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现思想在课堂中流淌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个不争的理念,充分说明学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主体,教学过程首先属于学生!虽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不能喧宾夺主。课堂中教师如何平衡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他们自主发现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主动选择、积极参与的能力,还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研究和分析。下面笔者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作浅显的研究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初次实践:
  比较分数的大小:(课堂实录)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1/2,1/4.比较它们各自的涂色部分,你能说哪个分数大吗?
  生1:1/2.
  生2:1/4.
  师:1/2表示那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现在知道哪个分数大了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大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相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4.练习:先看一看,再估一估,再填上适当的分数。
  生:分别是1/2, 1/3和1/6。
  师:你怎么一下子估对了?有什么窍门?
  生:1/2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1/3是1/6的2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观察、比较、估计这些都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好办法,我们要经常用它。
  师: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中谁最大呢?谁最小呢?……
  笔者认为: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借助直观图来比较几分之一是最清晰的。因为每一组发的都是相同的图形,孩子可以在组内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比较出分数的大小。练习,同样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估算,发现: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达到了在认识中比较大小,在比较中巩固对分数的认识这一目的。
  实践效果:由于几分之一大小的大小比较,都借助直观图,使大部分学生自然想到了借助涂色部分的大小就能比较出这些分数的大小,课中没有多种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课上得比较顺利。
  评课教师讨论质疑:
  当学生有能力自主获得新问题解决思路时,教师是否还有必要进行思路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冲突时,应该让学生应用个性化的想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发现素材、给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急着给出结论。练习中,虽然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但还是借助于直观图在比较分数的大小,使学生判断推理符合逻辑的同时,将高水平认知要求降低为低水平的认知要求,缩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降低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第二次实践:
  1.故事引出问题。
  师: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老师发给了你们很多图形,你能不能选择一个代替饼来验证一下。反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生1:我是用圆片当做月饼来折一折,1/2表示平均分成2份,分到其中的一份,1/4表示平均分成4份,分到其中的一份。1/2表示的那部分比1/4那部分大。
  生2:我是这样想的,1/2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吃这个饼的一半;1/4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到是这个饼的1/4,饼是一样大小的,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个人吃到得肯定比平均分给4个人吃的要多得多。
  师生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
其他文献
很多人认为,“文学是音乐之母”。而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在幼儿园里,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和音乐发生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拼合和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和相互的补充,其共性在于情感。幼儿文学作品,叩响幼儿音乐之门!幼儿音乐活动,奏响幼儿文学作品新篇章!只有准确地把握好文学和音乐的共同之处,才能将他们完美地结合,实现“文以情起,心随音动”的融合。  《纲要》中
当今社会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的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个体的动机性活动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抗挫折能力是对挫折的承受力,遇到挫折时能摆脱困境,避
把尚美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是提升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尚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其渗透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与基本途径,旨在分享于广大行内同事们参考交流,共同为促进培养小学生自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符合时代主流审美素质的教学目标实现。  一、引言  尚美,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美,尊重美。其本质内涵包括四层意义,即:认识美、发现美和追求美、创造
在当前我们语文课程设置紧(中高年级每周7课时左右),课文容量大(中高年级每册24篇左右)的前提下,我们一般一篇课文的教时安排为2课时。那么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应承载哪些任务,达到怎样效果呢?“浮光掠影”般的过场,抑或“品读感悟”式的深究,都不可取。第一课时的教学应尽量做到“到位不越位”。下面,就通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结合笔者平时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谈谈第
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播种知识与知识生成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如何激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的、交互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师生在智力、情感、人际交往活动中满足自己的多种需要,使自己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  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而言,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认为科学也是如此。《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幼儿科学教育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幼儿动手操作,它主张让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   因此,教师如果进行恰当的引导、鼓励、支持,教师
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是其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笔者挑选了《查找资料》这一课作为公开教学主题。研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历了山穷水尽,感受了柳暗花明,更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下面是磨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研读教材:《查找资料》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在2012年新改版后的一课。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让学生体验提炼从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提炼出关键词的过程,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要不是活动本身有趣,要不就是教师不断创设情景。如果教师“千堂一个调,万堂一个腔”必然使学生感到平淡无奇,兴趣索然。然而学生一旦对科学课发生兴趣后,就会觉得其乐无穷,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  一、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条坚信不疑的信条,那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在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是21世纪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价值取向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过程中得到的共识。  一、教什么——把握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