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为才之基 修己以安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据此进行分类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品行和专长,孔子曾把他们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孔门四科只是表明孔子十分重视这四种能力,而其所教授的,则远不止这四门。而四科中德行列在首位,足见圣人的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光明一个人的德行,在此基础上发展好其他三科,此人定成国之重器,此谓德才兼备;德行缺损,却有才华,必成国之妖孽,有才无德之谓也。
  【德行·崖边桂树】
  有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到底有何功德,竟能担起天下人对他如此的仰慕?”陈季方回答:“家父正如一棵生在泰山一隅的桂树,上有万仞山峰,下有莫测深渊;于此,上可享受甘露灌溉,下可汲取清泉滋润。此时的桂树只管优哉游哉地自顾自生长,哪里会去计较泰山有多高,泉水有多深呢?同样,家父亦然,他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功德。”
  这则故事并未告诉我们令人赞叹的高功厚德,但陈季方的回答实在精彩,且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更重要的是,他说出了关于德行的一个重要道理:德之名不是刻意求来的,而是像崖边桂树、空谷幽兰般只为完善自己,不为谋求外物。《幽兰操》中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他们最为真实的写照。
  【言语·巧用譬喻】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谈魏晋文学时说:“勿以为魏晋思想玄妙潇洒,其实对人格非常实用,对生活、艺术,有实效。譬如谈话。如能像魏晋人般注重语言,就大有意思。要有好问,好答,再好答,再好问。古之存在,即为今用。”陈季方的回答已经让我们初步了解到这样一点了,而赵景真在面对朋友的调侃时应对自若,更能看出魏晋名士对言语的讲究。


  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珠生来黑白分明,大有白起的气势,只可惜气量小了点。”赵景真说:“一尺长的标杆也可以测出四时天象,寸把长的竹管,也能定音,凡事讲究‘准’字,何必要大?只问见识如何就可以了。”
  眼睛的用途,无非是看,看世界、观势态、察人物。看而知,知可断。看清楚,断准确,眼睛就起到作用了。赵景真巧用譬喻,以世人皆知的道理说出自己的道理,有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
  【政事·人伦为本】
  陈仲弓担任太丘长的时候,有个盗贼行窃时杀害了财物的主人,主管刑律的官吏逮捕了他。陈仲弓在前往案发现场的路上听说有个民妇刚生完孩子就将其杀死了。陈仲弓立刻调转车头,准备处理这件案子。主簿见此,有些疑惑地问道:“盗贼杀人,夺取财物,这件案子更严重,应当先去审理。”陈仲弓回应道:“强盗杀死物主,哪里比得上骨肉相残严重呢?”
  在法律不完善的时代,父母权力往往大于子女权力。父母如何对待子女,以及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很少有人去管。陈仲弓的主簿说盗孕妇杀婴没有盗贼杀人严重正是被这种社会文化所束缚。陈仲弓此时却表现出了思想的进步性,认为骨肉相残比盗贼杀人严重得多,这一理念无疑更符合人性。在社会中,女性应当承担的是一种温柔善良的角色,当其成为母亲,她的温柔善良和无私应该更加浓烈才对。虎毒不食子,她却心狠到杀死亲生骨肉,足见她的残忍无情。此等违背人伦的恶性事件不去处置,难保一方民风之淳朴。可见,陈仲弓在处理案件时秉持的原则是社会道德准则,也就是说法律实际上是来维护道德秩序的。


  【文学·学术为公】
  郑玄想为《春秋左氏传》作注,一直没有完成。有次出门,在客店听到一名男子与人交谈,说自己有注解《春秋左氏传》的想法。郑玄细听良久,发现许多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他走到马车前,对男子说:“我好久以前就想注解《春秋左氏传》,只是尚未完成。于你言谈间发现很多地方与我相同,现在我把自己注解好的这部分全交给你。”此男子便是服子慎,后来就有了《春秋左传服氏注》。
  作为经学大师,郑玄几乎对儒家所有经典都做过注。《后汉书》中说他:“正选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君子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人,促使他们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郑玄将自己尚未完成的作品交给服子慎是以学术为公器,诚恳无私的表现。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因其具有成人之美的君子风范,境界高远而愈加为人传颂。
  德乃才之基,言语侃侃然,为政存道心,文与质须兼,凡此四科者,修己以安人,魏晋真风骨,丹桂卧崖间。
其他文献
