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前行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讲
  程惠萍,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十大杰出知识女性”,教育部“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课题实验先进指导工作者。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已经是今日语文教学的一种共识,因为只有把“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才有讨论价值。王尚文先生在《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一文中写道:“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1]。”这里的“语文意识”其实就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本质属性,强调语文应该教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可以讨论的切入点有很多,今天仅想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谈一点思考。
  一、挖掘文本独特价值
  以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写作拓展为例。
  师:巴迪一天天长大,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剧作家,他的作品也不断获奖。有一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准备发表一份获奖感言,你觉得巴迪会怎么说?现在,让我们来替巴迪拟一份获奖感言。
  生:动笔练习—交流展示。
  生:今天,我能获得大奖,应该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从小对我严格教育……
  生: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份信任,这项大奖里有我的努力,也饱含着父母的心血……
  思考:
  学生的写话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空话,套话!试问:如果我们不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自己读几遍课文,然后完成写话练习,能写出这样的话语吗?答案一定是“能!”如果不经历40分钟的课堂学习,学生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当然是无效的。明知无效,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因为新课标中规定要强化语言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安排合适的写话练习—教师们无奈地回答。“写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安排才叫合适?怎样从阅读教学去迁移写作才有
  效果?
  对策—依据“文本个性” 迁移写作
  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2]。”由此可见,每篇文本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个性显而易见,有的可能是多角度呈现,有的甚至比较隐蔽。这就需要教师与文本深入对话,充分挖掘出独属于这篇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才能让“写”落地
  生根。
  一位教师在执教毕淑敏的《剥豆》时,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一读—学习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二读—把握内容(整体感知)
  三读—体会写法(感悟母亲的心理活动)
  四读—心灵对话(再次捕捉心理活动,转化语言)
  五读—写法迁移(改写《剥豆》,在空白处加入儿子的心理活动)
  毕淑敏是母亲,她以妈妈的视角写了一次剥豆比赛,重点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孩子的语言,如果你在现场和妈妈比赛剥豆,你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你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课堂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是最后的写话练习,高潮迭起。为什么教学效果会如此之好?就是因为教师抓住了文本的独有价值点—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引导体会写法时,重点感受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心灵对话时,强调了心理活动的作用,写话迁移时,学生必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由此可见,依据“文本个性”确定写话内容,才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文本的“例子”作用,使学生的写作有根可循,目标才可以有效达成。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每篇课文不存在“必须教”的内容,只存在“可以教”的内容,学习课文本身不是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文本,加强对文本的独有价值点的挖掘,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将文本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甚至高效。
  二、把握“年段”特点
  以三年级《盘古开天地》第四段的学习为例。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liáo)阔的大地;他的血(xuè)液(yè),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的第四段。
  生:自由阅读。
  师:出示连线题,请你将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变化进行连线。
  生:动笔连线。(但是明显有困难,不时翻看书本)
  师生一起连线
  师:这段话还可以变成一首诗,我们一起读。(将段落转化为诗的格式)
  生:朗读。
  师:配上音乐,会读得更好。(播放音乐)
  生:配乐朗读。
  师:这段话你会背了吗?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
  师:如果你会背了,相信你能完成填空练习。(出示去掉关键词的课文内容)
  生:填空后齐读。
  师:盘古倒下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也能写写吗?出示:
  我当小小神话家—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生:写话练习。   生:盘古的耳朵变成了神秘的山洞,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条……
  思考: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从最后学生呈现出的作品—写话来看,在这节课上,学生似乎学有所获,确实达到了读中学写的目的,学生也创作出了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但是细细思考,整个教学环节还有什么问题呢?
