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准备建筑材料,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学习则要备学,也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一词的解释为:“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
预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习事半功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应该以预习方法为核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所以,要让学生能独立地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应该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分段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小学低段语文预习——画注法
小学低段从学生离开学前教育进入小学开始,针对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课前预习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汉语拼音学习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才开始接触拼音,还不认识字,所以课前预习需要家长的配合:读一读汉语拼音,拼一拼音节,找一找汉语拼音在韵文的哪个字中出现了,圈画出来读一读、拼一拼;认一认生字,在韵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读一读;用小纸片制作拼音卡和生字卡。
第二層,课文学习期。有了汉语拼音拼读的基础,画注预习法就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了。首先要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其次把自己不懂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确实还无法理解的词语再次做好标注,以备新课学习时提出来。当然,在不同内容的画注上,要使用不同的符号,如在重点词下面画小圆点;重点句用波浪线标示;不懂的词、句子可旁边画上问号;好词佳句用横线标示等。
二、小学中段语文预习——编卡法
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语文学习的一些规律,对于课前预习更加得心应手。这时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就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画注上了,而是让学生通过“编卡”,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活动变得更加系统,更富有思考性。所谓“编卡”,就是教师在学生进入小学中段后,指导学生改变预习方法,教师先要精心设计系统的预习图表,然后学生在每一篇的课文预习都可以根据图表的要求去预习课文,并认真填空制成预习卡。如此,学生只要像平常做题一样即可全面、完整地完成预习,使预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课题卡”:本课课题为《______》,作者是_____,对于课题我有____的疑问。
(二)“诵读卡”:本课共有__个自然段,我大声朗读了___遍。第__自然段最有意思,我又大声朗读了___遍,并把它背诵了下来。此外,第__自然段的第__句话很难,我读得不够好,希望向大家学习。我读得最好的是第__自然段,我想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听。
(三)“字词卡”:本课共有__个要认的生字,有___个要写的生字,有___个要掌握的词语。我用了______的方法识记生字,对于“___”这个字的书写,我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_________。
(四)“课文卡”: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读了课文后,我的感受是_____。通过预习课文,我解决了“课题卡”中的______疑问。在课文中,我重点了解了“_____”这个词语在文中意思,是_________。
(五)“资料卡”:围绕课文的内容,我通过_________的途径,搜集了_____________的资料。
(六)“收获卡”:预习了课文,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
(七)“疑问卡”:预习了课文,我还有_________的疑问。
三、小学高段语文预习——备课法
到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意识更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备课的方法简化后教给学生,让学生尝试预习后自己备课。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扫清文字障碍,然后多多诵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形成个体独特的诵读感受,再多去查找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最后完成预习总结。
例:预习备课
(其中“预习步骤”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课文内容特点自行设计,“预习备注”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独特成果)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实践来看,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听课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上,做到听课有的放矢,笔记有详有略,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检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能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使教与学的行为更加融洽。
预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习事半功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应该以预习方法为核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所以,要让学生能独立地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应该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分段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小学低段语文预习——画注法
小学低段从学生离开学前教育进入小学开始,针对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课前预习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汉语拼音学习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才开始接触拼音,还不认识字,所以课前预习需要家长的配合:读一读汉语拼音,拼一拼音节,找一找汉语拼音在韵文的哪个字中出现了,圈画出来读一读、拼一拼;认一认生字,在韵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读一读;用小纸片制作拼音卡和生字卡。
第二層,课文学习期。有了汉语拼音拼读的基础,画注预习法就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了。首先要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其次把自己不懂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确实还无法理解的词语再次做好标注,以备新课学习时提出来。当然,在不同内容的画注上,要使用不同的符号,如在重点词下面画小圆点;重点句用波浪线标示;不懂的词、句子可旁边画上问号;好词佳句用横线标示等。
二、小学中段语文预习——编卡法
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语文学习的一些规律,对于课前预习更加得心应手。这时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就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画注上了,而是让学生通过“编卡”,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活动变得更加系统,更富有思考性。所谓“编卡”,就是教师在学生进入小学中段后,指导学生改变预习方法,教师先要精心设计系统的预习图表,然后学生在每一篇的课文预习都可以根据图表的要求去预习课文,并认真填空制成预习卡。如此,学生只要像平常做题一样即可全面、完整地完成预习,使预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课题卡”:本课课题为《______》,作者是_____,对于课题我有____的疑问。
(二)“诵读卡”:本课共有__个自然段,我大声朗读了___遍。第__自然段最有意思,我又大声朗读了___遍,并把它背诵了下来。此外,第__自然段的第__句话很难,我读得不够好,希望向大家学习。我读得最好的是第__自然段,我想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听。
(三)“字词卡”:本课共有__个要认的生字,有___个要写的生字,有___个要掌握的词语。我用了______的方法识记生字,对于“___”这个字的书写,我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_________。
(四)“课文卡”: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读了课文后,我的感受是_____。通过预习课文,我解决了“课题卡”中的______疑问。在课文中,我重点了解了“_____”这个词语在文中意思,是_________。
(五)“资料卡”:围绕课文的内容,我通过_________的途径,搜集了_____________的资料。
(六)“收获卡”:预习了课文,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
(七)“疑问卡”:预习了课文,我还有_________的疑问。
三、小学高段语文预习——备课法
到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意识更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备课的方法简化后教给学生,让学生尝试预习后自己备课。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扫清文字障碍,然后多多诵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形成个体独特的诵读感受,再多去查找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最后完成预习总结。
例:预习备课
(其中“预习步骤”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课文内容特点自行设计,“预习备注”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独特成果)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实践来看,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听课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上,做到听课有的放矢,笔记有详有略,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检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能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使教与学的行为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