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合唱团:用生命汇聚《我爱你中国》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6月,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又被网友称为“清华学霸合唱团”)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演唱《我爱你中国》,感动了无数观众。合唱团中,既有“两弹一星”功臣,也有飞机设计师,还有土木工程师。
  72.3岁,这是合唱团成员的平均年龄。因为患病,主唱黄雅岚的眼睛近于失明,登上舞台时需要人搀扶。而《我爱你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就是这样一个合唱团、这样一支老歌,却唱哭了无数观众。因为歌唱时,他们流露出一种感情—满足而感恩。
  “我们唱歌时要调动的感情是不用教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大家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奉献大半生,都从青涩的年轻人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歌一唱起来,一生的情感就涌出来了。我们要对祖国说的话,都在这首歌里。我想,观众‘听哭了’的原因,不是我们唱得多么动听、咬字多么准确,而是大家体会到了歌声里的那份情。我们的声音不专业,但感情‘很专业’。”团长刘西拉说。
  “我们毕业的时候,没人要求留在大城市……有时候大家出去慰问演出,在火车上看到路过的山川河流,聊着聊着就回忆起了往事。说的人语气平静,听的人已经流下眼泪。”
  之前多年的历练,让他们成为各领域的资深专家,合唱团也因此成为“卧虎藏龙”之地。刘西拉说:“既然我们从国家学习了知识,就要用我们的知识报效祖国。前几天我跟爱人陈陈讲,如果让我们有机会再过一辈子,是不是一定比这辈子过得精彩?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你可能赶不上中国这样巨大的变化,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光是享福,也包括吃苦。”
  2017年3月,《出彩中国人》栏目组到上海挑选选手,上海交大推荐了刘西拉夫妇。刘西拉对导演说:“如果有兴趣,我带你去见一群人。每周六下午他们都聚到一起排练。”这群人就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团员。
  刘西拉向导演介绍的第一个人,是合唱团的首席小提琴手程不时。程不时的少年时光是在逃难中度过的。从济南到广西,一路上日军的飞机从他头顶呼啸而过,不断投下炸弹,他的身边是无数的残肢断臂。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程不时成为我国第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常坐在副驾驶室跟着试飞员试飞。前几年研发中国第三代客机C919时,程不时被聘为项目组专家组成员。2017年5月,C919试飞成功,87岁的程不时来到一架无数次成功试飞却始终没有投入商业生产的运-10前,摸着飞机泪眼婆娑。当人们问起这段经历时,他说:“大型运输机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研制工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免不了要走一段弯路。”
  還有合唱团的张利兴和朱凤蓉这对将军夫妇。两人从清华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基地工作。马兰基地有句俗话:八百里瀚海无人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因为食材太缺乏,他们就从老家带了鸡蛋到马兰孵出小鸡,再让鸡下蛋。而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借不到资料,要查阅资料,得坐一天汽车和三天四夜火车赶去北京。2016年,74岁的张利兴才从马兰返回上海老家。“他们是‘两弹一星’功臣,为中国核试验事业奉献了一生。”刘西拉说,“谈起来,这不仅仅是一群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他们这辈子很精彩,但也有人看起来如此平凡。”
  1 9 9 7年,刘西拉的一伙老同学要组织入学40周年庆,却找不到一位叫孙勤梧的同学,他和大家已经失联了整整35年。后来,终于查到他在新疆伊犁建筑总公司做总工程师。“我们非常高兴,让他一定要来参加同学会。孙勤梧回答:‘能见到大家真高兴啊!但我要来得先坐汽车到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到北京,来回得一个多礼拜。我现在还没退休,重任在身,实在走不开啊。’大家建议他坐飞机。他说:‘说出来你们别笑话,我还真没那么多钱坐飞机。’我们就全体捐钱给他买机票,让他一定要来。看到那张机票时,他热泪盈眶。”
