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出版界似乎是属于策划人的,那几年大量作家、学者进入民营出版的队列,开启了畅销书时代,经管类、励志类席卷各书店最显耀的位置,后来兴起的国学热、史学热,数量惊人的销量不免让人觉得全民阅读的时代来临了,有媒体将这种现象总结为“我们的阅读,经历了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嬗变”,虽然我并不认同阅读有所谓的精英模式,或大众模式,但不可否认那是一个有策划就会有销量的时代。华文天下总编辑杨文轩回忆道,“那个时代,是可以凭借个人眼光和感觉创造奇迹的”,“很多人刚开始帮别人翻译、组稿,后来自己就去尝试投资,做几本书。整个书业的创造力很活跃,然后会有一本书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奇迹出现,有的人一本书就能赚上百万”。
品牌化出版
策划在艺术出版领域同样受用,对2000年之后读美院的我来说,印象深刻的出版社并不是像人民美术出版社这种老牌的艺术出版机构,而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样一家“非专业”的出版社。
2000年9月,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从事人文、社科、经管类精品图书的策划。公司成立不久,北京贝贝特就陆续策划了“雅典娜思想译丛”、“插图珍藏本系列”、“贝贝特艺术广场”等系列丛书,从而搭建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图书出版的框架。
这些出版物更加侧重艺术的普及和教育,以至于一些严苛的读者颇有微词,“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美术理论书籍出得不够好,精美的包装、沉重的手感,但基本属于外表精美华丽,内在有些粗糙空洞,不客气地说,好几本国外名家美术理论都给人以编者对书籍内容的忽视之感,虽说走图文并茂的精品路线,但书中那些美丽的名画大多数时候跟书本身的内容相距甚远,颇有胡乱充数之感”。针对此问题,北京贝贝特专门负责艺术图书的编辑也坦言,由于公司初创时期商业压力较大,走了旧书翻版的捷径,如今回头看不免汗颜。虽然仍有诸多不足,但在新世纪之初能如此规模、相对系统的引进国外艺术理论著作也算是有远见之举。
后来该社陆续出版的“电影馆”、“影像阅读”、“艺术文库”、“艺术新阅读”等丛书为其赢得了大批粉丝,有些读者甚至恍然发现自己书架上有三分之一的书都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就连陈丹青都是在与其合作了《退步集》后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幸运。2010年北京贝贝特推出了全新文化品牌“理想国”,明确以人文、艺术类图书出版为核心,梁文道称之为“文人的共同体”,体现了以作者为核心的出版理念。
北京贝贝特的成功与其创立者呼延华密不可分,2003年6月呼延华又创立了北京朗朗书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隶属于人民大学出版社,从事人文类精品图书策划,专注于艺术及艺术史论、学术思想、大众文化等三个图书出版序列。成立之初的几年里就推出了“西方艺术史论丛书”、“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先锋批评文丛”、“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译丛”、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文丛”等系列丛书。2004年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共20册,各分册作者均为各时期美术史专家,是当时国内首部权威的世界美术史著作。2013年底,这一套书的中国美术史部分再版,显然朗朗书房近几年在艺术出版领域的并没有什么大动作,远不如刚成立之初来的那么生猛。
同样令人惋惜的还有湖南美术出版社,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与国外出版机构进行版权贸易,率先引进了法国午夜出版社的《实验艺术丛书》,由于全套书都采用了白色封面,在圈内有白皮书之称。自1992年起,该丛书以每年3本的数量持续出版,止步于新千年的第一年。可以说,白皮书奠定了湖南美术出版社在艺术理论接的江湖地位,只是艺术理论的引进出版的先期优势并没有延续下来。
逃离体制内
在世纪初的畅销书时代,不论是做书人还是读书人都被那些经管类畅销书鼓动得热血沸腾,许多体制内的编辑、策划人纷纷辞掉铁饭碗踏入创业的狂潮。但是民营出版想要成为正规的出版社或者合法申请书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不得不与国有出版社合作——购买书号,虽然卖书号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但是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营出版企业就像国有出版社的编辑部,而国有出版社就是他们的书号管理方,不可否认民营出版的兴起与利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艺术出版压根就不是一个赚钱的活儿,在业内大家公认的就是出艺术类图书就等于赔钱。随着出版社改制转企、集团化之后,利润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唯一的标准。出版社自主投资出版艺术类图书未必能够收回成本,一方面艺术类出版物销量本身就不大,另一方面艺术类出版物在制作上通常比较考究,成本也高。作为社长,如果冒险投资艺术类出版物,如果效益不好很有可能面临下课,“协作出版”也就是所谓的卖书号,虽是比较保守的做法,但最起码可以生存。这也直接导致了艺术类出版物大多数为画册、访谈,销量不错的“旧书”的再版,是现实也是无奈。
蜜蜂出版的创始人张业宏曾是经管类畅销书策划者之一,一个心怀创业梦的出版人,膨胀过、矛盾过,最终他选择大多数出版人不愿触碰的艺术出版。有时候张业宏会觉得在这个时代做出版特别悲哀,“这种感觉在早些年特别强烈,我们这个时代的出版人给社会留下的大多都是垃圾,我在地方图书馆看到这些垃圾,而好的东西却未能进入图书馆,当时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看到他爸爸出的都是这些书,我将无言以对”。就在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张业宏毅然决然论斤卖掉了之前自己买的、朋友送的、自己出的财经类的书——5吨,转身投向艺术的阵营。他卖掉房子作为创业基金,成立了蜜蜂出版,开设了蜜蜂书店,当时许多朋友跟张业宏说这是死路一条,如今他的蜜蜂出版越做越好,书店还开了第二家。
