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6月,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又被网友称为“清华学霸合唱团”)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演唱《我爱你中国》,感动了无数观众。合唱团中,既有“两弹一星”功臣,也有飞机设计师,还有土木工程师。
72.3岁,这是合唱团成员的平均年龄。因为患病,主唱黄雅岚的眼睛近于失明,登上舞台时需要人搀扶。而《我爱你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就是这样一个合唱团、这样一支老歌,却唱哭了无数观众。因为歌唱时,他们流露出一种感情—满足而感恩。
“我们唱歌时要调动的感情是不用教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大家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奉献大半生,都从青涩的年轻人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歌一唱起来,一生的情感就涌出来了。我们要对祖国说的话,都在这首歌里。我想,观众‘听哭了’的原因,不是我们唱得多么动听、咬字多么准确,而是大家体会到了歌声里的那份情。我们的声音不专业,但感情‘很专业’。”团长刘西拉说。
“我们毕业的时候,没人要求留在大城市……有时候大家出去慰问演出,在火车上看到路过的山川河流,聊着聊着就回忆起了往事。说的人语气平静,听的人已经流下眼泪。”
之前多年的历练,让他们成为各领域的资深专家,合唱团也因此成为“卧虎藏龙”之地。刘西拉说:“既然我们从国家学习了知识,就要用我们的知识报效祖国。前几天我跟爱人陈陈讲,如果让我们有机会再过一辈子,是不是一定比这辈子过得精彩?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你可能赶不上中国这样巨大的变化,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光是享福,也包括吃苦。”
2017年3月,《出彩中国人》栏目组到上海挑选选手,上海交大推荐了刘西拉夫妇。刘西拉对导演说:“如果有兴趣,我带你去见一群人。每周六下午他们都聚到一起排练。”这群人就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团员。
刘西拉向导演介绍的第一个人,是合唱团的首席小提琴手程不时。程不时的少年时光是在逃难中度过的。从济南到广西,一路上日军的飞机从他头顶呼啸而过,不断投下炸弹,他的身边是无数的残肢断臂。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程不时成为我国第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常坐在副驾驶室跟着试飞员试飞。前几年研发中国第三代客机C919时,程不时被聘为项目组专家组成员。2017年5月,C919试飞成功,87岁的程不时来到一架无数次成功试飞却始终没有投入商业生产的运-10前,摸着飞机泪眼婆娑。当人们问起这段经历时,他说:“大型运输机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研制工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免不了要走一段弯路。”
還有合唱团的张利兴和朱凤蓉这对将军夫妇。两人从清华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基地工作。马兰基地有句俗话:八百里瀚海无人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因为食材太缺乏,他们就从老家带了鸡蛋到马兰孵出小鸡,再让鸡下蛋。而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借不到资料,要查阅资料,得坐一天汽车和三天四夜火车赶去北京。2016年,74岁的张利兴才从马兰返回上海老家。“他们是‘两弹一星’功臣,为中国核试验事业奉献了一生。”刘西拉说,“谈起来,这不仅仅是一群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他们这辈子很精彩,但也有人看起来如此平凡。”
1 9 9 7年,刘西拉的一伙老同学要组织入学40周年庆,却找不到一位叫孙勤梧的同学,他和大家已经失联了整整35年。后来,终于查到他在新疆伊犁建筑总公司做总工程师。“我们非常高兴,让他一定要来参加同学会。孙勤梧回答:‘能见到大家真高兴啊!但我要来得先坐汽车到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到北京,来回得一个多礼拜。我现在还没退休,重任在身,实在走不开啊。’大家建议他坐飞机。他说:‘说出来你们别笑话,我还真没那么多钱坐飞机。’我们就全体捐钱给他买机票,让他一定要来。看到那张机票时,他热泪盈眶。”
聚会那天,刘西拉见到了孙勤梧。“他比别的同学显得衰老得多,满头白发。当时很多同学带了家属,聚餐时我们坐了几十桌,最中间的一个桌子坐着班里最优秀的同学,有工程院院士、中国贸促会会长、知名教授……这一桌最中间的位子谁来坐?大家说‘孙勤梧,你来坐。你当时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结果你去了,这一去就干了一辈子’。”
