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梦”的阐释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梦境描写为《三国演义》涂上了奇幻色彩,其实梦并不奇又不幻。对鬼魂复仇梦、二人同梦、亡身亡国梦、帝王梦的描写,不仅在结构上起着预叙作用,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的有效手段。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梦承载着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历史的兴衰,蕴含着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梦文化。
  关键词:《三国演义》 梦 类型 功能 叙梦模式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演《春秋》之微言大义,开创了史传文学叙梦的先河,成为古典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叙梦的滥觞。《三国演义》继承了《左传》叙梦的叙事艺术,首次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较为成功地描述了四种典型化的梦,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彰显中国深厚的梦文化意蕴。
  一 梦的类型
  在《三国演义》长达120回的鸿篇巨制中,有关梦境的描写较多,涉及主要人物的就有28个,分布在22个章回中。根据内容与性质不同,可将《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梦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复仇梦:鬼魂托梦
  鬼魂梦中复仇,这一母题源于《左传》记载的“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为代表的故事。在古典小说中,该母题衍生为鬼魂托梦诉冤、托梦示警、梦中现身复仇、借梦提供破案线索等情节模式。《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刘备梦到关羽托梦复仇,第七十八回曹操梦到梨树神索命,第七十八回曹操梦伏皇后等冤魂索命,第八十五回玄德梦关公、张飞。
  2 重梦:二人同梦
  重梦,往往是二人同梦,亦起源于《左传》:一是襄公十八年荀偃与巫皋同梦于厉公,二是孔成子与史朝梦康叔语同语于二人。二人同梦,被古典小说借鉴。二人同梦不仅是《搜神记》、《广异记》、《聊斋志异》等志异小说最为普遍的叙梦类型,而且在章回历史演义小说的杰出代表《三国演义》中亦有显著体现。例如:第七十七回关羽死后,随军司马王甫在麦城梦见关羽浑身血汗立于前。几乎同时,刘备在成都也梦见关羽遇害。
  3 凶梦:亡国亡身梦
  凶者,恶也,凶梦,噩梦,恶兆也。凶梦在小说中表现为亡国与亡身梦两种类型。曹操梦三马同槽,预示曹魏将为司马氏代而取之;后主梦成都翠屏山崩倒,暗示蜀国即将灭亡;孙休梦乘龙升天回首不见龙尾,暗喻吴国不继而亡。亡身梦诸如董承梦杀曹操,应验己身;玄德梦神人以铁臂击其臂,验在庞统;关公梦大黑猪咬其足而杀之,是后来关羽出麦城突围,被吴兵用长钩套索绊倒被俘遇害现实场景的预演;曹操暮年多做噩梦,表现出曹操神情恍惚、精力衰退的精神状态,而梦到梨树神、伏皇后等冤魂索命,乃不久于人世之恶兆;魏延梦头生两角,杀身之祸将降临于斯人也;邓艾梦登高望汉足下涌出泉水、钟会梦千蛇来咬、何晏梦青蝇集于鼻上,预示行将就木。
  4 吉梦:帝王帝兆梦
  吉者,利也,吉梦,即好梦也。龙、日、月、星,皆为吉祥之物,梦中现之,即为吉梦,象征着洪福齐天,更是帝王尊号加身的征兆。《三国演义》继承了这一传统文化观,在尊者、王者出生时,赋予其奇幻而美妙的充满祥瑞之兆的吉梦,预示其将成为帝王,以显示其尊贵的身份。譬如,在陈留王代少帝刘协践帝位之前,描写崔毅梦两红日坠于庄后,预示陈留王将有帝王之命;吴太夫人梦月生策、梦日生权,甘夫人梦仰吞北斗而生禅,皆为帝王诞兆也。
  二 叙梦模式
  《三国演义》中,主要叙梦模式有“梦——应验”、“反占梦法”两种。“梦——应验”叙梦模式,在小说中记述的基本上都是梦验故事,其情节一般是先叙梦,然后是梦中的情节一一应验,梦基本制约着相关情节的发展趋向,起着预叙作用。诸如第七十三回关羽梦猪咬其足,预示其将兵败身亡等情节,故毛宗岗在回前评道:“是早为第七十六回伏线。”他在正文中又批曰:“有事不祥之兆。先主梦臂痛应在庞统,关公梦臂痛应在自身。”毛氏两次明确指出此梦的预叙作用。再如魏延梦头生两角、何晏梦青蝇集于鼻上、邓艾梦中登山、钟会梦千蛇来咬,皆应验杀身之祸于己,这些梦皆有预叙功能。
