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网”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敦煌学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其总体目标成果迄未定名,既有的名称数量较多,内含界定也多有歧异。评述了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既有的名称及其内含,提出了新的名称——“敦煌学网”,并主要从内容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其内含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敦煌学;数字化;敦煌学网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i)05-0119-04
  自敦煌学数字化工作开展以来,人们一直在对其总体目标进行构想。不过用以指称这些总体目标的名称却多种多样,各名称内涵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在任何学术领域,正确定义专业术语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和相关各项工作的前提。如果专业术语名称不统一,内涵不确定,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将大打折扣,学术交流和相关工作也将举步维艰。正确定义专业术语就是为专业术语赋予恰当、固定的名称用词,进行准确、详尽的内涵界定,不但使相关术语名实相符,而且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需要,充分满足开展相关工作的需要。目前迫切需要正确定义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
  1既有名称及其内涵述评
  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先后出现了多个名称,不仅数量较多,不便记忆、使用和交流,而且这些名称的内涵也往往不够准确和详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1“敦煌学数据库”
  “敦煌学数据库”的名称又可分为两种:“敦煌学数据库”或“敦煌学Web数据库”,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敦煌学数据库的研究与建设”的一种提法。按原定计划,该数据库应包括著述库、机构库、专家库、壁画彩塑库、音乐库、全文库、遗书库等众多子库。“敦煌学专业数据库”,这是敦煌研究院李鸿恩先生的一种提法,后来又被命名为"Dunhuang Docou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DDIS),也称作“敦煌研究文献信息数据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利用“数据库”一词来指称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并不恰当,与后来倍受推崇的“知识库”相比,“两者有着根本上的差异”。
  1.2“敦煌学数字图书馆”
  继“数据库”之后,随着“数字图书馆”一词的风靡,前述“敦煌学数据库的研究与建设”也在其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项目名称更改为“敦煌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组认为:“用数字图书馆这一技术对敦煌学(资料)进行整理、收集、检索,并为敦煌专家及敦煌爱好者提供网上访问接口,对敦煌学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数字图书馆”这一词语并不适合于指称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因为敦煌学数字化成果除了图书文献资料以外,还包括壁画、彩塑、碑刻和历史遗址等多种学术资源的图像和文字资料,以及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在现实生活中,上述这些资料不能用“图书”一词来概括其全部,因此囊括上述各种资料的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也无法用“数字图书馆”一词来以偏概全。
  1.3“敦煌学Web数字博物馆”
  针对以文物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还有学者一度提出“敦煌学Web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并认为“敦煌学Web数字博物馆是典型的主题数字博物馆”,它可以“为敦煌学专家及爱好者提供专业、翔实、方便、快捷地(的)信息服务”,大有把Web数字博物馆作为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的倾向。不过与“数字图书馆”一样,“数字博物馆”一词同样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因为在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中占有相当分量的图书文献资料显然又无法纳入“数字博物馆”的范畴。
  1.4“敦煌学知识库(资源库)”
