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理科的学生。本文就化学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做一点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注意創新意向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意向和创新、需要和兴趣是相互作用、相互迁移的,意向需要是创新的原动力,若没有对心中理想与愿望的追求,没有学习的需要和意愿,创新便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因而调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1)结合化学史和化学家的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如把我国古代化学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和近代科技落后作对比,我国化学工业的状况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世界化学科学的发展成就;介绍中外杰出科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攀登,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业绩等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法国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也说过:“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经常使用有价值的课件、模型,多做一些实验,等等。例如讲《晶体》时,可以通过氯化钠、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晶体模型、挂图、三维多媒体动画的观察,让学生结合预习分析不同晶体构成,晶体质点不同,质点间作用力不同,解决晶体性质不同的问题。
(3)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乐于创新的学习动机。只有把课堂所学用于实际,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讲“铝”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铝锅长期使用后是不是产生锅垢,还要让学生思考产生锅垢后是除去好还是不除去好;为什么铝锅不宜煮碱性、酸性的食物。然后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结合课本内容的学习得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如解决水污染、空气污染(像雾霾)、新材料等社会问题。通过这样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创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就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更新教学观念,营造民主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进一步冲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指挥下,教师只教会学生一些系统、繁琐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这是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的,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今天,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创新,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能否快速发展,和我们能不能在各领域有无创新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运用创造性的方式力争把所有人的一切创新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而不能抱着传统的老一套——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一切按照教师的思路转;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不民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积极营造宽松的、民主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改變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双向交流。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看到努力的方向。课堂上必须鼓励学生随时质疑,随时发表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的东西更要充分肯定,哪怕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都要鼓励他们勇于发表看法。
三、通过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新的东西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的大脑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创造的实质和核心。因此,一个人创造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强弱。
(1)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要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的全过程,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2)实验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各类实验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使学生在求异中得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以及补充一些实验,增加学生的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学生总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发挥和提高。
(3)开展化学小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这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小课题的内容可以有:①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对习题的创新探讨;③改进、补充和创新实验内容等;④化学小制作、小发明等。
综上可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教师认识到位,肯动脑筋多思考、多想办法,就一定有突破。
一、注意創新意向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意向和创新、需要和兴趣是相互作用、相互迁移的,意向需要是创新的原动力,若没有对心中理想与愿望的追求,没有学习的需要和意愿,创新便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因而调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1)结合化学史和化学家的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如把我国古代化学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和近代科技落后作对比,我国化学工业的状况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世界化学科学的发展成就;介绍中外杰出科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攀登,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业绩等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法国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也说过:“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经常使用有价值的课件、模型,多做一些实验,等等。例如讲《晶体》时,可以通过氯化钠、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晶体模型、挂图、三维多媒体动画的观察,让学生结合预习分析不同晶体构成,晶体质点不同,质点间作用力不同,解决晶体性质不同的问题。
(3)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乐于创新的学习动机。只有把课堂所学用于实际,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讲“铝”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铝锅长期使用后是不是产生锅垢,还要让学生思考产生锅垢后是除去好还是不除去好;为什么铝锅不宜煮碱性、酸性的食物。然后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结合课本内容的学习得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如解决水污染、空气污染(像雾霾)、新材料等社会问题。通过这样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创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就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更新教学观念,营造民主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进一步冲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指挥下,教师只教会学生一些系统、繁琐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这是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的,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今天,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创新,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能否快速发展,和我们能不能在各领域有无创新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运用创造性的方式力争把所有人的一切创新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而不能抱着传统的老一套——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一切按照教师的思路转;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不民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积极营造宽松的、民主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改變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双向交流。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看到努力的方向。课堂上必须鼓励学生随时质疑,随时发表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的东西更要充分肯定,哪怕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都要鼓励他们勇于发表看法。
三、通过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新的东西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的大脑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创造的实质和核心。因此,一个人创造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强弱。
(1)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要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的全过程,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2)实验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各类实验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使学生在求异中得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以及补充一些实验,增加学生的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学生总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发挥和提高。
(3)开展化学小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这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小课题的内容可以有:①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对习题的创新探讨;③改进、补充和创新实验内容等;④化学小制作、小发明等。
综上可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教师认识到位,肯动脑筋多思考、多想办法,就一定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