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并要求改革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向办学实践转化,成为培训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文章对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成果转化;促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52-02
人们普遍认为,受训员工如果不能将自身的培训成果持续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培训的价值就小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除非学习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工作绩效,否则它对于组织来说是没有价值的”。由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的获得、维持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仅靠培训活动本身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学校必须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运用,防止受训人员回到旧习惯中。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源自“系统动力学之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1965年他在《企业的新设计》中提出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未来企业组织应该具备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结构关系等形态。此后,鲍尔·沃尔纳(Paul Woolner)运用实证研究法,对企业的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阶段”模式,即无意识学习—“消费性学习”—引入学习—确定学习日程—学习与工作相融,从而提出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基础和前提。其后,约翰·瑞定(John Redding)从战略规划理论角度,提出“第四种模型”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成熟的学习型组织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项目: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即兴实施、行动学习。最后,彼得·圣吉将学习型组织视作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应用,提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态度,它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解决问题和“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团队成员能形成共同愿景,相互切磋,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1.中小学教师的特征
首先,作为受训人员的中小学教师,其已拥有的知识经验和胜任力是其进一步学习的生长点,学习者在培训中能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依据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新旧学习必须有共同的要素,且相同要素越多,迁移效果越好。受训者能正确识别相同的情境、相同的目标、相似的学习材料等,有意识地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最后,受训者拥有良好的元认知能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主动将新的知识和技能、态度和行为应用于实践中,寻找新思路和方法,勤于反思,不断总结,使培训成果落地开花。
2.培训计划的设计
(1)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时,基于受训人员需求分析来界定培训内容,充分考虑教师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展培训。(2)培训方式。选择新颖有趣、符合转化理论的培训方式。培训者先充分了解受训者的兴趣、优缺点,再科学地甄选合理的培训方式和设置任务,优化教学过程。(3)培训讲师。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内部建设培训讲师资源库,明确培训内容和范围后通过教师自荐、同事和领导推荐、科室推荐等方式在学校内部的培训队伍中选拔培训者。另一方面要“请进来”,拓展外部培训师渠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开展教学培训。
3.教师工作环境的特点
培训前,学校管理者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在行动上以培训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订培训项目计划,并鼓励参培教师共同制定培训目标。学校管理者既要考虑到参培教师的时间需求,在教师参培期间合理安排其工作任务,又要配合培训者完成选择培训场地、设备检查、后勤服务等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管理者应重视培训成果转化情况,帮助受训教师解决培训成果转化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和资源,给予参培教师转化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使其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中小学教师培訓成果转化的策略
1.通过激励强化受训者的培训动机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会对其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期望。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期望,因地制宜地设计多样化、综合化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受训者积极将受训成果转化为有效的行为和实实在在的绩效。学校可以对证书的升级或职称评聘的条件等加以规定。如中职学校教师参加高等教育培训课程,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大学教师资格证书;本科学历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获取硕士学位后,可以参加评定副高级职称;有效利用正面激励措施,告知受训者培训结束后将考查其学习成效,并有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采取多元化培训手段,倡导自主式写作方式
培训中的自主式写作,是指受训者以培训主题为中心进行的自由写作活动。其能引导受训者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自主表达培训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自主式写作既是教师培训过程的逐步深化,也是对培训成果的主动转化,是教师在培训中主动学习、结合实践、同步反思之后付诸于纸笔的成果,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自主式写作既能训练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还能使教师不知不觉将培训成果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3.满足教师成就感和自尊需要,打造学校“资源库”
管理界有句名言:“基于人的需要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受训者对于以自己需要为基础的培训内容是持积极主动态度的。也就是说,他会主动学习,获取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培训内容。那么,如何将静止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转化为行为,促使其产生真正的绩效呢?答案是打造学校培训资源库。受训教师本身可以成为优良的再培训资源,学校可以安排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培训成果在不同的教师之间传递、更新,甚至创造。再培训既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满足受训教师的成就感和自尊需要,还可以在培训者主客体间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促进教师培训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打造学校自己的培训“资源库”。
4.营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1)发挥管理者在培训中应有的推动作用。要加大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机会;营造“知行合一”、持续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切实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为教育行为。(2)积极营造培训成果转化氛围。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根据对参培教师已有知识经验和培训项目计划的了解,对其培训项目的计划和执行等进行改进、指导,既能促进培训成果转化,还能指导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3)建立培训联系网,实现交流分享。在当前“互联网 ”时代,中小学教师培训可以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创建 QQ 或微信交流群,将其作为受训教师的联系网,建立教师相学互助、相互激励、分享成败经验的交流平台,使受训后跟踪服务更加灵活方便。
四、结语
总之,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效果,有利于中小学学校培养高质量师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中小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需要从激励强化受训者的成果转化动机、优化成果转化方式、打造学校“资源库”、积极营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这四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代伟.企业职工培训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2]汪思晶.促进高校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研究[J].科教文汇,2020(03).
