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原则,结合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基本框架,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同课异构;基本原则
课程教育不断发展,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愈发开始探寻“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这是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既是基于课堂教学所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对于政治课程新教学理念的践行与尝试。
一、高中政治教学同课异构设计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始终应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切互补。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际发展是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活动成正比的。学生具体方面的提升,也就意味着教师所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
那么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已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来思考一些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些社会事件也能够做出基本的判断,并结合自身经验来寻找目标与相关理论或问题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这一框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此时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对于“产业发展”的初步认知,对其相关概念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教师应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遵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参指导,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定、教学过程安排等环节上,实现学生对于市场经济产业类型的深入了解,切实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和解决能力。
(二)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来体现出同课异构中的“异”,这具体会表现在不同教师所设计出的不同风格教学内容当中。有的教师或许会倾向于示范讲解,有的则会偏向情感引导,还有的善于营造氛围,激发想象等。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用,都在极大程度代表着一个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学情来选择相对于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主题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中讲解现代产业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从当地产业结构入手,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熟悉的本地产业结构展开分析,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引入课题,来向学生传递出“经济是源于生活”的理论认知。还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来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知识,以不同形态来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具体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他们基于要达成的目标之下,需要不断变化自身的外显行为,以此来带动自身内部情感和能力的变化。只是后者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教学目标来实现方向性的明确和引导。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既能够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价,也便于教师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即是否达到了课前的预设目标,下节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怎样的调整等。
例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这其中所用到的关键行为词汇是了解,该词汇具有不确定性,极容易使学生误以为“看过”等于“了解”。这也是模糊性教学目标的无意义之处。所以,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要对其中的知识目标设计得十分明确,既要凸显教学目标的三个基础维度,也要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际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例如“能够清楚阐述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能够清晰表达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等。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识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渗透。那么再看“同课异构”中的“课”,其在狭义上讲,指的就是教材中给出的学习内容,而考虑到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涉及面较广等特点,教师在实际编排和设计教学时就具备了相对较多的选择空间,来实现对于“课”的积极建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适当引入一些课外资源,通过多元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达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例如,学生初次接触“产业调整和劳动就业”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即可按照课程标准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要求出发,以此作为本课时教学设计的主线。通过调动学生对于前认知经验的运用,来解决新课学习中遇到的程序化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策略。
二、思考与启示
(一)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并要与时事政策相互补充,与其它德育工作相互配合。仅就从“经济生活”板块来看,其中市场经济的地位从之前“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内容,改为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雖然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动,但这确实国家经济思想的重大变化。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时事内容在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性,及时地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政治思想理念,这也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政治课程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使得某些方面还是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落伍。这也是有时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产生不理解和厌倦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将教材理论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实事,引导学生去到实际生活中关注政治,感受知识的实际存在。兼顾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理念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是一个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益优化,它也从侧面强调了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时要求真务实,在不断超越自我和创新的过程中,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实现成长与发展层面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岚.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4(34):107.
[2]咸春华.对“同课异构”的再认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8):47-48.
[3]张小燕.高中政治“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高效生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05):103-107.
关键词:高中政治;同课异构;基本原则
课程教育不断发展,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愈发开始探寻“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这是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既是基于课堂教学所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对于政治课程新教学理念的践行与尝试。
一、高中政治教学同课异构设计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始终应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切互补。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际发展是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活动成正比的。学生具体方面的提升,也就意味着教师所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
那么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已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来思考一些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些社会事件也能够做出基本的判断,并结合自身经验来寻找目标与相关理论或问题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这一框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此时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对于“产业发展”的初步认知,对其相关概念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教师应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遵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参指导,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定、教学过程安排等环节上,实现学生对于市场经济产业类型的深入了解,切实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和解决能力。
(二)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来体现出同课异构中的“异”,这具体会表现在不同教师所设计出的不同风格教学内容当中。有的教师或许会倾向于示范讲解,有的则会偏向情感引导,还有的善于营造氛围,激发想象等。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用,都在极大程度代表着一个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学情来选择相对于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主题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中讲解现代产业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从当地产业结构入手,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熟悉的本地产业结构展开分析,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引入课题,来向学生传递出“经济是源于生活”的理论认知。还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来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知识,以不同形态来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具体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他们基于要达成的目标之下,需要不断变化自身的外显行为,以此来带动自身内部情感和能力的变化。只是后者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教学目标来实现方向性的明确和引导。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既能够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价,也便于教师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即是否达到了课前的预设目标,下节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怎样的调整等。
例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这其中所用到的关键行为词汇是了解,该词汇具有不确定性,极容易使学生误以为“看过”等于“了解”。这也是模糊性教学目标的无意义之处。所以,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要对其中的知识目标设计得十分明确,既要凸显教学目标的三个基础维度,也要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际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例如“能够清楚阐述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能够清晰表达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等。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识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渗透。那么再看“同课异构”中的“课”,其在狭义上讲,指的就是教材中给出的学习内容,而考虑到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涉及面较广等特点,教师在实际编排和设计教学时就具备了相对较多的选择空间,来实现对于“课”的积极建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适当引入一些课外资源,通过多元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达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例如,学生初次接触“产业调整和劳动就业”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即可按照课程标准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要求出发,以此作为本课时教学设计的主线。通过调动学生对于前认知经验的运用,来解决新课学习中遇到的程序化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策略。
二、思考与启示
(一)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并要与时事政策相互补充,与其它德育工作相互配合。仅就从“经济生活”板块来看,其中市场经济的地位从之前“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内容,改为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雖然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动,但这确实国家经济思想的重大变化。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时事内容在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性,及时地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政治思想理念,这也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政治课程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使得某些方面还是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落伍。这也是有时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产生不理解和厌倦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将教材理论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实事,引导学生去到实际生活中关注政治,感受知识的实际存在。兼顾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理念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是一个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益优化,它也从侧面强调了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时要求真务实,在不断超越自我和创新的过程中,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实现成长与发展层面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岚.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4(34):107.
[2]咸春华.对“同课异构”的再认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8):47-48.
[3]张小燕.高中政治“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高效生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05):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