  1. 忽略段落学习,没有突出段的训练重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构段方式是基本的学习目标。这段话是典型的总分结构,作者先概括介绍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然后具体描写有哪些变化,在描写中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这些变化,用词准确,叙述具体。但是教师在执教时只考虑了一句话的仿写,而忽略了三年级的学生特点,忽略了“段”的存在意义,因而可以再改进。
  2. 忽略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教学环节安排有误
  整个段落的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朗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种出发点完全正确,因为教师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但是,仔细推敲每个环节,就会发现,个别环节衔接上有问题:比如连线题的出现过早,学生对段落内容还不太熟悉,刚刚接触文本,怎能一下子就能找到变化之间的联系?是否可以放在多次朗读之后,用连线的方式作为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手段;填空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是否应该放在全段背诵之前,这样能化解学生记忆难点……
  3.关键环节缺少点拨,忽略“读写”的连接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连线设计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语言,这种设计就略显单薄。实际上,当学生能正确连接时,不单纯靠记忆,他们也在寻找着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巧妙点拨,就能帮助学生在感受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感受神话的魅力—想象要大胆,想象也要有根据。这里强调想象有根据实际上是为后文学习写话打好铺垫—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成为“小小神话家”。
  对策—依据“年段特点”,迁移
  写作
  各个年级都应该重视写话训练,但是每个年级的写话落脚点不一样,教师在设计写话练习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低年级要重视句子练习,在抓好词佳句时,知道好在哪里,学习迁移运用;中年级要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基本构段方式,在表达时学习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一段话,努力做到准确表达;高年级指导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从特点出发,关注表达方法,要学习有序地、有重点地、有特点地表达。只有把握年段教学重点,才能将写话落到实处,才能有所
  收效。
  强化语言运用是今日语文教师的共同认识,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的练习设计,是一种工具的授予,更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时下,语文教学正在接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洗礼,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在积极探索,作为一线教师在实践层面出现一些误区,走上一些弯路,都是可以理解的现象,借鉴中思考,思考中前行,在改革路途上,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参考文献:
  [1]王尚文. 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N].中国教育报,2004-07-08.
  [2]郑桂华. 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抒情诗好像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艺术,难得达到目的,只有妙手偶得之而已;真的,抒情诗就被说成一种半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欲望与纯粹静观,亦即非审美与审美的心情之奇妙的混合。  诗的领域并非在现世之外……诗是现实的不加粉饰的表现,因此它必须抛弃文明人所假设的那种现实的伪装。  —尼采①  65岁的主人公有着优雅的仪表,虽然生活在社会下层,但是气质与举止、衣着与趣味都很不俗。她喜欢打扮,喜爱自然,喜欢花草,心
2010年本科毕业后,我在柳邕高级中学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边代课边等编制。2011年年底,得知自己仍没有机会入编成为正式教师后,我决定通过考取特岗教师的方式入编成为正式教师。  通过考试进入特岗岗位,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不仅因为特岗教师是有编制的,更因为特岗教师仍然是在做老师,我喜欢做老师,喜欢那种帮助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高中到初中特岗,从市区学校到农村学校,尽管有一点点心理上的落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地位待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等系列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非常重要。一、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  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特定场所,学生在学校的环境和空间内进行交流和学习。学校精心设计校园人文环境,积极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素养。针对学校的现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姜锋老师是我的徒弟,他是全国第八届“七彩语文杯”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也是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19年7月8日,在全国“第一届统编教材下的小学创意写作课程峰会”现场,他执教了一节创意写作观摩课《我的“绝活”》,在这节写作教学观摩课中,姜锋老师的创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延展写作的宽度。对于“绝活”这个话题,学生往往不容易打开思路,姜锋老师
双榆树第一小学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面向全员的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实施目的,办学使命是成就不一样的你,让学生在体育、科技和艺术中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培养。  一、育美树人的实践内容  为了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如何才能担负起培养全面而卓越人才的重任呢?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解读:1.从学生健康成长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2.从学生立足于未来社会的维度来说,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成为集“爱国、交际
编者按  一所学校的成功,不仅仅在外显出来的办学理念、高水平的師资队伍等,更是因为其把握了发展的关键,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形成了持续的组织能力。学校展现在外的发展和成功的因素,仅仅是冰山的一角。  名校案例栏目,将定期从全国选取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的标杆学校,通过对其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剖析,揭示其发展背后独特的思路、做法和经验,这将不仅有助于丰富现有的学校管理理论,还可以为许多成长中的学校提供借鉴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中学时代,有人幸福,有人辛苦,有人迷茫,有人快乐。中学是我们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重要阶段,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印象与回忆。这是中国真实的教育现状,同时也折射出不同的老师、不同学校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然而,我对教育的理解是朴素最美,幸福至上。  我在一篇六月份的博客中引用这样一句话:“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现在的教育让人眼花缭乱,十分浮躁。常有人说我有前
接到李小文老师去世消息的时候,是美国时间凌晨0点20分。在异乡寂静的夜晚,竟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记得2014年8月底临出国前,去找先生告别并求教。先生谆谆叮嘱,说到了美国更需加倍努力,切莫骄躁,要踏踏实实地做科研、出成果。独在异乡为异客,总免不了会有浮躁、急于求成的时候,每每此时想起先生的叮咛,想象着先生在美国求学时定会如何,也能慢慢地静下心来告诉自己,科研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