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染梅香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fa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艺术,对于梅花总是不吝赞美,致力于挖掘梅花的内涵,甚至借梅花初放的清香而带来如水一般细腻动人的情感。所以历朝历代的各种文艺作品充斥了对于梅的赞美,紫砂壶艺自然也不例外。梅的精神与紫砂壶艺创作和探索经历中的感悟有着极其契合的一面,若想紫砂壶也拥有如此的诗情画意,创作的时候就要遵循这种规律。
  以梅花为题材进行紫砂壶创作早已经屡见不鲜,不论文化上还是精神上都早已经为世人所接受。点缀其上的梅花造型也已经有了一种普遍的、约定俗成的概念。这种概念是一种依托于文化的虚幻概念,并不是说有固定的造型,但必须遵循规律。为此,如何在紫砂壶大同小异中别开生面,这才是当下梅花题材紫砂壶创作的关键。
  单纯以梅花来装饰一把紫砂壶似乎过于单调,不大容易于此产生新意;但倘若梅花装饰过于繁杂,又有可能喧宾夺主,破坏壶本身的审美平衡。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无论是在作品中倾注诗意还是创意,最终目的是为壶本身服务,所以其中务必把握好平衡的度。梅花题材的紫砂壶多为花货,单纯追求几何造型上的平衡是毫无意义的。就比如这款“梅花壶”(见图1),壶盖与壶身上点缀的梅花都有一无二,倘若作对称设计,反而会破坏梅花本身的自然美;而适度的装饰会填补壶身视觉上的空洞感,使得原本单调的画面获得完美的视觉效果。
  再就壶身本身的造型来看,三弯流带有梅枝的形象,虽然简单但却突出了主题。浑圆的身筒,周身光洁莹润,壶肩以下鼓腹,至壶底逐步收束。壶把则被塑造成一段较为完整的梅枝,这样处理有利于延伸出弧面梅花的视觉空间,造型凝练精巧,一前一后用梅的形象将茶壶整个包裹其中,秉承了对自然的热爱,生动形象,并且展现出对鲜活生命的感触。壶钮作为壶盖上的关键,成为了联系前后梅枝的纽带,根据壶流、壶把上的梅枝顺势塑造,自然生成连贯的纹理细节,从中再延伸出壶盖上新的梅花。这种设计一方面填补了壶盖上的空旷留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梅花生长的立体感,装饰手法纯粹自然、清新雅致。这两朵“梅花”从外形上几近雷同,但却在颜色上生出不同来,这正是前文所说的在大同小异中别开生面。也就是说,当下的紫砂壶艺创新,并不是说必须彻底颠覆传统,而可以将新旧元素按照需要融于一体,进行适度变化,维持整体的平衡。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有全局观,抓住壶身、壶流、壶把、壶钮以及各装饰部位的组合,达到尽量符合自然的艺术效果。
  “梅花壶”属于紫砂花货,作品的灵感从自然中观察而来,但自然中的形体塑造却可以在传统装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加细致、更加形象,甚至可以将诗词中的意境画面化,依据题材的特点,解剖诗词的韵味入壶,赋予其应有的诗情画意,因题施艺,给人无限美的享受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艺术创作从古至今始终都循序渐进,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缺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拥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文化艺术就此寥落。相反,紫砂艺人正不断适应着时代,采用新的创作思维,重新研磨传统艺术的优点,使之融于当今,并且着眼于未来。不断尝试,只要具备这种不惧失败的精神,必能使今后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其他文献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形态、自然形态以及筋纹器。几何形态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追求线条的流畅感与节奏感。自然形态则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将其蕴于紫砂艺术中,彰显悠然的气韵。而筋纹器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纹理清晰、制作精工。无论是哪种造型,其所流露出的情感气质都向人们诉说着专属于它们的故事。现就“莲悦壶”(见图1)的造型探析其古朴优雅的气
期刊
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为紫砂壶的三种主流造型。其中光素器以“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经典论述尤为著名。无论是北宋大文豪钟爱的“东坡提梁壶”,还是出土的明代 “吴经提梁壶”;无论是“供春壶”重现天日的传说、还是时大彬改大壶为小壶的变革,都呈现出紫砂古朴、润泽、素心素面的经典之美。笔者在多年紫砂壶艺的创作中,传承了顾景舟大师一生钟情于紫砂的艺术精神,持之以恒地秉承 “工匠精神”。紫砂壶传统光素器的造型简
期刊
摘 要 宫廷茶文化即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通过茶文化的浸染和传播,表现出君臣之间的融洽,缓和了党阀之间的对立,更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雄浑和博大。本篇文章以“唐韵提梁壶”为例,探析唐代宫廷茶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 唐韵提梁壶;紫砂;宫廷茶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具从被人们第一次制作出来,再到后来的不断改进,经历了一次次文化上的洗礼,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了人们精神上的依托。现