  “梦——应验”叙梦模式中,“应验”诚为梦之实,但“验梦”并非皆验于己身,或似凶实吉,这与“反说占梦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密切相关。“反说占梦法”,即从反面来解释梦,使小说情节曲折迂回、扑朔迷离。这种叙梦方式大致有三种:一凶梦得吉,二吉梦得凶,三凶梦吉占。凶梦得吉,如甘夫人梦刘备身陷坑内,梦觉告之于夫人,皆以其为凶梦而对泣。罗贯中依照凶梦得吉的反梦理论,详述刘备与袁绍巧于周旋,最终借口率兵赶赴前线“捉拿关羽”而脱身,与关、张会合;吉梦得凶,如董承梦杀曹操,但作者却反而叙之,详尽描写董承诛贼之谋泄露,终被曹操所杀。董卓夜梦一龙罩身,反而为王允、吕布等设计杀死,此谓吉梦得凶;凶梦吉占,乃其对手欲使形势于己方有利而迷惑梦凶者,而作出貌似合理的令人信服的吉梦阐释。如赵直占魏延头生二角之梦,明知魏延此梦为亡身的凶梦,诚如对费 所言:“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有刀,其凶甚也!”但为了稳定魏延之心,使其放松警惕,就将凶梦吉占,谓魏延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果赚得魏延心欢喜,警惕之心顿消,轻易地被马岱所杀。事实证明,魏延“头上忽生二角”梦,确为凶梦而非吉梦。
  三 叙梦功能
  《三国演义》关于梦境的描写,在结构上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起着预叙作用,制约着后文情节的发展趋势,称之为“伏笔”。曹操、孙休、刘禅等人的亡国梦,关羽、魏延、钟会、何晏等人的亡身梦,皆先有梦作铺垫,随着情节的发展,其国运人命围绕着梦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尽头,最终现实成就了梦想。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因而梦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预见性的梦又加速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即催化情节的深入展开。
  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主要人物的相关梦,是凸显其主要性格的有效手段。就此而言,曹操的相关梦境,非常突出地刻画了他的“奸雄”之性格特征。曹操梦三日对照,即断定不可与孙权争雄,立即答应东吴罢兵言和而回师,足显示其远见卓识与权变能力,其雄才大略跃然纸上;曹操以梦中好杀人掩饰梦觉杀好人的卑鄙行为,其性格中的“奸诈”与“猜疑”的两面性昭然若揭;董卓夜梦一龙罩身,信以为真,认为自称天子的时机已到,许诺貂蝉为贵妃,许诺吕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欣然回宫“受禅”,足见其怀不臣之心已久。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就此论而言,此梦暴露出董卓欺主、叛逆的性格特征,与前文第三回所描写的董卓“常有不臣之心”遥相呼应。   四 梦的文化意蕴
  《三国演义》继承了史书《左传》“实施道德劝诫和宣扬天命观”的叙梦主旨,罗贯中在小说中浓墨重彩,着意描写了一系列彰显浓厚道德说教色彩、充斥着宿命论的天命观的梦境。此外,传统宗教文化中因果轮回的报应思想渗透于《三国演义》中有关梦境之中。
  1 富有浓厚的道德劝惩色彩
  《三国演义》宣扬的是“尊刘贬曹”的思想观念,罗氏不遗余力,用尽浑身解数,笔讨曹贼,言赞刘备。其中不乏借梦满足自己的道德审美心理,抒发对乱臣贼子的切齿之恨,如小说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国贼行凶杀贵妃”,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董承梦中诛杀曹操的情景。但实与梦反,董承等人谋杀曹操失败而惨死,作者给之以高度的赞扬:“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毛宗岗评之曰:“董承元宵一梦,何其快心!奈此梦不应,可为惋惜!虽然,天地梦薮也,古今梦缘也,人生梦魂也,汉之变而为三国,三国之变而为晋,犹之蕉耳,鹿耳,蝴蝶耳,邯郸与南柯耳。事之真者何必非梦?则事之梦者,何必非真?梦如董承,直谓之真焉可矣。”毛氏一语道破罗贯中详述董承之梦的深刻用意,画龙点睛式地点明了该梦的道德劝惩寓意。而曹操弥留之际,索命之噩梦不断,心神不定,胆战心惊,受尽恐吓之苦,是典型的作恶心虚、恶人恶报。作者意在藉此劝诫世人:莫效此儿形状!其中不免带有浓厚的说教论调,道德劝诫色彩颇为浓厚。
  2 宣扬天命观
  “古典小说中许多梦也以宣扬天命观为宗旨。”毋庸置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日、月、星、龙等皆象征着帝王的尊贵与神圣,小说家常以梦中梦到日、月、星,将帝王的出生涂上神秘化的色彩,从而使得帝王身份合法化——天赐帝王身。《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梦,就宣扬了这种天命不可违的宿命论。如第三回崔毅夜梦两日坠落庄后、董卓梦一龙罩身,皆预兆陈留王将取代少帝而君临天下,后董卓废少帝陈留践位,果应此梦;第三十四回甘夫人生刘禅梦仰吞北斗,“北斗星”乃帝王兆,预示刘禅将有帝王之命;第三十八回孙权之母生孙策时梦月入怀,生孙权时梦日入怀,暗示孙策为江东霸主,孙权继之而为帝王;第六十一回曹操梦三轮红日,暗喻孙权将与刘备、曹氏三足并立为王,鼎足三立是天命,不可强与其争锋;第七十八回曹操梦三马同槽,揭示魏、蜀、吴三国归于晋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三国亡晋朝兴归结为天命使然;第七十三回关羽梦大黑猪咬足,预叙关羽兵败将被杀的场景,旨在强调其必然的死亡命运。在这里,小说之所以以其母梦日、月、星来预示帝王的降临,将孙策、孙权、刘禅成为帝王,关羽战败身亡咸归为天命,既是出于满足读者文学上的审美需求,即增加小说作品的奇幻性,又是为了照顾读者的情绪:不愿看到蜀汉集团及其人物灭亡,但又无可奈何于历史,故将其灭亡归结为不可违的天命而聊以自慰。