[3]石磊,郭志辉.“学习型组织”视阈下高校教师发展新路径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姜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以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成果转化;促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52-02
人们普遍认为,受训员工如果不能将自身的培训成果持续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培训的价值就小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除非学习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工作绩效,否则它对于组织来说是没有价值的”。由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的获得、维持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仅靠培训活动本身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学校必须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运用,防止受训人员回到旧习惯中。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源自“系统动力学之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1965年他在《企业的新设计》中提出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未来企业组织应该具备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结构关系等形态。此后,鲍尔·沃尔纳(Paul Woolner)运用实证研究法,对企业的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阶段”模式,即无意识学习—“消费性学习”—引入学习—确定学习日程—学习与工作相融,从而提出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基础和前提。其后,约翰·瑞定(John Redding)从战略规划理论角度,提出“第四种模型”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成熟的学习型组织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项目: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即兴实施、行动学习。最后,彼得·圣吉将学习型组织视作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应用,提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态度,它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解决问题和“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团队成员能形成共同愿景,相互切磋,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1.中小学教师的特征
首先,作为受训人员的中小学教师,其已拥有的知识经验和胜任力是其进一步学习的生长点,学习者在培训中能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依据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新旧学习必须有共同的要素,且相同要素越多,迁移效果越好。受训者能正确识别相同的情境、相同的目标、相似的学习材料等,有意识地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最后,受训者拥有良好的元认知能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主动将新的知识和技能、态度和行为应用于实践中,寻找新思路和方法,勤于反思,不断总结,使培训成果落地开花。
2.培训计划的设计
(1)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时,基于受训人员需求分析来界定培训内容,充分考虑教师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展培训。(2)培训方式。选择新颖有趣、符合转化理论的培训方式。培训者先充分了解受训者的兴趣、优缺点,再科学地甄选合理的培训方式和设置任务,优化教学过程。(3)培训讲师。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内部建设培训讲师资源库,明确培训内容和范围后通过教师自荐、同事和领导推荐、科室推荐等方式在学校内部的培训队伍中选拔培训者。另一方面要“请进来”,拓展外部培训师渠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开展教学培训。
3.教师工作环境的特点
培训前,学校管理者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在行动上以培训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订培训项目计划,并鼓励参培教师共同制定培训目标。学校管理者既要考虑到参培教师的时间需求,在教师参培期间合理安排其工作任务,又要配合培训者完成选择培训场地、设备检查、后勤服务等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管理者应重视培训成果转化情况,帮助受训教师解决培训成果转化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和资源,给予参培教师转化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使其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中小学教师培訓成果转化的策略
1.通过激励强化受训者的培训动机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会对其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期望。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期望,因地制宜地设计多样化、综合化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受训者积极将受训成果转化为有效的行为和实实在在的绩效。学校可以对证书的升级或职称评聘的条件等加以规定。如中职学校教师参加高等教育培训课程,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大学教师资格证书;本科学历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获取硕士学位后,可以参加评定副高级职称;有效利用正面激励措施,告知受训者培训结束后将考查其学习成效,并有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采取多元化培训手段,倡导自主式写作方式
培训中的自主式写作,是指受训者以培训主题为中心进行的自由写作活动。其能引导受训者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自主表达培训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自主式写作既是教师培训过程的逐步深化,也是对培训成果的主动转化,是教师在培训中主动学习、结合实践、同步反思之后付诸于纸笔的成果,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自主式写作既能训练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还能使教师不知不觉将培训成果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3.满足教师成就感和自尊需要,打造学校“资源库”
管理界有句名言:“基于人的需要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受训者对于以自己需要为基础的培训内容是持积极主动态度的。也就是说,他会主动学习,获取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培训内容。那么,如何将静止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转化为行为,促使其产生真正的绩效呢?答案是打造学校培训资源库。受训教师本身可以成为优良的再培训资源,学校可以安排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培训成果在不同的教师之间传递、更新,甚至创造。再培训既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满足受训教师的成就感和自尊需要,还可以在培训者主客体间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促进教师培训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打造学校自己的培训“资源库”。
4.营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1)发挥管理者在培训中应有的推动作用。要加大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机会;营造“知行合一”、持续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切实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为教育行为。(2)积极营造培训成果转化氛围。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根据对参培教师已有知识经验和培训项目计划的了解,对其培训项目的计划和执行等进行改进、指导,既能促进培训成果转化,还能指导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3)建立培训联系网,实现交流分享。在当前“互联网 ”时代,中小学教师培训可以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创建 QQ 或微信交流群,将其作为受训教师的联系网,建立教师相学互助、相互激励、分享成败经验的交流平台,使受训后跟踪服务更加灵活方便。
四、结语
总之,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效果,有利于中小学学校培养高质量师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中小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需要从激励强化受训者的成果转化动机、优化成果转化方式、打造学校“资源库”、积极营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这四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代伟.企业职工培训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2]汪思晶.促进高校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研究[J].科教文汇,2020(03).
[3]石磊,郭志辉.“学习型组织”视阈下高校教师发展新路径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姜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以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