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提问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当然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关键词】学生提问 教师指导 营造氛围 回答提问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问,是自主学习权的真正获得;问,是无知者的主动求知;问,是对已有知识结论的怀疑,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意义重大而深远。然而,我们的课堂里学生极少提问,见到的多是老师不断地向学生提问。难道是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吗?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何况是一群孩子。这不禁让人深思:我们到底哪儿出问题了?
  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幼儿时期是非常爱提问的,遇到新鲜事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低年级的孩子有时还会提问,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慢慢地就不提问题了。原因当然很多,从学生的方面来说,多数人的心态可以概括为不敢问、不会问。不敢问,因为提问有风险,需要勇气。一怕提问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和老师认为知识浅薄,引起师生的讥讽和嘲笑。不会问或根本没有问题问,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的被动状态和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提问,甚至大多数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至多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才会向老师请教该题怎么做?很少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我们教师只是在教学思想上注意启发学生答问的能力,而很少注意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提问和质疑的准备。再者,提问是一种自主意识,更是一种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能力。自我意识没有唤醒,学生不会问,不经受历练不懂提问策略,学生也不会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说:“让学生提问的意识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优秀的学生应该独立思考,敢想敢问,勇于创新。”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个人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
  1.营造敢问乐问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其核心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首先要鼓励提问,无论问题是幼稚的还是荒诞的,只要认真提出来就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在老师的眼里“多提问题、会提问题的学生才是好样的”。
  其次,课堂要留有提问时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学生不愿提问不会提问,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给予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信任。哪怕耽误一点时间,只要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成功,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有时如果学生不会提问,作为引领者的老师就要主动提问,抛砖引玉,“考考你”,“猜一猜我是怎么想的?”
  2.把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或主线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问题从哪里来呢?是由老师提出来呢,还是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提出来?前者是让学生寻找答案;而后者是让学生主动质疑,学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会让学生的阅读目标单一化,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当老师让学生自由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多维的,开放的。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基础稍差的孩子可能在字词上就有问题了,而基础较好,阅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关注的可能是课文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目的等。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学生,只有学生在读中产生的问题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作为教师,我们就要认真倾听,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和整合,以便及时解决,鼓励学生提问。学生要想提出问题,就得认真读书,问题提得多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利用课文资源指导提问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培养问题意识的资源。比如课文中的“泡泡”,它是帮助我们思考的,也可以用来教学生提问。如四年级下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第二自然段写到: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旁边有这样一个泡泡:“发明”和 “发现”有什么区别呢?三年级下册《翠鸟》第一自然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旁边吹出一个泡泡:联系上下文,我能理解“鲜艳”的意思。学生会这样思考,那么他们就会理解词语了。
  另外,学生还要学会从内容上提问。比如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中写到:孩子们会感受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旁边吹出一个泡泡: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结尾写到:是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旁边的泡泡: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呢?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按理说,桂花在八月盛开,它的香气怎么可能香满全年呢?学生如果会这样提问,那么他们顺藤摸瓜理解课文就轻而易举了。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从内容上提问,还要学会从语言形式上提问,为什么这样写,不那样写?如《祖父的园子》中写到: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一段似乎比较重复、啰嗦,不符合常理。因此,我们读到这违背常规的语言形式时,应该产生疑问。
  其次,还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写法上提问。如四年级下册的《夜莺的歌声》中,文章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万年牢》中可以这样提问:课文中三次写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此外,看课题也可以提问,如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这“魂”是什么意思?梅花的魂是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题目要加引号?为什么把两个相反的评价放在一起,是说的同一件事吗?《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谁毁灭的?他们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总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当然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入手,加强学生科学世界现和意志品质教育,进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提供保障展开论述。  【关键词】素质 培养 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要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
期刊
【摘要】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进行研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改革 做法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数学认知-目标2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生活中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结合小班幼儿科学学习特点,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关键词】小班幼儿 数学认知 科学活动 做游戏  1.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数学认知-目标2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生活中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结合小班幼儿科学学习特点,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多少走两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我在鱼凫小学担任三、四、五、六年级共八个班的科学课教学。在教学之中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①激发兴趣,为培养创新意识敞开了大门;②探索求异,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前提条件;③启发想象,引导发明创新,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意
期刊
【摘要】作者认为,没有成功感就没有自信心,成功感和由此建立的自信--即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孩子探索进取的真正动力,这比孩子获取多少知识更重要。本文列举真实事例就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和成功感做了阐述。   【关键词】孩子、自信心、成功感、自我效能感。  [Abstract]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f one person has no feeling of success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可以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内在的美,并把它们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兴趣 培养 提高质量  现代教育心理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不断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 方法  学记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指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而没有想通的一种心理状态,显然“问题”是学生进入这种心理状态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
期刊
【摘要】二元一次不等式平面区域的画法是简单线性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能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其画法是关键之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从中摸索出其简易的教学方法之规律以供师生们参考。  【关键词】简单平面区域 画法 探讨  二元一次不等式平面区域的画法是简单线性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能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其画法是关键之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读图、分析图,去发现相关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帮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从图形图像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读图能力也是综合反应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精力难以集中,在小学数学课
期刊
【摘要】“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