  3 渗透果报思想
  “远在小说尚未形成独立文体时,因果报应的思想已成为国人的道德基础,并为儒、道、佛三家所共同张扬。”因果报应,又谓善恶报应,在道教经书《太平经》中已确立了丰富稳定的思想内涵,“善自命长,恶自命短”,提出“承负”说。佛教详细阐发了因果报应,六朝僧人慧远在《三报论》、《明报应论》等文章中,发挥了“现报”“生报”“后报”理论,对当时及后世文学尤其是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国演义》在叙梦中渗透了佛教的“现报论”思想,所谓“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现报论”在曹操身上体现得较为显著。曹操平素疑心忡忡,好猜忌,兼嗜杀,不择手段残害忠良,正因为有这个因,才有人、冤魂、甚至神梦中索命的恶果。曹操被董承梦中诛杀、梦中杀好人、梦被梨树神杀、三马同槽而食、伏皇后等冤魂索命、屋后男女长哭不止,等等,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的现报论思想在曹操身上的体现。董卓是个人神共怒的杀人魔王,祸国殃民,罪行累累,招致横尸街头的恶果。董卓梦一龙罩其身,貌似吉梦,实为凶梦,龙非己为帝王之兆,乃将为帝王所降服之兆,乃董卓咎由自取,自食恶果。关公、魏延、钟会等武将平生疆场杀戮过重,罪孽深重,因此才有后来亡身噩梦,这同样符合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说。
  “《三国演义》以梦写心,以梦写人,梦即故事,故事即梦。”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蜂拥在历史舞台上,他们或为帝王梦,或织将相梦,或做王侯梦。三国英雄人物各怀梦想,在这段历史的舞台上,书写了一篇篇梦幻般的人物自传。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成就美梦皆大欢喜,或噩梦降临化为南柯一梦。这些梦境的描写,延长了情节长度,完善情节结构,催化与推动了情节的发生、发展,强化或突出了人物性格特征。在光怪陆离不同类型的梦境叙述中,中国梦文化的奇幻光芒、厚重的文化色彩熠熠生辉,熏陶着千载以下的历代读者。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3] 陈才训:《源远流长——论〈春秋〉〈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万晴川:《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学教程》,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
  [5] 宦书亮:《〈三国演义〉梦系统解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莹雪,女,1979—,河南襄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写作教学、明清小说,工作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及其英译本的个案研究中,英汉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有较大差异。汉语句子围绕话题展开,主位变换频繁,形式看似松散,意义却紧密相连;而在英译文中,则以主谓为主干,其他成分围绕主干层层搭架,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严密。另外,汉语中的人称主语在英语中常被转换为物称主语。这些差异不仅反映出汉英句法“流散型”与“聚集型”、“人称”与“物称”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东西方
期刊
摘要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自由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其后期作品《蜜蜂组诗》,浅谈了她笔下的“蜜蜂”式女性世界,在分析其创作脉络和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讨论了普拉斯对于女性世界的关注和对女性处境的同情与忧虑。  关键词:西尔维娅·普拉斯 蜜蜂组诗 女性世界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1962年2月11日清晨,西尔维娅·普拉斯为孩子们准备了早餐之后,拧开
期刊
摘要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母题。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是中西方戏剧大家,《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二人爱情婚姻方面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读两剧,分析中西方婚恋观的异同。  关键词:关汉卿 莎士比亚 《拜月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拜月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
