的农民提供专业化的保险支持,如建立“烟叶产业专项保险公司”等,以解决农民产业化发展的后顾之忧。
  第四,加大财税补贴力度,提高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现有财政补贴政策,确保各项有关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足额、及时到位。二是要继续提高财政对农业保费的补贴力度,扩大财政补贴范围,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主要农产品,要在现有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要实现财政补贴全覆盖。三是要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亏损的保险公司,视其亏损程度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第五,引进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再保险机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极强的破坏性,在短时间内会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造成猛烈冲击,引起连锁理赔反应,甚至超出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必须引进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提高承保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一是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大灾、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确保保险公司能及时开展农业保险理赔,参保农户能尽快获得农业保险赔付恢复生产。二是成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承担起国家农业再保险的职能,为各家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分散风险。
  (本文数据来源:明溪县统计局、明溪县人保财险公司、明溪县人保寿险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祖荣.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经科学,2006(10).
  2、雷贵优.当前农业保险开展的难点及建议[J].福建金融,2010(6).
  3、上官小放,唐志道.对完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8(1).
  4、沈洁颖.对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2).
  5、庹国柱,赵乐,朱俊生.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以北京为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6、张文棋,张小芹,吴小芳,郑境辉.福建农业保险发展基本思路及其实现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明溪县支行)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拥有高素质文化水平的“人才”,就能拥有成功,酒店行业也不例外。因此,酒店管理者要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正确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把培训员工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星级酒店;员工培训;人力资源    酒店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有计划的、系统的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酒店员工队伍的稳定,也是酒店服务顺利、高效、优质的保障。  一、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阜新市彰武县农户新农保问卷调查有关资料,分析了农户新农保参保决策影响因素。利用SPSS软件,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筛选了年龄、家庭经济的情况、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参加老农保的情况等显著变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年龄、家庭经济的情况、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参加老农保的情况等显著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保障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的保障意识;完善农保制度,增强
期刊
迄今为止,在国家战略版图中,从改革初期时设立的5个特区及随后的14个沿海城市开发,到目前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大大小小遍布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大不过数万平方公里,小不过数平方公里,而黄河水路大通道坐拥黄河流域数十万平方公里,涉及调水流域数万平方公里,还涉及大西北地区数百万平方公里,从西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至渤海湾,到南起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北至内蒙古大草原,覆盖大半个中国。  大通道开
期刊
摘要:在信息和商品极丰富的今天,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成为其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强势品牌是一项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资产。政府作为领导者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湖北省为对象,探讨了政府在支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应如何发挥最大作用。  关键词:政府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湖广熟,天下足。”一直以来,湖北以其优异的农业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产出,为社
期刊
摘要:目前住房一级市场供需失衡,从而使房地产二级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积极挖掘二手房市场的巨大潜力来满足住房主体的住房需求,巨大的利润使得投机行为也大量充斥于二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已占据中国楼市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二手房市场的研究探讨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代表性。  关键词:洪山坡社区;二手房市场;国家调控    目前我国房价过度上涨,房地产过热,急需房价理性回归、遏制房地产过热现象,国家已开始了
期刊
摘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已确定,目前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改革的目的在于使目前处于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平稳并轨,要采取得力措施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期刊
摘要:怎样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生产经营这一主题,坚持服务和服从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保障企业改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早日实现,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挑战;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    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而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
期刊
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是中国政府报告首次提出“大部门体制”概念,而大部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成为高效的政府治理模式,文章将结合西方国家大部制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自身的特点,为我国的大部制改革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部制;市场经济;对策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大部制具有机构少、人员少、职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国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的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国家力量的退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来源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乡村建设出现真空地带。农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一条路径,但却增加了农民负担。村庄中有才能的人外出求学、从政,出现了“第三种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公共产品建设出现了新形势。但是,在几种力量的介入下,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
期刊
摘要:文章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甘肃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视角下甘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区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专项基金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作用。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生态补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