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文,大智慧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姓“小”,小学一年级语文更“小”。因为“小”,所以不能高、精、深;因为“小”,所以要简单。简约地教一年级语文,是一种智慧。从《咕咚》和《荷叶圆圆》的教学设计看,徐俊是一位有教学智慧的语文教师。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智慧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指南针”。一年级语文课的方向在哪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借助文本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在一定句式和思维的支撑下学习规范地表达;以文本为实践材料,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认真识字和书写的态度,把字词读正确,把字写规范、工整、匀称。
  《咕咚》是一篇经典的童话,语言很生动,但故事很长。如何让教学从“故事分析和感悟”的陷阱里跳出来,真正上成一堂“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的语文课?徐俊对这一课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规范表达、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读故事、讲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并对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充满信心;在句式的帮助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借助句式说说故事梗概;在听、说、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生字词语,依靠已知的写字要领,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把字写匀称”。这个就是这篇经典的童话故事的“指南针”,让精彩的教学细节和板块设计不至于南辕北辙。
  《荷叶圆圆》是典型的以重复的叙事结构和句式展开的小童话,很简单,好像没什么好“教”的。那如何让这篇课文的教学不被“贬值”?徐俊的教学智慧在简洁的目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短语、句子、课文等语境的朗读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通过字理分析、归类拓展等强化形声字的学习;借助文本重复叙事的结构和典型句式,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迁移运用;借助字形和结构、笔画的对比,把生字‘叶、机、朵’书写正确、工整、匀称。”
  二、教学板块设计的智慧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的四个板块非常简洁、清晰、高效。“破题开篇”环节,既非常务实地从识字、写字、朗读和说话训练入手,创设了语文味十足的教学氛围,又让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自然而轻松。
  “初读课文”板块,可以想象,教师读得有声有色,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学生轻轻松松地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内容,水到渠成地将众多生字的读音难题化解在语境中,将形声字学习、归类识字和儿化音融合进阅读中了。
  “精读课文”部分,教师紧抓课文重复叙述的结构和典型句式,借助板画,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朗读训练中实现了熟读成诵,实现了语言范式的习得和内化,也使课后“背诵课文”的任务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的设计,不仅生动、有趣,更是轻负、高效的。
  《咕咚》的设计,更为巧妙。教师将如何讲好这么一个并不短的故事,分解成“说好一句话,说好几句话,学会简单说,加上开头说”这么几个听、说、读、写实践的阶梯,让学生充满自信、满怀乐趣地在句式操练、记忆训练、概括训练等过程中,把故事的表达结构和生动语言融入自己的言语和思维体系中。这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语言能力的实践和习得。
  三、教学方法选择的智慧
  这两个一年级教学设计,在细处的方法选择上非常精彩。“听”的能力训练和实践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咕咚》这堂课的设计上,学生却一定“听”得投入,“听”的能力必定能得到扎实的训练:“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想想黑板上的哪些动物出现在故事里,哪些动物没有出现在故事里。先读动物名,注意轻声;再说话,把话说完整。”这不仅是“听”的能力,“说”和“读”的实践也无痕地融合在“听”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荷叶圆圆》的设计则很好地做了识字、写字教学的范例。破题开篇环节,“荷”的音、形、义教学,“叶”的字形教学和书写指导,初读感知环节,借助短语朗读的字音教学,朗读教学环节中形声字的集中教学,最后环节充分展开的写字指导“五步骤”,将一年级繁重的识字教学任务有机地整合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在语言环境和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将识字教学的难点化解于无形。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培训学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提出的一个口号。请齐读课题。  生:(齐)只有一个地球。  师: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  文。何谓文艺性说明文呢?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板书: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事物和说明的事理是什么呢?  生:课文要向我们介绍地  球,说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树课程”研发背景介绍  焦作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优美教育特色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先后种植了百余种花草树木。一进校园,满目葱绿,随处可见一棵棵茁壮挺拔的树木。漫步在美丽优雅的校园里,细细地观赏,你会发现除了常见的杨树、柳树、松树、梧桐树之外,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树种——皂荚树、杜仲树、楸树、朴树、流苏树、菩提树等,“树”成了焦作市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内
元认知概念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自身认知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认知自身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策略等;计划、监控和评价自身认知活动。元认知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一种。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学习而采取的管理手段,是学习者用来管理、监控、调节的策略。国内学者韩春晖把元认知策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即元认知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我认为易志军老师的《陌生:阅读教学新思维》一书谈的就是教学艺术,谈的就是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书中提倡的“陌生化教学”没有它的名字那么玄乎,从教学观念上说,它是一种对教学策略的创新,从教学手段上说可能是换一种提问的方式,换一个切入的视角,换一种出示的方式……以这种“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易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例子把一个个教学创新的路径说得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成员们性格各异却激情洋溢,富有才华。在总指挥刘荃校长的带领下,他们通力合作,默契配合,一起谱写下一首首美妙的旋律。  一  2013年,赵梓如老师要代表团队上一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这是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课的新鲜尝试,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有些忐忑不安。到底该如何操作,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答案。于是,大家就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摸着石头过河。  赵老师以学习阅读图书馆的“办
最近听一位教师上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片段让人难忘,引人深思。  师:是啊,在祖父的园子里,小萧红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多自由啊!从中我们可以听出萧红童年的生活就是一首歌,一首怎样的歌?  生:一首快乐的歌,一首自由的歌。  师:我们看到的萧红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可是,为什么茅盾先生却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呢?同学们也许不知道,但是萧红的朋友们知道,萧红自己
(一)  《四季之美》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古诗词三首》(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枫桥夜泊》,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有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有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鸟的天堂》、贾平凹的《月迹》。  这个单元,古诗词与写景散文自由组合,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让
《小橘灯》是20年前我学过的课文,那时我的语文老师姓张,是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在这节语文课上,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第一次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感谢张老师,是她为我推开了一扇语文的大门,是她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她点亮了我心中的小橘灯。  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读书。最先读的是泰戈尔的诗选,《飞鸟集》中的句子,我至今难忘:“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我不由得惊异:原来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用边想象画面边读的方法读好描写小苍蝇和小蜘蛛的段落。  2.理解琥珀的奇异之处。  3.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根据已知事实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猜一猜我今年有多大,并说出你的依据。大家看到我的外貌和体型并且据此进行合理的推断,这就是推测。  (出示:看到……推测……)  一、初读课文,了
一、缘起:关注自然,顺应节律  说到中华传统文化,绕不开二十四节气。泱泱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汇聚着中华的精神气象,彰显出中华民族顺应自然、顺应节律、与天地万物相融相生的生存哲学。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学生渐渐失去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把更多的目光和兴趣聚焦到手机、电视、电脑中,抑或在升學的压力下埋头写作业或看书。这是儿童生长的一种缺失。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孩子,高楼不能成为阻碍儿童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