  近年来,“敦煌学知识库”成了指称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词频最高的词语。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专门召开了“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敦煌学知识库”的概念、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相关会议论文后来还被结集出版。一时之间,“敦煌学知识库”似乎成了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的最后定名。不过“敦煌学知识库”虽然远比以上各种名称都更加确切,但是这一名称仍然不无可商。因为“库”的本义仅在于表示知识或资源的存取,并不包括知识信息的发布、交流等其他含义,而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显然远远超出了知识与资源存取的范畴。
  在上海会议期间,还有学者用“资源库”一词来解释“知识库”。如汤勤福先生认为:“敦煌学知识库是个能自由升级的、以提供强大功能为主、彻底解决版权问题的公共文献数据库,即一个规模庞大的学术研究资源库。”林世田先生等则把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学数字化的各种既有成果总括为“敦煌资源库”。不过由于“知识”和“资源”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知识库”也显然不能用“资源库”来阐释,前者的内涵远比后者丰富。史睿先生曾辨析指出:“知识库不同以往所作的任何单个数据库(Database),也不是多个资源库的叠加。”可见用“资源库”来指称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也不尽恰当。
  1.5“敦煌学信息检索系统”
  又称“敦煌学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由敦煌研究院李鸿恩先生设计。李鸿恩先生认为该系统“是根据敦煌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服务对象特点而建成的具有特定收藏范围及专业特色、并能够提供特殊检索功能的信息资源数字化集合体,其核心部分是特色数据库”;它“是一个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化的数字图书馆,是敦煌学知识仓库,是处于最底层的支撑系统。因此,也是一个学科发展中建设时间跨度最长的百年大工程,是一项能够人人受益的基础设施”。从这些表述来看,李鸿恩先生也大致将其视为整个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但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及其所属的“敦煌学信息资料数据库”这样的用词,都无法准确指称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
  1.6“数字敦煌”
  敦煌研究院在进行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屡次用“数字敦煌”一词来指称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①。不过“数字敦煌”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并没有被赋予固定的内涵。比如在《数字敦煌泽被学林——纪念国际敦煌项目(IDP)成立十周年》一文中,就利用“数字敦煌”来指代“国际敦煌项目”及其成果。甚至在以“数字敦煌”命题的《“数字敦煌”建设方案设计》一文中,也只是在标题和摘要中出现这一词语,正文内容则没有任何涉及”。由于此概念外延过于宽泛,不但可以指称基于敦煌学的各种数字资料,而且可以涵盖有关当今敦煌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资料,甚至可用于指称敦煌地方网。可见,“数字敦煌”一词也难以专指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
  2新名称的提出及其内涵
  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名称的不统一,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其内涵认识和理解的缺陷和歧异,具体体现为:①注重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中的内容层面,没有或很少顾及其功能层面;② 即使对于内容层面,考察和分析也并不周详,并且各有侧重。正因为存在着这些缺陷和歧异,所以出现了名称繁多、以偏概全等问题。
  2.1新名称“敦煌学网”的提出
  要想正确定义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必须在准确界定其内涵的前提下,选用恰当、简约、习见的名称用词并予以固定。从下文基于“敦煌学网”内涵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不论单独从其内容层面来看,还是结合其功能层面来看,都难以简单地用前述各种词语来表达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那么到底用怎样的词语才能恰如其分?通过考察和分析,这里建议采用“敦煌学网”这一新的名称。如此建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敦煌学网”一词可以覆盖前述“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知识库”以及“资料库”、“资源库”等各词语所对应的不同范畴,内容上可以灵活调整。
  (2)从字义上讲,与侧重于静态的“馆”、“库”等不同,在数字环境下被赋予了明显动态特征的“网”显然更适合把基于敦煌学数字化的学术交流、文物保护等各种功能和相关运作过程都纳入其中。
  (3)“敦煌学网”一词言简而意赅,既便于记忆,也便于在国际间进行翻译和使用。
  (4)“敦煌学网”既可用以指称敦煌学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成果,同时也可以作为敦煌学门户网站的名称。