当然,合唱团团长刘西拉也是这代人中出色的一员。他生在重庆。“人生最早的记忆是被舅舅夹在胳肢窝下逃难,看到黑黢黢的防空洞里一张张惨白的脸。我知道,中国软弱就要挨打。”抗战胜利后,他进入济南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从小就是学霸,后来进入清华大学读书,结识了妻子陈陈。
毕业后,刘西拉被分配到了四川省的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我到了第一线,和工人一样背水泥、砌砖。那时候大三线有大量工程要建,极缺木材,我负责的项目组就用离心机做出管结构材料,在四川盖了200多万平方米厂房,节约了大量木材。‘文革’结束后,这个项目拿到了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刘西拉和陈陈双双获得留学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对公派留学的夫妻。出国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找到他说:“你们要在美国一流大学拿个博士学位回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培养的这批人才怎么样。”
“我们去了,国外的人很奇怪—他们觉得共产党是不允许夫妻一起留学的,怕出去就不回国了。那时过得也苦。我们每天早上带个三明治到学校,就是面包夹几片菜叶子、几片香肠,傍晚才回家做顿饭,饭后休息一会儿再折回学校,学到午夜1点,天天如此。”
只用了3年多时间,两人就攻下了硕士、博士学位,陈陈还获得了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国际奖学金,刘西拉拿到了1985年美国土木工程结构研究奖—雷曼·瑞斯科学研究奖。回国后,两人教了几十年书。
刘西拉说:“我曾在基层跟着工人摸爬滚打13年,也曾到美国留学。哪个更重要?我的看法是前者更重要。我真正懂得工程是在基层。我曾跟一位美国的土木工程界权威辩论,我问他:‘你尝过水泥的味道吗?你砌过砖吗?’对方哑然。我尝过水泥的味道,也砌过砖。那位教授本来很傲慢,但此后对我客气有加。有技术的人只要碰几句话,就知道对方的水平,就像武林高手过招。”
基层生活也影响了刘西拉的性格:“12个人抬一个石板,只能有一个人指挥。指挥的人多了,就容易砸伤人,所以必须听我的。这时候他们会讲‘刘西拉非常独裁’。我说:‘这个时候就是没有民主的,等石板拉上去放平了,你们有意见再提。’”
现在也有人说他“太霸道”。“我们的合唱团老头老太太非常多,在家都是‘祖宗’,都是他们指挥别人。老人耳朵都有点背,讲话声音大。排练时我在上面讲,下面哇啦哇啦说。我‘啪’一拍桌子,大吼一声:‘爷爷们!奶奶们!’下面就都安静了。”
“我们这一代人也真都成了爷爷奶奶了。老了,看起来也没有多少光环,过得很简单,但我们感觉到了幸福。我们眼看着祖国走到了世界的中央,我们参与了祖国的发展。‘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就够了。”
72.3岁,这是合唱团成员的平均年龄。因为患病,主唱黄雅岚的眼睛近于失明,登上舞台时需要人搀扶。而《我爱你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就是这样一个合唱团、这样一支老歌,却唱哭了无数观众。因为歌唱时,他们流露出一种感情—满足而感恩。
“我们唱歌时要调动的感情是不用教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大家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奉献大半生,都从青涩的年轻人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歌一唱起来,一生的情感就涌出来了。我们要对祖国说的话,都在这首歌里。我想,观众‘听哭了’的原因,不是我们唱得多么动听、咬字多么准确,而是大家体会到了歌声里的那份情。我们的声音不专业,但感情‘很专业’。”团长刘西拉说。
“我们毕业的时候,没人要求留在大城市……有时候大家出去慰问演出,在火车上看到路过的山川河流,聊着聊着就回忆起了往事。说的人语气平静,听的人已经流下眼泪。”
之前多年的历练,让他们成为各领域的资深专家,合唱团也因此成为“卧虎藏龙”之地。刘西拉说:“既然我们从国家学习了知识,就要用我们的知识报效祖国。前几天我跟爱人陈陈讲,如果让我们有机会再过一辈子,是不是一定比这辈子过得精彩?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你可能赶不上中国这样巨大的变化,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光是享福,也包括吃苦。”
2017年3月,《出彩中国人》栏目组到上海挑选选手,上海交大推荐了刘西拉夫妇。刘西拉对导演说:“如果有兴趣,我带你去见一群人。每周六下午他们都聚到一起排练。”这群人就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团员。