期刊
摘要 阮籍和陶渊明作为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家世背景以及人生遭际、理想抱负极为相似,对阮、陶二人的诗作加以具体分析,可见阮籍《咏怀诗》的创作题材、表达内容、艺术风格对陶渊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陶渊明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五言《咏怀诗》82首代表其最
期刊
摘要 登高意象作为创作主体情感抒发的一种艺术表现模式,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登高意象肇端于《诗经》,此时它具备了抒发念亲怀远情怀、展现英雄形象的艺术表现功能。登高意象的最终定型是在战国时期,它已超越了《诗经》中于生活实景或兴象中表现念亲情感的阶段,而融入进生命意识的内蕴,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内涵与更为深刻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登高意象 《诗经》 战国 先秦 屈原 宋玉  中
期刊
摘要 傅玄散文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议论政事往往能切中时弊,提出合理的举措。其散文有善于辩难的特点,论据充分,条理井然,逻辑严密,注重营造文章的语势,读来有透彻淋漓之感。散文风格雅正矜持,散文语言质朴如汉魏,形式繁复又开太康繁缛之新风。在魏、晋文风之间,傅玄是一个渐变的过渡。  关键词:傅玄 散文 语势 繁缛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晋书》傅玄本传记载
期刊
摘要 刘商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兼画家,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大历、贞元时期。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刘商的诗歌风格进行探讨,剖析其真挚的情感、深婉的意蕴,从而使读者全面认识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中唐 刘商 诗歌 个性 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刘商,字子夏,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兼画家。《唐才子传》称其“乐府歌诗,高雅殊绝。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仍
期刊
摘要 《诗经》产生于少禁忌的周代,铸就了《诗经》中崇尚专一、自由及必要约束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篇的详细解读,重温了远古时期人类真挚、纯真的爱情生活,并以此呼吁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关键词:《诗经》 爱情 婚姻 自由 忠贞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年间305篇诗歌
期刊
摘要 陈三立诗的苦雨意象关心民生疾苦,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而喜雨意象祈盼风调雨顺、久旱甘霖,显示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超越一己之哀乐的救世情怀。  关键词:散原诗 苦雨意象 喜雨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雨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种审美意象。雨本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但一经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点染,化合了诗人的审美感情
期刊
摘要 儒家文化认为,夫妇之道乃人伦之起始、王化之根基,并认为,惟有齐小家才能治大家,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在其系统专门的女教论著《女诫》中亦阐述了类似的观点。本文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入手,从宏观的文化视角着眼,分析班昭儒家正统夫妇观的思想根源及其蕴含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班昭 《女诫》 儒家正统夫妇观 阴阳 夫妇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