作为一家民营出版机构,蜜蜂同样需要将出版合法化,张业宏选择了与国内的金城出版社合作,在此之前,金城出版社从未出版过艺术类的书,随着《当代艺术》系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出版物《碧山》等书在业内逐渐积聚影响力,大家也开始对金城出版社有所认识。
像蜜蜂这样勇于试水艺术出版的民营出版机构还太少,而在艺术出版领域的空白还很多,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蜜蜂来传播艺术。
品牌化出版
策划在艺术出版领域同样受用,对2000年之后读美院的我来说,印象深刻的出版社并不是像人民美术出版社这种老牌的艺术出版机构,而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样一家“非专业”的出版社。
2000年9月,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从事人文、社科、经管类精品图书的策划。公司成立不久,北京贝贝特就陆续策划了“雅典娜思想译丛”、“插图珍藏本系列”、“贝贝特艺术广场”等系列丛书,从而搭建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图书出版的框架。
这些出版物更加侧重艺术的普及和教育,以至于一些严苛的读者颇有微词,“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美术理论书籍出得不够好,精美的包装、沉重的手感,但基本属于外表精美华丽,内在有些粗糙空洞,不客气地说,好几本国外名家美术理论都给人以编者对书籍内容的忽视之感,虽说走图文并茂的精品路线,但书中那些美丽的名画大多数时候跟书本身的内容相距甚远,颇有胡乱充数之感”。针对此问题,北京贝贝特专门负责艺术图书的编辑也坦言,由于公司初创时期商业压力较大,走了旧书翻版的捷径,如今回头看不免汗颜。虽然仍有诸多不足,但在新世纪之初能如此规模、相对系统的引进国外艺术理论著作也算是有远见之举。
后来该社陆续出版的“电影馆”、“影像阅读”、“艺术文库”、“艺术新阅读”等丛书为其赢得了大批粉丝,有些读者甚至恍然发现自己书架上有三分之一的书都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就连陈丹青都是在与其合作了《退步集》后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幸运。2010年北京贝贝特推出了全新文化品牌“理想国”,明确以人文、艺术类图书出版为核心,梁文道称之为“文人的共同体”,体现了以作者为核心的出版理念。
北京贝贝特的成功与其创立者呼延华密不可分,2003年6月呼延华又创立了北京朗朗书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隶属于人民大学出版社,从事人文类精品图书策划,专注于艺术及艺术史论、学术思想、大众文化等三个图书出版序列。成立之初的几年里就推出了“西方艺术史论丛书”、“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先锋批评文丛”、“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译丛”、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文丛”等系列丛书。2004年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共20册,各分册作者均为各时期美术史专家,是当时国内首部权威的世界美术史著作。2013年底,这一套书的中国美术史部分再版,显然朗朗书房近几年在艺术出版领域的并没有什么大动作,远不如刚成立之初来的那么生猛。
同样令人惋惜的还有湖南美术出版社,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与国外出版机构进行版权贸易,率先引进了法国午夜出版社的《实验艺术丛书》,由于全套书都采用了白色封面,在圈内有白皮书之称。自1992年起,该丛书以每年3本的数量持续出版,止步于新千年的第一年。可以说,白皮书奠定了湖南美术出版社在艺术理论接的江湖地位,只是艺术理论的引进出版的先期优势并没有延续下来。
逃离体制内
在世纪初的畅销书时代,不论是做书人还是读书人都被那些经管类畅销书鼓动得热血沸腾,许多体制内的编辑、策划人纷纷辞掉铁饭碗踏入创业的狂潮。但是民营出版想要成为正规的出版社或者合法申请书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不得不与国有出版社合作——购买书号,虽然卖书号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但是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营出版企业就像国有出版社的编辑部,而国有出版社就是他们的书号管理方,不可否认民营出版的兴起与利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艺术出版压根就不是一个赚钱的活儿,在业内大家公认的就是出艺术类图书就等于赔钱。随着出版社改制转企、集团化之后,利润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唯一的标准。出版社自主投资出版艺术类图书未必能够收回成本,一方面艺术类出版物销量本身就不大,另一方面艺术类出版物在制作上通常比较考究,成本也高。作为社长,如果冒险投资艺术类出版物,如果效益不好很有可能面临下课,“协作出版”也就是所谓的卖书号,虽是比较保守的做法,但最起码可以生存。这也直接导致了艺术类出版物大多数为画册、访谈,销量不错的“旧书”的再版,是现实也是无奈。
蜜蜂出版的创始人张业宏曾是经管类畅销书策划者之一,一个心怀创业梦的出版人,膨胀过、矛盾过,最终他选择大多数出版人不愿触碰的艺术出版。有时候张业宏会觉得在这个时代做出版特别悲哀,“这种感觉在早些年特别强烈,我们这个时代的出版人给社会留下的大多都是垃圾,我在地方图书馆看到这些垃圾,而好的东西却未能进入图书馆,当时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看到他爸爸出的都是这些书,我将无言以对”。就在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张业宏毅然决然论斤卖掉了之前自己买的、朋友送的、自己出的财经类的书——5吨,转身投向艺术的阵营。他卖掉房子作为创业基金,成立了蜜蜂出版,开设了蜜蜂书店,当时许多朋友跟张业宏说这是死路一条,如今他的蜜蜂出版越做越好,书店还开了第二家。
作为一家民营出版机构,蜜蜂同样需要将出版合法化,张业宏选择了与国内的金城出版社合作,在此之前,金城出版社从未出版过艺术类的书,随着《当代艺术》系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出版物《碧山》等书在业内逐渐积聚影响力,大家也开始对金城出版社有所认识。
像蜜蜂这样勇于试水艺术出版的民营出版机构还太少,而在艺术出版领域的空白还很多,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蜜蜂来传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