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活用举隅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说话作文的过程中,熟语以其精炼和富有表现力而深受我们青睐。使用熟语时,若能结合具体语境,对熟语适当地加以改造,则会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收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效果。这里介绍几种活用方法,以供参考。
  一、置换
  即将熟语中的某个语素用新的语素替代,从而产生新词,表达新的意义。具体说来,可分五种情况,即同音置换、同位置换、同类置换、反义置换和临时置换。
  1.同音置换 就是根据表达需要,用同音字替换熟语中的字。例如:春天来了,春风又要粉末登场了。句中“粉末登场”是将熟语“粉墨登场”中的“墨”字用同音字“末”替换而成,准确写出了春天的扬沙天气,尘土飞扬的情况。
  2.同位置换 就是把结构类似且常一同使用的两个熟语中的某一语素加以替换。例如:同学们,家长辛辛苦苦,为了你们的学业而不惜代价,你们可不能让他们种瓜得豆,事与愿违呀!熟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常连用,句中“种瓜得豆”就是把“种瓜得瓜”中的“瓜”字由“种豆得豆”中相同位置的“豆”字替换而成。
  3.同类置换 就是用一个合乎需要的、与熟语中所要替换的语素为同一类属的字词来替换。如我讲沈从文的《边城》,当主人公翠翠情窦初开、多次梦到虎耳草,并最终确定把它送给老二时,我说:“此时,翠翠已是名草有主了。”“名草有主”脱胎于“名花有主”,“花”“草”同类,且合乎语境,置换而成新词。
  4.反义置换 就是找一个与熟语中某个语素的意义相反的字词进行替换。如:深入浅出大学问,深入深出真学问,浅入深出假学问,浅入浅出没学问。句中“深入浅出”是母词,后三个词均用了反义置换的方式。
  5.临时置换 即临时找一个合乎需要的字词来替换熟语中的字词。这所学校,管理混乱,打架斗殴,接连不断,开饭时一点磕磕碰碰,刹那间便会飞勺走碗(由熟语“飞沙走石”而来)。
  二、颠倒
  即将构成熟语的某些语素的顺序加以调整,使其产生合乎需要的新的意义。例如:不要为似是而非的假象所迷惑,也不要为似非而是的真相无动于衷;不要为现在的人是物非而伤感,更不要为将来的物是人非而颓废。这里的“似非而是”“人是物非”由上文的熟语“似是而非”和下文的“物是人非”字序调整而来,并在语义上与之形成强烈的的对比,起到了其他词语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拆分
  就是把熟语拆开来使用。例如:1.移军旅之花,接校园之木(熟语有“移花接木”),管理军事化,生活快节奏已成当今学校管理时尚。2.各种不同的文化就如同一个大花园中的各色花草,可以姹紫,可以嫣红(成语有“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百花齐放。3.科举制度已废除百年,但做学问与做官,看似藕断,实则丝连(成语有“藕断丝连”)。4.柳永在落魄江湖之时混迹青楼,行为放荡而意志消沉。什么才子词人?无非浪荡之公子;所谓白衣卿相,原是破摔的破罐(熟语“破罐破摔”)!5.分析可知,“普世价值”必被劣汰,“人间正道”终将优胜(熟语“优胜劣汰”)。
  四、化用
  即把熟语的形式加以改造来使用。例如:申花队主教练墨西里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说:“这是场很难打的比赛,吃到葡萄了我就别说葡萄酸了,我们拼到了最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句中“吃到葡萄了我就别说葡萄酸了”化用(反用)熟语“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思,准确地表达了取得胜利的艰辛。
  熟语简直是一个魔方,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写好开头,则预示着作文成功。如何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留给他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呢?下面介绍六种“惊艳”的议论文开头方法:  一、取物设喻,切入正题   取物设喻的开头方法,形象生动,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自然地引出要论证的观点。我们来看个例子:  睡眠有深浅,阅读亦如是。  浅睡眠,或伴之以梦魇,或失之以深潜,一觉醒来如未睡一般,慵懒疲乏,浅阅读其实与浅睡眠相仿佛。
期刊
首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犯错,做教师的应及时给予纠正,不能因为是一些小错误就视之为正常,正因为这一次的小错,你放过了他,说不定今后会累加成大错,孟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警训我们不能不牢记。你看到过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想打吗?课堂上一个学生在睡觉,老师觉得他成绩差听不听课没关系,于是就置之不理,可是这个祸根就埋下了,其他学生看到有人睡觉自已也想睡,慢
期刊
许多学生或用心或随意写出的作文未能吸引老师的眼球,从而得了低分,心底极度郁闷,当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老师,我写得多么有趣,您为何总是斜眼侧视?其实,这是文学欣赏中经常存在的现象:难以共鸣。  什么是共鸣?共鸣的根源是什么呢?  共鸣是在当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毫无障碍的流入读者的心间,读者无意识的与作品表达的思想取得共识,并自动融入作品所流露的情感,或喜或悲,苦乐与共的现象。共鸣是
期刊
一、爱学生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正因为我充分认识到爱的重要作用和丰富内涵,因此,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把爱的阳光遍洒给班级每位同学,真正做到了爱生如爱子。我经常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和思想交流,给强者以鼓励,给弱者以帮助,给不幸者以关怀。本学期期中考试,在考政治这门学科时,我发现我班一名男生考试时在睡觉,我当时很生气,考前一再强调不允许做与考试无关的事,走过去就敲了一下他的头
期刊
在特殊教育中,如果能针对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以提高弱智儿童的自控能力,树立自信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在教学活动中,在重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活用教具,变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智障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情经验,注意力也比正常孩子差,且不持久,如果教师讲课平
期刊
诗词的教学  诗歌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共性何在呢?这是指导学生按体裁阅读首要解决问题。诗歌的首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当然这不是否认其他文学作品的抒情性特质,只不过诗歌的抒情比较特别也比较典型。诗歌善于借助于“意象”通过各种“意象”来达到间接地抒情的目的。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期刊
传统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的方式是独白式的,而现代课堂则不尽然。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还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天地。因此要经营好一堂语文课,让一堂课有实效,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要经营好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应也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而应融入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应加强
期刊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入情入理的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搞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呢?  一、细致感知,体味意境   不要只是把朗读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朗读就不再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
期刊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年,总感觉我们的作文教学任务越来越难完成,在课余我思考总结,我发现我们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已走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写前重教材轻实践  每次作文之前,老师总是依照教材要求布置作文,亦步亦趋,不越雷池。自以为紧扣课标,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其实甚异。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为例,在“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中,参考题目是:河边散步、写于深夜里、望星空。这些作
期刊
一、个性概念的界定  1.个性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即社会性(道德、品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等)、心理品质(认知、情绪、意志、兴趣、动机、能力、需要、气质、性格等)和生理发育(体质、精力等),其各方面及其具体内容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2.个性是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它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