  (5)此类称法比较习见,如国内有“国学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在海外,website的表述也屡见不鲜,特别是IDP(国际敦煌项目)网站有时也被称为"IDP website”。
  2.2“敦煌学网”的内涵
  这里提出的“敦煌学网”,应该是一个囊括所有敦煌学相关知识信息、面向世界的、基于因特网的分布式、多功能网络学术平台,是各种敦煌学学术资源和资讯的海洋。只有兼顾内容和功能两个层面,才能对“敦煌学网”的内涵进行准确的界定。
  (1)“敦煌学网”的内容,就内容层面而言,“敦煌学网”不仅应该包括以敦煌遗书文献、石窟艺术文物为主的各种文物学术资源和各类研究成果,而且应该包括各种文物考古和调查资料、文物保护和修复档案,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学术资讯、学术论坛和其他各色资料等;从而形成以“知识库”为核心,汇集、整合既有的各种数字资源和资讯的综合性学术信息体系,并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敦煌学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实现内容更新。
  “敦煌学网”内容体系
  知识库:
  =>遗书文献:所有遗书文献的叙录、彩色图版、录文、译文及题记等信息。
  =>其他文献:简牍、碑刻等文献的叙录、彩色图版、录文及译文等信息。
  =>石窟艺术文物:所有石窟壁画、彩塑、建筑等艺术品的目录、彩色图像、视频、洞窟漫游场景,以及文字、声音等辅助介绍资料。
  =>其他艺术文物:敦煌所出土各种织物画、纸画、刺绣和其他各类艺术品的目录、彩色图像、视频及文字、声音等辅助介绍资料。
  =>考古、调查资料:历来有关敦煌考古、调查方面的报告、日记、图片等资料。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含石窟艺术文物、各类文献的保护、修复档案资料。
  =>研究成果:海内外所有敦煌学论文(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论文、网络论文等)、著作及各相关专题成果的目录和全文等资料。
  =>参考文献:如大藏经、各种正史、资治通鉴、政书、敦煌录等资料。
  =>科研工作:敦煌学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学术会议及活动等相关资料。
  =>敦煌历史:年表、地理、人物、事迹、风俗等资料。
  资讯:学术动态、公告、通知等。
  论坛:自由言论、网上报告等。
  展览。
  链接。
  管理。
  (2)“敦煌学网”的功能,就功能层面而言,“敦煌学网”不仅应该是敦煌学各种知识资源存储、整合、查询和调阅的知识服务平台,而且应该是各相关业务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文物保护的平台,以及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总之,它应该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数字平台,它表面上是多种功能平台的集成,实际上是多种功能的交融。
  


  3结束语基于上述内容体系和功能(平台)结构而创建的敦煌学网,由于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功能,将成为敦煌学研究者、敦煌学数字化工作者和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得力助手,也必将成为敦煌文化爱好者的得力助手。它可以使敦煌学研究在资料的搜集、研究工作的开展、成果的发布以及学术的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实现巨大的跨越,同时也可以使敦煌文物保护、敦煌文化普及和其他各相关业务工作实现巨大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赵书城,等.敦煌学Web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1):19-22.
  [2]李鸿恩.敦煌研究文献资料主题分析与标引[J].敦煌研究,2003(4):96-98.
  [3]李鸿恩.敦煌学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敦煌研究院DDIS为例[J].敦煌研究,2005(6)126-127.
  [4]蔡忠霖,郑阿财.关于“敦煌学知识库”建构的设想[c]//郝春文.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
  [5]刘华,等.敦煌学数字图书馆遗书元数据标准的设计与结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S1):229.
  [6]蒙应杰,等.敦煌学WEB数字博物馆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7):185.
  [7]汤勤福,项育华.敦煌学知识库的建设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的设想[c]//郝春文.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6.
  [8]林世田,萨仁高娃.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资源库的建设[c]//郝春文.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51.
  [9]李鸿恩.敦煌学信息检索系统介绍及使用说明[C]//郝春文.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9.
  [10]魏泓(susan Whitfield),林世田.数字敦煌泽被学林——纪念国际敦煌项目(IDP)成立十周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2):34-38.
