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责任帮扶制度,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以班主任为主角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一岗双责
留守儿童中大多经济条件不好,且缺乏管教;即使有经济条件优越者,但心理有问题,且难以管教,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让人觉得“可怜”;很多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被称为“可怜”的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发展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它就是一个水桶效应。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要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未来的缔造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好了,新农村真正实现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就稳健了。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二是逆反。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三是任性。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这样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留守儿童能否顺利成长,学校、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且非常重要。学校真正用真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让留守儿童真正体会到学校就是他的乐园,教师就是他的亲人。这样即使他学习不够理想,但一定不会误入歧途,危害社会。
第一、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责任帮扶制度。学校所有职工人员,除了自己的教书或行政等职责外,建立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学校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老师———学生之间的的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学生的关心,老师的关爱,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要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由此了解好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等的信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另外需成立“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对其监护人进行培训,协助委托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切实关爱儿童。可以在学校开展“扶贫扶志活动”,以及学生间的“手拉手”传递爱心活动;另外可建立“留守学生奖学金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制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
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角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留守儿童知识的传授,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抚慰者的角色,要切切实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更应该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注重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顷注真挚情感,用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祖辈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上顾及很少。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哪怕是一个鼓励、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非常高兴。真正做到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切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作风。班主任可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在客观上为留守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班主任可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使不爱交往的留守儿童,在热情、善交往的同伴的影响下,学会交往。这样,即使孩子是顽石,用真挚的情和爱也能让他健康成长。
第四、教师最能做好学生的沟通。沟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颈的重要渠道,为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学校要对“留守儿童”逐人建立亲情关爱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習、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设立“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广播站”等,鼓励学生通过亲情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与家长、亲朋保持经常性情感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学生”的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学生有了倾诉、交流、宣泄的阵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灵自然也就不再孤单了。给学生自信是成功教育的第一秘诀,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在乎学习的,他们远离学习主要原因是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如果家长和孩子一道,树立奋斗目标,并以此经常激励孩子,孩子会动力十足的。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哪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必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第五、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内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雷君林,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甘肃教育,2020(6)25.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一岗双责
留守儿童中大多经济条件不好,且缺乏管教;即使有经济条件优越者,但心理有问题,且难以管教,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让人觉得“可怜”;很多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被称为“可怜”的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发展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它就是一个水桶效应。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要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未来的缔造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好了,新农村真正实现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就稳健了。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二是逆反。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三是任性。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这样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留守儿童能否顺利成长,学校、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且非常重要。学校真正用真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让留守儿童真正体会到学校就是他的乐园,教师就是他的亲人。这样即使他学习不够理想,但一定不会误入歧途,危害社会。
第一、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责任帮扶制度。学校所有职工人员,除了自己的教书或行政等职责外,建立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学校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老师———学生之间的的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学生的关心,老师的关爱,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要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由此了解好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等的信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另外需成立“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对其监护人进行培训,协助委托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切实关爱儿童。可以在学校开展“扶贫扶志活动”,以及学生间的“手拉手”传递爱心活动;另外可建立“留守学生奖学金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制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
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角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留守儿童知识的传授,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抚慰者的角色,要切切实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更应该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注重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顷注真挚情感,用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祖辈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上顾及很少。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哪怕是一个鼓励、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非常高兴。真正做到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切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作风。班主任可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在客观上为留守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班主任可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使不爱交往的留守儿童,在热情、善交往的同伴的影响下,学会交往。这样,即使孩子是顽石,用真挚的情和爱也能让他健康成长。
第四、教师最能做好学生的沟通。沟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颈的重要渠道,为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学校要对“留守儿童”逐人建立亲情关爱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習、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设立“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广播站”等,鼓励学生通过亲情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与家长、亲朋保持经常性情感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学生”的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学生有了倾诉、交流、宣泄的阵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灵自然也就不再孤单了。给学生自信是成功教育的第一秘诀,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在乎学习的,他们远离学习主要原因是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如果家长和孩子一道,树立奋斗目标,并以此经常激励孩子,孩子会动力十足的。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哪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必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第五、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内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雷君林,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甘肃教育,20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