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怀好意,却有人尖酸刻薄;你泰然处事,却有人无故挑衅,遇到这样的事情,必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面对如此情况,处于尴尬境地,进退两难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应对?我们也许能从阳明先生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在《王阳
期刊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我下面也只举一些最平常的例来说明。  《论语·季氏》讲:“诗
期刊
晨暾初上,清风有约的一日,最美的开始当是一位佳人小轩窗正梳妆,一双纤纤玉手,轻启妆奁,画两弯黛色的眉,晕开香腮的胭脂色,对镜贴花钿,花面交相映的情景。  在那个还没有被各种化学添加剂沾染的时代,女子的妆容也带着纯粹天然的清新灵秀之美,带着诗风词韵里的婉约幽雅之美,带着故事传奇里的深情隽永之美。那些黛青、嫣红、铅白一点点描画出了无数人遐思里遗世独立的倾城之色。  眉共远山长  古典女子的颜色之美,总
期刊
“瑞玺”创始人隋欣  金赤红,象牙白,柠檬黄,各色锦鲤栩栩如生,它们向着一个方向游弋,密密匝匝,旁若无物,小巧的淡色鱼泡略略点缀于湖蓝色真丝缎面上,灵动而鲜亮。整幅绣品被挂在墙上,顶天立地,仿若一池被九十度旋转的活水。隋欣立于画前,站在锦鲤之间,一袭白衣,像是要把鱼群召唤出来。召唤那沁凉澄碧的一“墙”水。  绣与画  这样的绣品在隋欣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它们以苏绣为工艺核心,佐以精美绘画,绣不厌精,
期刊
就茶叶而言,自神农尝百草到当下的禅茶一味,是其时间;当一颗茶子掉落土中,逐而变成茶树,亦是时间;当一片绿叶变成一抹茶香,也是时间;当一杯茶,自热而凉,同是时间。“时间”。“时”,日寸行;表述太阳的运动模式,“间”门中而停,表述太阳相对静止在某个空间的模式;一动一静两种太阳的状态构成了“时间”。而我们究竟在品茶的“时”还是“间”呢?当下的时间,我只是沉浸在一片叶子的“来龙去脉”里。  说到一片叶子的
期刊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梓庆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  “见到这个鐻后,鲁侯问梓庆:‘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  “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思考到连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
期刊
我平时主要是在画画,收藏是业余爱好。搞收藏,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不要只看经济价值。美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所以说我的收藏分两类,一是器型很美,一是图案很美,然后品相比较好,还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  其实我做收藏的年份并不长,从2010年开始,到今天只有6年时间。我最开始收藏的是汉代的陶器,收藏时间长了之后发现,高古的东西在造型上比汉代的陶器更古朴一些。汉代的陶器大部分都是一些陪葬器,是祭坑所出。
期刊
大漆,又名国漆,是我国三大宝之一。一直以来,我对大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贵”的层面,直到认识了漆匠张章。像他这样的手艺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总会让人不自觉的把注意力从作品的价格转向它的美。这也许是因为,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匠人用双手创造的奇迹吧。  说到大漆,许多人脑海中出现的,首先是马王堆中精美绝伦的汉代漆器,而事实上,漆器的历史还要更早许多,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明。从古至今,漆
期刊
阳澄湖畔的太平镇,是风景清嘉、环境幽雅、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1996年,孙根元厂长在这里创办了苏州市江南园林古建砖瓦厂。这里生产的砖瓦并非凡品,而是御用“金砖”。  金砖,是古时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因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又专送北京“京沧”,供皇室御用,所以称之为“京砖”,后逐步演化成为“金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现在大众
期刊
郑小俏:好多人在第一次接触到的您的作品时,最先留意的就是这一件“沐浴佛光”,我最先接触到的也是这一件。这是您的首件作品吗?  梁明毓:对,它是我的处女作。之前,我做了十四年的设计。因为我们工作室年底要送客人礼物,我就将这件作品做了二十几件送了出去。结果客人都特别喜欢,就要我再送。又送了两三件,结果客人还要,我只能告诉他们,抱歉没有了,这件作品是限量的。通过这件事,突然让我觉得,老天爷是不是可以给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