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数学基本技能,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运用多种实践方法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实践操作,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认知。教师应当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基础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文章对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动手实践;教学策略
  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些部分较为抽象,如果在教学中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很难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实物操作,不仅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为符号操作、表象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尚没有清晰的认知,自律性相对较差,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实践游戏”中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总结出数学规律与法则,通过学生自发的行为达到数学知识内化的目的。教师要把握教育中的时机,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优化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量丰富操作素材,也要考虑到实践活动的思考价值,设计实践素材要具有创新多样性,优化小学数学操作实践教学的内容,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探究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学习数学知识[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去寻找答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以及数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价值,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重点知识设计具备思考价值的实践性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讨论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拼凑和剪裁,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开之后,再进行平移,这样在拼凑的过程中,就将平行四边形拼凑成了一个长方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拼凑之后的图形,得出了以下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低与长方形的长相等。最后教师做出汇报总结,长方形的面积=宽×长,所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分析,最后得出了知识点的结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讓学生充分掌握了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点之前让学生测量球场的长度、桌椅的高度、黑板的长度,这样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利率、利息等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信用社、银行的利率和利息,这样将实际和理论进行联系,既加强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又能够让他们掌握知识,还让他们明白了生活之中处处是数学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实践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探究数学的乐趣,生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该如何使用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生活常识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虽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要求,但是也不能够过于草率和随心,整个的实践过程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才可获得最终的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地就获取到知识,需要在学习途径上设计一些“坎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9+4”的加法时,设计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个透明的盒子,课上当着学生的面在里面放入9个小球,并在盒子外面再放置4个小球,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个盒子里已经有了9个小球,那么我们再放入几个小球便能够刚好凑成10个小球呢?”这时学生都回答:“再放入1个。”第二,教师将放在盒子外面的4个小球分为3个和1个。第三,教师将盒子外面的1个小球放进盒子里,这时学生就能够明白9+1=10,然后教师再将盒子中的10个小球与盒子外的3个小球组合起来,这样就变成了10+3=13,也就是9+4=13。教师这样做不仅仅能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直接观察的能力,让学生用思维去引领操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做到调理清晰,有条不紊,让学生易于明白,且更容易接受。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想出解决对策。所以在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更为符合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践活动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对此产生兴趣,并且可以将这种兴趣延伸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时,教师要时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随机应变,将不确定因素对课程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整个教学环节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保证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2]。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个圆柱体模型,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充分展示,告知学生:“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圆柱体,以前有一位同学不小心摔碎了老师的一个玻璃杯,当时我便要这位同学还给我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圆柱体,这位同学居然很诧异。”学生们听过之后都大笑起来,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说:“老师,玻璃杯不就是一个圆柱体吗?”对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使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随后教师开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讲台上的这个圆柱体模型了吗,我想要同学们帮我一个忙,给这个模型穿上红色的衣服,等一下我会给每位同学都发放一张红色的纸,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我们所讲过的内容,为模型剪裁出一套合适的衣服。”随后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教师这时再提醒学生,圆柱体的剪裁需要特别合身,要与圆柱体的“身材”一样。学生们在剪裁过程中可以发现,通过探讨和思考能够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组成的,而想要获得圆柱体的表面积,就需要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和两个圆形的面积,当学生计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将“衣服”算一算、量一量,从而慢慢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得出圆柱体的计算公式。也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实现了扎实、愉快和轻松学习的教学目标。   四、借助学具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辅助学具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学具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比较难、抽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安排制作、测量、画图、剪、摆、拼等操作学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亲自体验、亲自操作,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向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补少移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进行分层了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利用摆放木棍的方式,先摆上两行木棍,每行保持十根木棍,在第一行上面移动一根木棍,再比较两行的差值,再到第一行移动两根木棍、三根木棍……等,依次计算差值,并且让学生们分析相差的数值与移动的数值之间存在的关联。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在第一行上摆放十根木棍,并将第一行中的三根木棍移动到第二行,此时两行木棍的数目一致,问第二行原來有多少根。教师要求学生在移动木棍和摆放木棍的过程中说出这样做的依据和思路,这种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手段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教师在教授正方形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正方形的卡片,并详细向学生们介绍正方形的特点,让学生们自行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进行折叠,并且再对折,可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发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果然都相同。
  学生学习理论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是课堂,课堂同时应该成为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训练场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行策划教学活动,保证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讲述来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实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科学设置教学实践活动,将学习数学的方式、逻辑思维能力都传授给学生,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以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艳.数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活动有效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000(034):36-37.
  [2]丁波.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效动手实践策略[J].好家长,2017(42):92.
其他文献
【摘要】把握英语绘本特点并结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英语绘本,以此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钻研的。文章从绘本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点、运用策略和意义等方面简要剖析小学英语绘本在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旨在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素养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结合点;运用策略;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属于语言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具有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甚至会对整个国民教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或许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只有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鉴定、诊断、引导和激励,才能让其更好地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改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节奏是音乐的组成的第一要素,就像是音樂的骨架,没有节奏,就不存在旋律。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和理解能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和内容。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以期能够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节奏
期刊
【摘要】学校“十三五”省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野下构建学校篆刻文化课程群的研究》已顺利结题。篆刻文化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语文教育密不可分,既得益于语文课程的坚实支撑,又拓宽语文教育的外延,二者有机融合,传承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提升语文素养,也在精雕细琢、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之中感受篆刻方寸之间特殊的表现形式,提升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  【关键词】篆刻课程;语文教育;文化传承  【项目基
期刊
【摘要】将真实存在的问题,设计成为与基础学习相关的任务或挑战。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脉络中探究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形成知识的建构,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 真实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真正的教育应当以“人”为主体,是最真实的教育。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地成长,通过教育想要提升的关键能力是指人在真实的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要开展基于真实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它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优质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提升。  【关键词】高阶思维;课堂提问;小学英语  罗晓杰和牟金江指出:“提问是指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教学提示。”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问题不在于不断地提问,而在于如何提问、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就像一片沃土,滋养着每个人的身心。我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传统文化养护和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人格成长和心智发展。我园还尝试“清真”阅读,即在纯粹的、有情境、有趣味、生态的氛围中让幼儿进行有生命力的阅读。基于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采用播放经典诗文、发挥图片功能、讲解经典故事、开展主题活动等策略,让传统文化养育儿童阅读。  【关键词】传统文化;养育;清
期刊
【摘要】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理念,它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艺术化地去爱。真正意义上的师爱一定是了解学生特点,懂得学生想法,贴合学生心意,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大爱。表达爱的方式有多种,而我最欣赏这种—以笔为舟,用文字牵线,连接起生生、师生之间的心灵深处真实又敏锐的触角。这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温情的方式。  【关键词】师爱;爱的艺术;文字牵线  我们总在谈师爱,也极力倡导师爱。我相信没有一位老师是不
期刊
【摘要】地图叠加方法主要是通过胶片与硫酸纸等相关教学用具来进行图层的叠加,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能够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直观的了解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促使学生地理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叠加;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属于会考科目,在中考成绩中占比较多,使得许多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地图可以形
期刊
【摘要】自然材料的多样性能够对幼儿的创作欲望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与激发,能够帮助幼儿对自然、世界产生更好的认知与感悟,并且能够提高幼儿园美术课堂质量。本文就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灵活利用自然材料的相关策略做出探讨,以期能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然材料;幼儿园;美术活动;利用策略  自然材料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