期刊
曾有人如此评价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由此可见,好的紫砂壶各有神韵,如同人一样,每把壶都有不同的故事,而故事又铸就了每把壶不同的气质,形神兼备是评价一把好壶的标准。紫砂壶造型以泥为肉、形为骨,骨骼清奇、外形俊美才能谈及神韵。  此壶名为"澄心壶"(见图1),又名莲花塔,顾名思义,是以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传统吉祥理念在作品上的反映尤为突出。这些吉祥理念在壶艺作品中,一般不是对自然形象的直接摹写,而更强调抽象写意的造型,具有特定的寓意和象征,而紫砂壶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词 紫砂;合欢壶套组;创作理念  传统吉祥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未来的美好希望、祝福及祈盼。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已有几千年,每当人们遭遇无法抵挡的自然灾难时,寄希望于天地神灵保佑,祈求风调
期刊
摘 要 中国人的本性是尚诗的,中国文化始终是充满诗意的文化。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诗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诗性智慧。本篇以紫砂“云·水瑶壶”为例,谈谈中国文人诗意栖居的理想。  关键词 云·水瑶壶;紫砂;生活理想  紫砂壶之妙不仅在于器型美,也在于岁月的沧桑感,那是一个工匠无法独力营造的人文气象。历史成就了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蒋蓉等巨匠,他们无所谓职称,却将壶做得如此富有文化气息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人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精心设计了不计其数、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从而孕育出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本文以紫砂“陶刻西施壶”为例,探析《诗经》在紫砂壶上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 陶刻西施壶;紫砂;寓意  陶刻艺术随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陶刻纹样也不断地发展演化,紫砂壶作为一部形象的中国陶刻史,其陶刻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和极尽丰富的形象,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古代历
期刊
摘 要 中华传统陶瓷艺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紫砂壶艺作为陶瓷殿堂中的后起之秀,深深地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并凭借现代多元文化融合的氛围中发芽、抽枝,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龙凤呈祥;紫砂壶;艺术魅力  紫砂壶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中,逐渐由单纯的实用器具成长为集实用、赏玩于一体的艺术品,并形成了一门工艺体系完整、艺术内涵深邃、收藏价值极高的艺术门类,深入探究其根源就必须追溯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去,在长
期刊
紫砂壶的创作是一种象与意的组合,“象”即是外表的感性,“意”则是内涵的理性。其张力发生在特定的“象”与“意”的多样性、多向性的对抗与相融之中,向外弥漫的“意”力与相对内向紧缩的“象”力相互作用,使紫砂壶的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借物抒情,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生机。笔者近期创作的紫砂“如意丹凤壶”(见图1)就是一款通过将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完美结合,使作品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并赋予其特定含义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因为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兼有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又增加了高贵不俗的雅韵。在此通过赏析“高升壶”的造型,谈谈其蕴含的步步高升的心愿。  关键词 高升壶;紫砂;寓意  紫砂壶以其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美绝伦的手工工艺、端庄典雅的迷人风采,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盛誉。紫砂作为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原本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