  聚会那天,刘西拉见到了孙勤梧。“他比别的同学显得衰老得多,满头白发。当时很多同学带了家属,聚餐时我们坐了几十桌,最中间的一个桌子坐着班里最优秀的同学,有工程院院士、中国贸促会会长、知名教授……这一桌最中间的位子谁来坐?大家说‘孙勤梧,你来坐。你当时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结果你去了,这一去就干了一辈子’。”
  当然,合唱团团长刘西拉也是这代人中出色的一员。他生在重庆。“人生最早的记忆是被舅舅夹在胳肢窝下逃难,看到黑黢黢的防空洞里一张张惨白的脸。我知道,中国软弱就要挨打。”抗战胜利后,他进入济南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从小就是学霸,后来进入清华大学读书,结识了妻子陈陈。
  毕业后,刘西拉被分配到了四川省的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我到了第一线,和工人一样背水泥、砌砖。那时候大三线有大量工程要建,极缺木材,我负责的项目组就用离心机做出管结构材料,在四川盖了200多万平方米厂房,节约了大量木材。‘文革’结束后,这个项目拿到了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刘西拉和陈陈双双获得留学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对公派留学的夫妻。出国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找到他说:“你们要在美国一流大学拿个博士学位回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培养的这批人才怎么样。”
  “我们去了,国外的人很奇怪—他们觉得共产党是不允许夫妻一起留学的,怕出去就不回国了。那时过得也苦。我们每天早上带个三明治到学校,就是面包夹几片菜叶子、几片香肠,傍晚才回家做顿饭,饭后休息一会儿再折回学校,学到午夜1点,天天如此。”
  只用了3年多时间,两人就攻下了硕士、博士学位,陈陈还获得了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国际奖学金,刘西拉拿到了1985年美国土木工程结构研究奖—雷曼·瑞斯科学研究奖。回国后,两人教了几十年书。
  刘西拉说:“我曾在基层跟着工人摸爬滚打13年,也曾到美国留学。哪个更重要?我的看法是前者更重要。我真正懂得工程是在基层。我曾跟一位美国的土木工程界权威辩论,我问他:‘你尝过水泥的味道吗?你砌过砖吗?’对方哑然。我尝过水泥的味道,也砌过砖。那位教授本来很傲慢,但此后对我客气有加。有技术的人只要碰几句话,就知道对方的水平,就像武林高手过招。”
  基层生活也影响了刘西拉的性格:“12个人抬一个石板,只能有一个人指挥。指挥的人多了,就容易砸伤人,所以必须听我的。这时候他们会讲‘刘西拉非常独裁’。我说:‘这个时候就是没有民主的,等石板拉上去放平了,你们有意见再提。’”
  现在也有人说他“太霸道”。“我们的合唱团老头老太太非常多,在家都是‘祖宗’,都是他们指挥别人。老人耳朵都有点背,讲话声音大。排练时我在上面讲,下面哇啦哇啦说。我‘啪’一拍桌子,大吼一声:‘爷爷们!奶奶们!’下面就都安静了。”
  “我们这一代人也真都成了爷爷奶奶了。老了,看起来也没有多少光环,过得很简单,但我们感觉到了幸福。我们眼看着祖国走到了世界的中央,我们参与了祖国的发展。‘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就够了。”
其他文献
2006年,“立白杯”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获奖演员、颁奖嘉宾等各路名角纷纷到场,观众也是座无虚席,现场相当火爆。姜昆应邀担任这台晚会的主持人。  导演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魔术,就是由戴志诚、赵亮和两个魔术演员共同排演的“大變活人”。魔术师在“铺平垫稳”交代清楚之后,便把人一个一个地“变”走。前面很顺利,三个人都被“变”走了,最后舞台上就剩一个戴志诚。  按照节目的安排,姜昆应该走
期刊
不经意间,我已年届75。这两年我的脾气反而变大了,好像不大符合世人所谓的“越老越和顺”。而且,据说我“凶”起来,说话杀气腾腾的。如此这般,自然会遭到我的老婆大人毫不客气的吐槽。反观我这位老婆大人呢,不说与我旗鼓相当,发起脾气来至少毫不示弱,局外人简直难以想象。  从前我曾含含糊糊地提到过,我和我的老婆并非一个弄堂里的青梅竹马,甚至不是门当户对—如果写小说,倒是很有挖头的。我是个十足的下里巴人(并非
期刊