刘西拉向导演介绍的第一个人,是合唱团的首席小提琴手程不时。程不时的少年时光是在逃难中度过的。从济南到广西,一路上日军的飞机从他头顶呼啸而过,不断投下炸弹,他的身边是无数的残肢断臂。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程不时成为我国第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常坐在副驾驶室跟着试飞员试飞。前几年研发中国第三代客机C919时,程不时被聘为项目组专家组成员。2017年5月,C919试飞成功,87岁的程不时来到一架无数次成功试飞却始终没有投入商业生产的运-10前,摸着飞机泪眼婆娑。当人们问起这段经历时,他说:“大型运输机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研制工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免不了要走一段弯路。”
還有合唱团的张利兴和朱凤蓉这对将军夫妇。两人从清华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基地工作。马兰基地有句俗话:八百里瀚海无人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因为食材太缺乏,他们就从老家带了鸡蛋到马兰孵出小鸡,再让鸡下蛋。而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借不到资料,要查阅资料,得坐一天汽车和三天四夜火车赶去北京。2016年,74岁的张利兴才从马兰返回上海老家。“他们是‘两弹一星’功臣,为中国核试验事业奉献了一生。”刘西拉说,“谈起来,这不仅仅是一群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他们这辈子很精彩,但也有人看起来如此平凡。”
1 9 9 7年,刘西拉的一伙老同学要组织入学40周年庆,却找不到一位叫孙勤梧的同学,他和大家已经失联了整整35年。后来,终于查到他在新疆伊犁建筑总公司做总工程师。“我们非常高兴,让他一定要来参加同学会。孙勤梧回答:‘能见到大家真高兴啊!但我要来得先坐汽车到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到北京,来回得一个多礼拜。我现在还没退休,重任在身,实在走不开啊。’大家建议他坐飞机。他说:‘说出来你们别笑话,我还真没那么多钱坐飞机。’我们就全体捐钱给他买机票,让他一定要来。看到那张机票时,他热泪盈眶。”
聚会那天,刘西拉见到了孙勤梧。“他比别的同学显得衰老得多,满头白发。当时很多同学带了家属,聚餐时我们坐了几十桌,最中间的一个桌子坐着班里最优秀的同学,有工程院院士、中国贸促会会长、知名教授……这一桌最中间的位子谁来坐?大家说‘孙勤梧,你来坐。你当时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结果你去了,这一去就干了一辈子’。”
当然,合唱团团长刘西拉也是这代人中出色的一员。他生在重庆。“人生最早的记忆是被舅舅夹在胳肢窝下逃难,看到黑黢黢的防空洞里一张张惨白的脸。我知道,中国软弱就要挨打。”抗战胜利后,他进入济南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从小就是学霸,后来进入清华大学读书,结识了妻子陈陈。
毕业后,刘西拉被分配到了四川省的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我到了第一线,和工人一样背水泥、砌砖。那时候大三线有大量工程要建,极缺木材,我负责的项目组就用离心机做出管结构材料,在四川盖了200多万平方米厂房,节约了大量木材。‘文革’结束后,这个项目拿到了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刘西拉和陈陈双双获得留学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对公派留学的夫妻。出国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找到他说:“你们要在美国一流大学拿个博士学位回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培养的这批人才怎么样。”
“我们去了,国外的人很奇怪—他们觉得共产党是不允许夫妻一起留学的,怕出去就不回国了。那时过得也苦。我们每天早上带个三明治到学校,就是面包夹几片菜叶子、几片香肠,傍晚才回家做顿饭,饭后休息一会儿再折回学校,学到午夜1点,天天如此。”
只用了3年多时间,两人就攻下了硕士、博士学位,陈陈还获得了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国际奖学金,刘西拉拿到了1985年美国土木工程结构研究奖—雷曼·瑞斯科学研究奖。回国后,两人教了几十年书。
刘西拉说:“我曾在基层跟着工人摸爬滚打13年,也曾到美国留学。哪个更重要?我的看法是前者更重要。我真正懂得工程是在基层。我曾跟一位美国的土木工程界权威辩论,我问他:‘你尝过水泥的味道吗?你砌过砖吗?’对方哑然。我尝过水泥的味道,也砌过砖。那位教授本来很傲慢,但此后对我客气有加。有技术的人只要碰几句话,就知道对方的水平,就像武林高手过招。”
基层生活也影响了刘西拉的性格:“12个人抬一个石板,只能有一个人指挥。指挥的人多了,就容易砸伤人,所以必须听我的。这时候他们会讲‘刘西拉非常独裁’。我说:‘这个时候就是没有民主的,等石板拉上去放平了,你们有意见再提。’”
现在也有人说他“太霸道”。“我们的合唱团老头老太太非常多,在家都是‘祖宗’,都是他们指挥别人。老人耳朵都有点背,讲话声音大。排练时我在上面讲,下面哇啦哇啦说。我‘啪’一拍桌子,大吼一声:‘爷爷们!奶奶们!’下面就都安静了。”
“我们这一代人也真都成了爷爷奶奶了。老了,看起来也没有多少光环,过得很简单,但我们感觉到了幸福。我们眼看着祖国走到了世界的中央,我们参与了祖国的发展。‘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