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来源于观察、感悟和积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材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没有题材就写不出文章,更写不出好文章。指导学生作文,特别是指导低年级学生作文,首先要解决题材的来源问题。
  题材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生活是一切文章的来源。学生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有一定的社会生活,本来是有东西可写的。但是一写文章就皱眉头、咬笔杆,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因为要按时交卷,只好勉强写成,结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的干脆就不写、交白卷。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平时不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不善于积累材料。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材料呢?
  1、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要细致,要留心学校、家庭、农村、街道、厂矿等周围的事物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物。如果对身边的人或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还有什么可写?脑子空虚、枯肠苦索,要写也是记流水帐,言之无物。春天来临时,我们学校的后花园是花木的海洋、虫鸟的乐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每当这个时候,历届学生我都带他们去实地观察一回,我要他们看形状、听动静、嗅气味、尝口感、触感觉,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写篇文章,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写出较为理想的文章。
  2、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思多问,由表及里,透过观察看本质,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去年冬天久旱,几个小学生看到市场上堆满了鲜嫩的白菜,其中一人学生惊奇地说:“天旱了这么久,还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白菜呀!”与之同行的我当即感到这件事很有意义,就问学生:“你们了解其中的原因吗?能不能迈开你们的双脚,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后来学生作了调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写成文章,也很深刻具体。
  3、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联想和想象,将观察得来的一鳞一爪、一毛一皮通过跨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由小及大、由物及人、由景及情,构成生动的新形象,实现文章主题的升华。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几种树和一棵树时,我启发学生作如此的联想和想象:柳树→温柔细腻的女子,松树→坚强伟大的男子,粗矮的树干→憨厚老实的人,笔直的枝条→正直无私的人,玲珑的树叶→活泼勤快的人,粗糙的树皮→坎坷艰辛的人……如此种种,开发点拨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立意深度。
  4、督促学生写观察笔记或观察日记。写文章要有丰富的材料可供选择,就要经常积累材料。写观察笔记或观察日记是练笔和积累材料的一种好方法,可以使观察得来的材料和对生活的感悟不致遗忘,可以储存起来随时备用。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率倍增。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呢?这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
期刊
我通过多年教学发现,语文学习目标中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老师要以
期刊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由原始进入文明的标志,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写字用字的规范化。同时,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交际功能,首先就体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因为读错、写错汉字,就会被电脑无情地
期刊
我认为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尤其在今天新课改、教学新理念不断发展、更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更是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我国语文教育家苏灵杨认为:“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它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因为它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鉴于此,在语文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巩固”。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
期刊
语文是进行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语文的课程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呼唤素质教育。  当前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语文教育更是首当其冲地挑起了这一重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广大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只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教学观点的束缚,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价值。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一般都感觉数学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愿望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
期刊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 洒不到刘伶坟上土!  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这首诗《将进酒》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其艺术特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欣赏。  一、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辞采瑰丽,多用精美名物且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巧妙提问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去思考、想象和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    一、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教学中可以通过迂回式提问,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