风和日丽的日子,如果你在吉林松花江畔闲逛,会被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吸引:草地上,硕大的滑翔伞摊开着,红艳耀眼;滑翔伞的一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全身户外装扮,精神矍铄。只见她动作娴熟地牵引伞绳,迎着风小步快跑,伞翼兜满风在她身后飘起,好像神奇的翅膀。她两腿收起,滑翔伞带着她像一只大鸟一样忽忽悠悠地飞向远处。围观者赞叹不已:“这老太太,可真棒!”  这位老人叫李佳新,今年69岁。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眼看上去,二维码就是由一些黑点、线条、方框组成的一个正方形图案,很难看出其中有什么逻辑。但其实,二维码本质上是通过一种固定的计算方式,由一段文本信息转化而成的一张能够被识别的图片。  二维码可以分为功能区和编码区,功能区主要用于定位,编码区才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在功能区中,不同的图形也有不同的作用,如位置探测图形、定位图形、校正图形;编码区则包括格式
期刊
那时我才19岁,精神上极度空虚,靠着杂耍表演(我们美其名曰“杂耍表演艺术家”)勉强度日。那时,生活是孤独寂寞的,社会圈子也非常狭小,我渴望更多的东西。那时的日子对我来说,没有浪漫,没有快乐,没有任何美好可言。忽然,8月的一个晚上发生了一件事。  我们在郊区的一家剧院演出,我站在幕布后等待上台。当时一家剧团的女孩们正在台上跳舞,其中一个女孩滑倒了,其他人都在笑她。她的头发呈咖啡色,眼睛大大的,是褐色
期刊
苏轼同佛印禅师交情很深。一天,苏轼坐在蒲团上,覺得身心清静,很有境界,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他把这首诗送去给佛印禅师,等着佛印禅师大大称赞他一番。没想到,佛印禅师在上面写了一个“屁”字就又给他送了回来。苏轼很生气,马上坐船过江去找佛印禅师理论。到了寺院门口,他看到门没开,门口却贴着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看到后很惭愧,觉得自己的功
期刊
2018年1月18日,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在他普罗旺斯的居所附近的医院去世。  很多人对普罗旺斯的最初幻想,是由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系列书籍引发的:清晨睁眼便沐浴着斜射入窗的暖阳,远处是乡下的农场和葡萄园,还有蔚蓝海岸的色彩和淡淡的薰衣草香。而彼得·梅尔最初对普罗旺斯的向往,大概是由英国的坏天气引发的。英国漫长灰暗的冬日和雾气弥漫的夏季,阴时密云压顶,晴时阴霾蔽日,“让人很难想象同一时节的普罗旺
期刊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團的习惯。青团是将浆麦草或艾草捣烂后挤压出汁,然后将其与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制作的。团子的馅心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坯制好后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闻上去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的人们以炒米作团,以线穿之,或大或小,用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
期刊
简·奥斯丁故居  英国汉普郡的乔顿村,是简·奥斯丁在她生命的最后八年居住的地方。直到现在,她曾居住的那所旧宅仍保留着她生活的那个时期特有的简朴风格。住在乔顿村的时候,奥斯丁每天早上9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厨房,开始准备早餐。在起居室的三角桌上,她完成了对《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最后的修改、整理工作。当灵感来袭时,无论她正在做什么,都会第一时间回到她的工作台前,记录下她的想法。  约翰·济慈故居  
期刊
2018年2月4日,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在卫津路校区举行。这场普通的毕业典礼格外受人关注,因为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4年。  “开挂”的人生让人惊叹  作为毕业生发言代表,81岁的薛敏修这样说:“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我要感谢天津大学给了我这样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