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看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及实际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它相关学科的的基础,学生学会计算显得尤其重要。但枯燥乏味的计算却使学生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往往通过机械重复地做大量题目、训练,只重视结果,不重视法则和计算方法概括和归纳。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老师的教学观点虽改变,但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计算的多元化,我们就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而40分钟的课堂教学在讨论、交流中占去大部分时间,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我发现学生思维是活跃了,但有不少学生对算理不甚了解,结果错误率偏高了,速度有的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利用计算机,这显然不是新课标改革的本意。那么计算教学课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阐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终生必备的实际技能。在小学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终生有益的事情。纵观整个小学阶段,计算占重大比例,单看各册目录就可以明了,再看每单元的试卷可以发现计算占很大比例,还不包括综合运用的计算。阐明计算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会计算是关系其一生的实际技能。那么学生学习就也有动力了,从而提高对计算课的興趣,主动参与学习,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速度也增加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加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有一位学者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探索的态度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小数乘整数时,学生以前已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和技能,这方面内容的关键是处理好小数点。怎样点上小数点也是笔算乘法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学生多媒体的兴趣,我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探索积的小数点位置,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每千克西红柿1.7元,买6千克多少元?我先让学生把1.7元看成17角,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乘。然后写出1.7×6的竖式,让学生发现从整体上感觉到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很接近,通过例题教学,学生明确因数里共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并让学生概括计算思路。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在教除数是小数乘法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讲:“同学们,老师今天买了一个西瓜用了12.8元,每千克6元,谁能告诉老师西瓜究竟多重?”课堂上顿时讨论了起来,有很多学生说:“可以把两个数化成整数再除,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动手试做,一道简单的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了切身感受,让原本单调的计算课变得生动起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这样的数学课就让学生有所期待,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3.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孩子总是要强,无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比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客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加。所以课堂上,我常常采取以组为单位去竞赛,获胜的给予表扬,并鼓励落后的小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学习计算课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及时反馈,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学习情况怎样,这需要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老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即时反馈,也要注意对作业测试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对作业测试等活动反馈使评价与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五花八门。不是抄错了数字,就是用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条条过关,每次订正错题时,我总是让学生说出错的地方应该如何订正,及时反馈问题,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提升正确率。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这就需要做老师的耐心引导和指点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课教学焕发出活力。
其他文献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以其特定的“意境”取胜,讲究“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在欣赏时只有扑捉画中之“意”才能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之中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性情。但凡优秀的作品“意”皆多抽象,不易“扑捉”,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得去创设情境以求扑捉意境、理解主题和体会其深层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看图作文——生动的语言描述法  运用生动、优美、简练的语言把对象
期刊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
期刊
一、学生汇报  师:昨天让同学们回家自己整理了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谁想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维导图?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思维导图?  二、教师小结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有哪些呢?(板书: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运算性质;  分别找学生说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2.师:其实我们在
期刊
不等式初等证明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在数量关系上,虽然不等式关系要比相等关系更加广泛的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但人们对于不等式的认识要比方程要迟得多。直到17世纪以后,不等式的理论才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研究数学的不等式的初等证法过程中,不等式的初等证明问题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各种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在本文中,列举了一些不等式的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Jone & Zhang Peng的对话”为话题,以方位介词为线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与对话教学串联起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表达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从而习得语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九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思维形式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的说,积极的做。  三、
期刊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许多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仅凭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存在教育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现象。基于当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幼儿园与家长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期刊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及美工区活动教育法的来源  学前教育从十九世纪属于慈善事业性质的“保育型”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幼儿园的任务不仅是看护儿童,还要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这样,教育因素有了很大的增加,谓之“教育型”的学前教育。到二十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使学前教育不仅被视为入小学做准备,还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智力开发、提高人才质量的奠基工程。所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想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
期刊
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起到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初读体验呢?  一、加强课前初读的指导  初读是学生自己的读书体验,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的初读时间毕竟很短,课堂上的初读也不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再次整合教材。学生课前的预习是学生第一次初读,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浸润在生活的阳光中。  一、提炼生活中的数学,以动促思  提炼“生活化”的数学,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提炼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八年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