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终极目的。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仅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格格不入的。随着人们对思维方法的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我们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在可课堂教学中加强操作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交流、质疑等开放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主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广泛的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感悟、亲自实践,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放手尝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充足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并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计算,在推理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提前发给每名学生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梯形,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和用学过的知识求出梯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动手拼摆、观察、分析发现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梯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环节设计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中探索和发展规律,学会知识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挖掘了潜能,发展了思维。
  第二,讨论交流。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自己能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这种发现理解会更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应尽量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在“教学整数乘法时,我设计了25×11、46×11、123×11、167×11练习,我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写出计算过程。二是看得数找规律。三是不用计算能写出的数吗。学生看到问题后纷纷讨论,跃跃欲试,寻找规律。教师此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让他们动脑,亲自感受,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发现了规律,25×11积的百位为2,个位为5,十位为被乘数数字2和5的和即为7,所以25×11的积是275”。
  第三,大胆质疑。千万个发明创造都是以疑为起点,创新也是从问题开始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敢想、敢问,凡事不但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打破以往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的局面,要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向书本挑战,凡事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问,善于解疑。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出示1/2=2/4=3/6,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什么规律。学生纷纷谈看法,从左向右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从右向左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零可以吗?学生纷纷开始讨论,最后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就是质疑带给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创新,开放式教学模式必不可少。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应用知识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基础上,我提示学生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其他几何图形,同样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他们又发现了另外4种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大家在轻松、愉快、奇思妙想中学会了新知识。
  总之,二十几年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各种让学生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鼓励学生多思、善思、巧思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最具有积极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时,遇到某些问题没有思路或思路不对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学生出差是很正常的。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是避而不谈还是严厉批评?是马上制止、立即纠正,还是灵活处理,将“错误”巧妙设计成有用的素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妨正确把握和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作有价值的
期刊
带着任务学习教师人文读本《中国哲学简史》。开始感觉非常难懂,有些读不进去。  但是后来越读越有兴趣,真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独到结尾使自己的思想豁然开朗,所见皆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哲学的思想武装头脑。  时代是发展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是发展的,因为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哲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已经紧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实践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些特殊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能否发挥出来,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这里,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认识。  一、让创新素材在创新情境中激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主体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所谓主体式教学就是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空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现联系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期刊
被誉为“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创设了一个安全、惬意和感性的操作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它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完成这一目标,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如何让区域活动充满乡土气息?  现在
期刊
教师专业的发展、素质的提升需要有较好的空间和平台。本学期以来,我校以“一师一课”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引导教师们在活动中切实学到知识,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  一、在“磨课”中成长  “磨课”功主要指磨备课功、上课功、说课议课功,同时也是磨一个教研组团结协作的功夫。我校在开展“一师一课”活动中重视年级教研组和学科中心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人磨课全组参与、一人提高全组受益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成熟,思想政治课有关合作学习的各种理念和做法也趋于理性化。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实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有些合作学习只是关注了活动形式本身,并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部分优生“展示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教师职责模糊、角色不明确等问题,课堂学习表面看很热闹,但没有深度,注意了形似,却忽视了实际效果。对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联系自
期刊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调查情况  1.课程设置可能欠合理  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开课年级不统一,有的学校只在三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课,还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有些学校英语课虽然安排了课时,但却不能够完全按课程表上课,英语课经常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用 ;有些学校刚开学时上一段时间英语课,随后又停了,基本上是走形式居多,随意性较强,质量普遍不高。  另外,由于有些学校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训练都是以“学生写,教师阅”为模式,形成了一种封闭式教学,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改互改互评作文,其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过程中来
期刊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現在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