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nj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课文是写作教学最好的范例,课文教学应该成为作文训练的主阵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渠道。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以课文为本源,充分利用课文的综合示范作用及其不尽的艺术魅力,去打开作文殿堂的神圣大门。
  在新课标的感召下,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一、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的空中楼阁》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实,课文教学是一个心灵交汇、情感碰撞的磁场,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都是学生作文训练的精神盛宴。因此,教师可以用课文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与作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神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就是她心灵的归宿。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海边的夕阳,那么,你的小屋在哪里?你是怎样经营你的小屋的?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在《给李乐薇的一封信》中写道:
  那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令我心怡,那“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更令我神往。我也拥有自己的小屋,它也很袖珍,这小屋是我童话故事里的“家”,我就是那纯洁的小姑娘。早起时,我会带上小篮子,轻轻地对小屋说声“我出去了”,然后便化作蝴蝶,飞向蓝天;日暮时,我会挎回一篮子草莓,幸福地对小屋说“我回来了”。
  在受到作家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之后,学生用真情放飞了一双慧眼,由此看出这个学生在生活中一定是个幸福又快乐的人。
  二、反弹琵琶半遮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教育学家乔治·布朗在他的《生动的课堂》一书中指出:“通过精神的‘幻想旅行’就会得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峰体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用她手中的彩笔,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图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适时地启发学生:假如你失去三天光明,你将怎样对待生活呢?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我不会跳入他人的桎梏。这时,我会对黑暗说:“我好快乐!”
  我想,三天的暗黑,夺去了我的肉眼,可我心中的眼却打开了。我敏锐地发现了文坛以及不止文坛上的黑暗,我终于明白人们为什么热爱光明了。眼睛的光明,会暂时麻痹心灵之眼,阻止心中之眼洞察黑暗。于是,眼睛就可以欺骗大脑说:“看啊,光明多么伟大!”
  看了这样的习作,不禁要为学生独特的感受、个性化的思想、与众不同的文风而欢呼。他凭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有限的课堂上做了无限的创造,创造出了自己的昼和夜。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边城》
  被誉为现代中国“风俗画家”的沈从文的《边城》,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诗,绘就的无彩画。它的结尾——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等等等等》。当缓慢的旋律所营造出来的悲伤,深深地触动着学生,使他们沉浸在等待的美丽和等待的悲哀之中时,再告诉学生这首歌是著名歌星黄磊由《边城》演绎出来的,然后问他们,如果让你来续写《边城》,你将怎样来写这个故事呢?有学生在《伤逝》中这样写道:
  那一夜,傩送走了,怀着一股仿佛毅然决然的坚定,就那样狠心地走了。他带走了自己一丝淡淡的乡愁,也带走了翠翠一颗火热的心。已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也记不清流了多少眼泪,就如同自己永远数不清天上的星星,翠翠只是等待,等待着那个看上去似乎遥不可及的梦,翠翠醒来时,旁边没有人。她只听见外面嘈杂的响声,还有人们的议论:“翠翠这孩子,怪可怜的,整日盼着二老回来,竟把身子弄垮了,哎。”翠翠不想去听,便死死地闭了眼,任思绪飘向远方,她看见她的傩送回来了,手里捧着大把大把的虎耳草,嘴里唱着她爱听的歌,岁月的风霜已将他磨练成了一个结实的男子汉。他看着翠翠笑:“翠翠,让我为你唱歌,唱一生一世。”翠翠的脸涨得通红,她的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因为她看见对面的高崖上长满了大片大片的虎耳草,随风舞动着,仿佛在向她祝福。她的耳边尽是傩送那缠绵的歌声,歌声飘荡,而她正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她飞了起来,飞向遥远的天际,歌声里,她笑了,飞着,舞着。
  傩送年轻的生命被洪水吞噬了,翠翠在望眼欲穿的等待中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又是一场以悲剧而告终的爱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没有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只是像沈从文那样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过程,可谓是《边城》续写的佳作。
  利用课文的艺术魅力,在课文教学中实施作文训练,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正是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不是“花拳绣腿”也不是“装饰点缀”,而是“真刀实枪”,是学生开启作文殿堂神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正如音乐借助旋律和节奏、绘画借助线条和色彩展现它们的艺术魅力一样,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借助于这个平台,就能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其他文献
曾经有这样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在学习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不生产知识的书本搬运工”。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富人和穷人差别的问题,其中有一条回答说:富人越来越富是因为对规则的熟悉,穷人越来越穷是因为他们也许根本触碰不到规则。学习中要做知识的富有者,就必须要懂规则,不是去做麻木的搬运工,而是要做知识的构建者。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形势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教与学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情境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较高、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
期刊
不少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前的学生了,难教、难管了。可是我想说,那是因为教师没有走进学生心里,如果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学生不仅会喜欢教师的课,还会喜欢教师这个人,并且还会以教师为榜样,学习、模仿教师。 “喜欢”是相互的,教师希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时,首先要做一名喜欢学生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爱自己的学生就应该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用心、那样用情,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期刊
最近有幸遇到一本好书——《李镇西老师的课堂》。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便是李镇西老师讲授的《提醒幸福》一课的课堂实录,虽然只是文字的叙说,我却仿佛走进了他的课堂,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心情在那一刻不自觉宁静起来。  语文课,怎一个“闹”字了得?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课堂》以后,我明白了:语文课怎一个“闹”字了得?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是不加雕琢的朴素,这种朴素、简单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道理。要求我们的课堂,能
期刊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是这样训练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小
期刊
一、创新整合点  1.音频:剪辑音频,营造氛围,训练朗诵。  2.微视频:课前预习,导入新课,交代背景。  3.主题网站: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认识。  4.博客共享和QQ平台互动:了解学情,作品争鸣,激励促进。  二、教材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鲁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诗五首》中的一首。诗人杜甫通过记叙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的穷苦百姓,表现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落实“群文阅读”的前提是选好文章,教师要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进而才能进行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教学。这
期刊
穷则思变,变则通。语文学习中,学生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做题时,明明知道教师讲的答题步骤是什么,但结果却是答题不完整,缺少分析。这一问题在诗歌鉴赏上尤为严重,每次考前都讲,考试完了还讲,可是效果却不佳。于是在班上不同层次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大家不约而同地反映:知道要按步骤答题,也知道要分析,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具体去写,讲的时候,又懒得听老师怎么分析的,慢慢地,就不会分析了。了解了这一情况后,
期刊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是把爱的教育加以发扬光大。“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也是每一个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教师的爱为孩子的纯真世界添了一簇动人的色彩。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有了这种爱的力量,就能受到更强烈的影响,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得心中向上、向善的种子茁壮成长。 
期刊
在新学期,所教的是两个已经筛选出了八个重点班的平行班,学生的基础、能力、成绩等方面可想而知,他们平时做作业都是一个个“老大难”,更不用说写作文了。在参加了一次学科带头人讲课比赛后,有一个问题总在脑中萦绕:这次讲课比赛的课题是口语交际,采用的是游戏方式,虽然也是在这样的平行班,但是效果较好。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试着采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法呢?循着这种理念,开始进行这样的写作教学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