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通过了解背景、想象画面,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怀。让学生在课堂中回顾历史,品味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唤起阅读诗歌的兴趣,爱上诗歌诵读。本文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初探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四步教学法。
关键词:想象画面;回顾历史;深入拓展;走进心灵;激发兴趣
一、知诗人,解诗题
这一环节分为两步进行:
(一)课前准备。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的抒怀诗。古诗抽象、精炼、含蓄,古今语言的差异,历史的变迁,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新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课前通过查辅导书、上网查询、问大人等途径,各自去查询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就能了解到很多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资料,上课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享讨论,这样上课效率就高了。
(二)在课堂上,我先谈话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走进南宋,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接着让学生分享课前查到的关于诗人陆游的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诗人陆游,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学生们分享,教师进行总结。甚至有学生分享: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他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在分享了这些资料之后,这首诗很长的试题也解释清楚了,接下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教学环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想画面,明诗意
这一教学环节,可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为背诵诗歌做好准备。再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在课堂上,我是这样教的:
(一)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
1.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歌的大意。学生基本都能讲出大意。
2.请学生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来。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1. 指导学生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第一、二句诗歌。诗人笔下的黄河、华山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借助老师给出的图片,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学生反馈,明确:这两句夸张的描写,令人感受到黄河、华山的雄伟气势,写出了北方的壮丽河山之美。
3.有了这样的理解,再加上画面,学生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再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出示陆游生活的历史背景,南宋朝廷屈辱投降,女真贵族霸占着中原领土和人民,诗人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配合着图片的播放,教师深情讲述这段历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相机提问,指导朗读: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觉得南宋的统治者会去收复这壮丽河山吗? 现在当你再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想?请再读这两句诗,读出悲壮之感。让学生明确这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了诗人想到国破山河在的忧国情怀。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第三、四句诗。借助课件图片资料的播放,教师深情地描述扬起的“胡尘”之中,我们能看到的北宋遗民过着悲惨的生活,遗民的泪里面饱含着的痛苦心情,令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生在老师的深情描述和引读中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深拓展,悟诗情
这一环节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情,就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我是这样做的:
1.引导学生阅读《题临安邸》,了解遗民的处境,深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一直苦盼的王师为什么不来呢?统治者到底在做什么呢?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是南宋统治者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就是《题临安邸》。南宋小朝廷成立以后,权贵们并没有想过要去收复中原失地,去拯救那些陷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宋遗民,他們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遗民痛苦丢在脑后,遗民的痛苦无尽期,这怎么不令诗人担忧呢?
2.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诗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深秋的早晨,诗人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感受到遗民的痛苦和煎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唤兴趣,爱诵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等。”要让古诗词教学更加有效,就要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孩子们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如果能够激发孩子们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那我们要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轻而易举了。因此,这一环节,我又拓展了陆游的临终绝笔诗《示儿》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诗人,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产生崇敬,对他的作品集《陆游诗选》产生阅读兴趣,甚至对所有的爱国诗都产生兴趣,对所有的古诗词都产生兴趣,爱上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走进诗歌的国度。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基于部编版教材,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更高效?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培养更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接班人,也是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
[2]《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周德藩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01月出版
关键词:想象画面;回顾历史;深入拓展;走进心灵;激发兴趣
一、知诗人,解诗题
这一环节分为两步进行:
(一)课前准备。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的抒怀诗。古诗抽象、精炼、含蓄,古今语言的差异,历史的变迁,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新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课前通过查辅导书、上网查询、问大人等途径,各自去查询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就能了解到很多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资料,上课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享讨论,这样上课效率就高了。
(二)在课堂上,我先谈话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走进南宋,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接着让学生分享课前查到的关于诗人陆游的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诗人陆游,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学生们分享,教师进行总结。甚至有学生分享: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他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在分享了这些资料之后,这首诗很长的试题也解释清楚了,接下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教学环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想画面,明诗意
这一教学环节,可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为背诵诗歌做好准备。再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在课堂上,我是这样教的:
(一)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
1.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歌的大意。学生基本都能讲出大意。
2.请学生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来。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1. 指导学生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第一、二句诗歌。诗人笔下的黄河、华山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借助老师给出的图片,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学生反馈,明确:这两句夸张的描写,令人感受到黄河、华山的雄伟气势,写出了北方的壮丽河山之美。
3.有了这样的理解,再加上画面,学生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再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出示陆游生活的历史背景,南宋朝廷屈辱投降,女真贵族霸占着中原领土和人民,诗人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配合着图片的播放,教师深情讲述这段历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相机提问,指导朗读: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觉得南宋的统治者会去收复这壮丽河山吗? 现在当你再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想?请再读这两句诗,读出悲壮之感。让学生明确这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了诗人想到国破山河在的忧国情怀。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第三、四句诗。借助课件图片资料的播放,教师深情地描述扬起的“胡尘”之中,我们能看到的北宋遗民过着悲惨的生活,遗民的泪里面饱含着的痛苦心情,令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生在老师的深情描述和引读中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深拓展,悟诗情
这一环节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情,就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我是这样做的:
1.引导学生阅读《题临安邸》,了解遗民的处境,深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一直苦盼的王师为什么不来呢?统治者到底在做什么呢?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是南宋统治者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就是《题临安邸》。南宋小朝廷成立以后,权贵们并没有想过要去收复中原失地,去拯救那些陷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宋遗民,他們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遗民痛苦丢在脑后,遗民的痛苦无尽期,这怎么不令诗人担忧呢?
2.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诗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深秋的早晨,诗人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感受到遗民的痛苦和煎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唤兴趣,爱诵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等。”要让古诗词教学更加有效,就要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孩子们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如果能够激发孩子们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那我们要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轻而易举了。因此,这一环节,我又拓展了陆游的临终绝笔诗《示儿》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诗人,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产生崇敬,对他的作品集《陆游诗选》产生阅读兴趣,甚至对所有的爱国诗都产生兴趣,对所有的古诗词都产生兴趣,爱上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走进诗歌的国度。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基于部编版教材,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更高效?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培养更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接班人,也是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
[2]《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周德藩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0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