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课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_do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大学新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本课程学习之初,通过绪论课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六点对该课程绪论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课;兴趣;体会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开设,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普遍反映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好的记忆方法,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上好第一节绪论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对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高度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对第一堂课进行精心设计
  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笔者在绪论的备课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首先,笔者认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第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教学。其次,绪论课对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绪论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来学习:什么是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其实这三个问题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首先要思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前也能思考这三个问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际上是有两门课程,一门是组织学,一门是胚胎学,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会重点讲组织学,这个在一开始就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另外,大一学生在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时,一般正在学或已经学了大体解剖学。结合大体解剖学将学生顺畅地引入到组织学的学习,向学生解释组织学实际上就是显微解剖学。再举例讲解,如学习胃这个器官时,大体解剖学讲的是宏观结构,而组织学是从胃壁上取一绿豆大小的组织块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细微结构。
  二、介绍一些科学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向科学家学习
  在讲解组织学研究方法时,重点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了显微镜发明史中的小故事,这些源于生活的发明启迪了学生:留心生活,勤于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讲好石蜡切片术,合理利用课间时间
  在组织学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图,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在绪论课上,给学生讲清楚制作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最常用的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是绪论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笔者结合自己进行石蜡切片实验技术的经验,给学生介绍了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并带上一片石蜡组织切片到课堂给学生看;利用课间时间播放了石蜡制片的视频,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四、增讲简要的细胞学内容
  组织学需要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因此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基本功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由于有的学生对细胞器的基本结构记忆不到位,另外班上有文科生,他们在高中学的生物学知识较少,笔者所在教研室统一增加了简要的细胞学内容的介绍,重点强调一些重要细胞器的功能。
  五、讲述现代组织学新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研究进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等技术被引入到组织学的研究中,在组织学中产生了组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工程等新技术;胚胎学中近年兴起了试管婴儿、胚胎干细胞等新技术。在绪论课上对于这些新技术的解释不应太深奥,可通过举例让学生有所了解,主要起引导作用,让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多多关注相关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或网站链接,有利于学生课后及时了解医学发展动态。这样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儿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也是很有帮助的。
  六、做好多媒体课件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图片是相当重要的。正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的,“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笔者在绪论课的多媒体课件中精选了较多图片,如讲显微镜时,就给学生看了著名科学家曾经发明的显微镜、新的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图片;在介绍组织学新技术时,加入了免疫组化、原为杂交、荧光标记等图片。将这些图片添加到多媒体课件中,能让课堂更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绪论课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不断学习改进,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及时地添加到教学中来,精心准备,上好第一次课,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传武,等.高等医学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3,26(11).
  [2]王巧稚,等.巧妙設计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J].山西医学大学学报,2010,12(4).
  [3]何金鑫,等.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5).
其他文献
摘 要:政治史比较抽象,当然学生的疑问也比较多。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深挖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弥补教材不足,解决学生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例,谈谈对疑问的处理,以帮助教学。  关键词:西周;疑难问题;释疑    在笔者的多年教学中,关于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新授和复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
期刊
小班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趋势,它所带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更切合每个学生的心灵。作为一种“精致”教育,它必然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小班化在完善师生关系、探索家校合作、关注学生个体、实施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探索,及对教育“以人为本”的强调,已经成为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我校自2008年以来,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模式。顺应学校新的教育理念,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尝试摸索着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历史好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并获积极体验;历史资料的有效运用,学科能力的提升;会考、高考的目标得到落实。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一堂好课更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好课标准;历史教学设计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深入课堂,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笔者对好课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对课
期刊
读师范时,导师总强调:“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到试讲的时候,导师又要用老一套的方案来评我们的课,使我们不得不按照老的模式来上。到了实习阶段,看到教育最前线的某些教师用的还是老掉牙的那一套:教师讲、学生听,最多也不过就是提问一两个学生而已。成为一位新教师后,由于经验不足,用的依然是“经典教法”,结果效果特别差。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
期刊
怎样让学生妙笔生花?笔者认为,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好语言,至关重要。试想,同样是一支笔,握在普通人的手里,可能写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文章来。然而,这支笔要握在莫言的手中,写出来的作品可就要获诺贝尔奖了。这就说明,莫言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极其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说,语言是妙笔生花中那“花”下的根,根扎得越深、越远、越多,花开得才越鲜、越艳、越久。语文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一支会写字的笔,还要传授给他们
期刊
摘 要:作文评价并不是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是鼓励学生多动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个教师的作文评价对于学生的写作乃至成长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评价、写好作文评价。本文认为,作文评价应该从情入手,以尊重为怀。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评价;作文教学    一、多一份耐心  小学生写作之初,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其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差,掌握的语文知识少,还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期刊
摘 要: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进入化学学习后两极分化呈现严重的趋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发展和教学质量,严重影响科学的后续学习。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分化的加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反式温室效应”;化学;有效性学习;学习策略    科学中“反式温室效应”现象,是指学生学习化学后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到了八年级特别是学习
期刊
摘 要: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长期、真诚的关爱,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密切师生的关系。学生信服教师,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自然就会牢固树立在学生心中。只要教师了解、掌握了困难生的内心世界,就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转化教育。  关键词:和谐;宽容;爱心    转化困难生必须持有科学的态度,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他们不良的苗头,及时分析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学
期刊
摘 要:师徒结对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新教师培养方式。传统的师徒结对方式往往重视师傅对徒弟的引导作用,忽视徒弟的创新性和新教学技术的相互交流,缺乏双向的互动过程。本文以“师徒共进,合作共赢”为目标出发,对如何改进师徒结对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师徒结对;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做好新教师的适应工作,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是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师徒结对避免了集中培训,又解决了新
期刊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师》上读了一篇题为《课堂教学十六“急”》的文章,颇有感触。文章以调侃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当下语文教学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借题发挥,笔者也想说说对常态语文课堂的一点见解。  一、以课标为航标  “四、谁再有《课标》不看、不懂;有《导语》不看不想;有课后思考题不管、不用,将教学建立在什么也‘不知道’的基础上,凭‘感觉’教学,俺就跟他急!”   “五、谁再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教不明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