  [11]王平,等.“数字敦煌”建设方案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1):21-25,90.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数字敦煌”的实施和推进,图像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洞窟图像数字信息完整性进一步拓展。第254窟的狭小空间制约了立体面摄影采集,依据摄影数字技术和积累的经验,采用焦点堆栈技术有效解决了部分立体面摄影采集景深问题。焦点堆栈所采集的图像数据拼接完成后,需结合定位测量技术进行定位与纠正,最终实现符合数字敦煌档案的高品质数字图像。  关键词:敦煌石窟;数字化;立体面;摄影采集;焦点堆栈  中图分
期刊
内容摘要:这一篇短文是记述20世纪40年代在莫高窟敦煌艺术研究所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研究所是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小小的单位只有不到三十人,似乎是一支快要断线的风筝,孤悬塞外,飘摇不定。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批工作人员在这个小天地里艰难度日,终于坚持到解放。在本文中除了述说当时社会混乱一群生活在莫高窟的人们艰难度日的情况外,另外还写到一只狗和几只黄鸭,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在这个小天地里,人们
期刊
内容摘要:在中世纪的中国,西北方言是汉语重要的一支。它在广大的西北地区使用,在中国与中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敦煌、吐鲁番及中亚各地发现的古藏语、粟特语、于阗语和回鹘语等古语中所包含的大量汉语词汇,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西北方言的特点。但是如果考虑该方言分布之广,就可以想象其中产生了较多的变体。关于西北方言的下位变体,由于缺乏可靠的音韵材料,向来没有受到足够关注。藏文对音、回鹘字音、
期刊
内容摘要:Ⅱx,6133残卷包含了《乌鸣占》和《祭乌法》两方面的内容,对探讨吐蕃鸟占卜的来源及归义军时期的鸟形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在文本传抄和推占方式上,此件与其他写本略有不同,这表明诸如《乌鸣占》之类鸟占著作的编纂和传抄,在中晚唐社会中曾经十分流行,由此也引导了唐人奉乌祈福风气的盛行。  关键词:俄藏敦煌文献;乌鸣占;祭乌法;鸟形押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中绘有新罗王塔、新罗送供使、高丽王使及菩提之庵等图像,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古代朝鲜半岛的文化遗珍。新罗王塔的建造者为统一新罗国高僧慈藏,建造年代在贞观十二年至贞观十七年(638—643)之间;新罗送供使及高丽王使图中出现的不同身份的人物,反映出的当是统一新罗国末期和高丽国建国初期的人物及其冠帽服饰;菩提之庵推测是在新罗高僧慧超大师出家、修行、译经的菩提寺
期刊
内容摘要: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流失英国、法国、俄国等的古藏文文献,总量将近一万件。这些材料大多是吐蕃时期的历史、社会、宗教文献,极其珍贵。本文揭示了这些藏文文献的获取与收藏、分布及研究整理等,阐述了这些流失海外珍贵藏文文献的多元文化内涵和史学价值及现实意义,提出了法藏、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研究出版规划。搜寻、整理、研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唐代的西藏历史文化和汉藏民族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28;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4-0005-03    段文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和敦煌学专家,他是敦煌研究院中把青春和全部心力奉献给敦煌研究事业的这一光辉群体中的代表。  段文杰是一位杰出的国画家,而由于特殊的处境,他的绘画成就集中呈现在敦煌壁画临摹上。他的敦煌摹本不仅保存了原画的真实面貌,而且摹本自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它显示了画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甘肃敦煌文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并以编辑《关陇文学论丛》、主办第一次“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创办《敦煌文学研究通讯》、筹备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等为例,说明甘肃敦煌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全国胸怀和开放的态度。甘肃学者并不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并积极邀请全国的学者参与这些学术活动。  关键词:20世纪80年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院历史档案图片资料数字化,表明了数字化编辑的目的、意义,阐述数字化编辑在历史档案图片资料数字化中所起到重要作用,还介绍了数字化编辑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方法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莫高窟;图片档案;编辑;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429.9 文獻标识码:A 文献标编号:1000-4106(2009)06-0112-03    一 概述    敦煌研究院是敦煌石窟遗址的管理、保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的形成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和贡献进行了考察。认为此《汤液经法》为出自东汉时期黄老道神仙方士之手的医学著作;其医学宗旨和重要内容在于服食朴益和养生延年,体现了道家道教重生养生的思想,并对《伤寒杂病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辅行诀》;《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黄老道  中图分类号:K870.6;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