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农民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决定农业、农村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做好“三农”电视新闻就要抓住农民这个决定因素,多为农民服务,多为农民着想,多反映农民的呼声,多争取老百姓的参与,一句话,就是要做到心中有农民。
  第一,新闻工作者在调查研究、确定选题时要做到“心中有农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固定模式,农村生活呈多元化发展,也为我们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挖掘不尽的素材。结构调整、订单农业、高科技知识在农村的使用、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新变化、农民“洗脚上田”办企业、老板弃商务农、劳务输出等都是在改革大潮中农村涌现的新鲜事,这些新鲜事的主角都是农民,只在数字、会议、总结等一般性工作情况里打圈子,心中没有农民,不把镜头对准农民是写不出好新闻的。例如记者到农村采访禁烧秸秆的宣传落实情况时,没有急于拍摄村级干部是如何做工作的,而是走入农民中间,仔细询问他们的想法、看法,经过采访发现有一个村不但没有焚烧现象,还有部分农民在收购麦秸,原来他们引入了秸秆青贮技术,用秸秆发展养殖业,更有心灵手巧者利用麦秸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卖给城里人,记者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农民寻找致富门路、提高经济效益的创举,便从这个角度采写了《秸秆成为香饽饽》的报道并配以编前话,新闻播发后收到大量群众来信来电咨询相关事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所以说记者在采访时心怀农民就能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瓜棚猪舍,以平民的价值观平视生活的观察视角,与农民进行平等的交流,发现他们的新思想、新意见、新问题、新需求,这样发掘出的新闻就会获得农民的信任和认同,在认同的过程中实现新闻报道宣传教育、引导舆论、指导生产的作用。又如在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扶沟县,引导广大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表面上看大棚搭起来了、蔬菜长出来了,但“谷多粮贱”,由于缺少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出现了蔬菜价格下滑、积压难销的局面,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了解这一情况后,从菜农的困惑、苦恼、希望等方面做了一组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分析讨论。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再去采访,发现该县蔬菜市场又火了起来,原来一些有头脑的农民看到新闻报道后受启发当起了“蔬菜经纪人”,为菜农和商家牵线搭桥,当地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疏通渠道、解决问题、维护菜农的利益,种种措施有效解决了蔬菜不好卖的难题。
  第二,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农民,换句话说就是在报道中要注入平民化意识。平民泛指作为非领导干部、特殊人物的大多数群众,电视是让大多数人看的,所以就要以平民的视点、视角分析问题,为平民服务,农民是平民的一部分,电视新闻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就要力求平民化,这也是“三贴近”的一种体现和反映。一般情况下,记者在写领导时政活动时,会写成某领导到某地调研指出什么,最后强调什么,形成了一个模式,通篇是八股文式的空话、套话,而且很难听到农民的声音,受众也不喜欢。比如省委书记视察花木基地生产情况时,记者注入平民化意识,选择省委书记和花农们热烈交谈的一个场景,记录现场家常的语言、爽朗的笑声,把省委书记希望花农做大做强玫瑰深加工、早日奔小康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新闻用实实在在的声音和画面,既反映了领导体察民情的实事求是作风,又反映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使农民如沐春风。
  由此不难看出,新闻报道平民化在叙事上更注重新闻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的理、动老百姓的情,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事实证明,当记者在采访时做到心中有农民,时刻想着怎样做出农民喜欢看的节目,树立平民化意识,运用百姓视点关注国事家事,就能零距离贴近农民,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编辑记者在确定表现形式时也要做到心中有农民。坚持以人为本的表现形式,打破僵硬教条的表达,充分调动画面、解说、同期声、音响、字幕等电视元素,使新闻以最恰当的方式、最吸引人的形式把信息传播给受众,让受众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信息。同时,“三农”电视新闻的解说和播音者也要心怀农民,多一些平民意识。说教式的灌输必将被农民所抛弃,他们听惯了自己的语言,喜欢平等的交流。解说词要力求简短朴实、节奏明快,设问、反问等句式的交替使用,民谚、俗语的灵活穿插,这样会使语言跌宕活泼,富有民间韵味和生活气息。同时在采访中注意提炼农民的语言,真正出彩的语言都出自老百姓之口。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将播新闻变为通俗、流畅的“说新闻”,这样不仅拉近了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平等的交流也更易被观众接受。
  在同期声的运用上也要多一些平民意识。少用或不用乡村干部的官腔、官话,多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比如在采访农民对农业税下降后的感受时,一个农民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农业税下调加上粮食直补,我一二十亩地少交700多元,喂幾头猪一年才有这个收入,现在党的政策真不赖。”麦农那黝黑的面孔、朴实的语言,比记者挖空心思用尽笔墨罗列数字,极尽赞美形容歌颂要生动、真实、可信得多,一个精彩的同期声胜过大段的解说,也让新闻增色不少。
  恰当运用记者出镜现场播报这一形式,让受众跟随记者的视线来了解新闻事件,主动参与思考,增强新闻的可信度。
  另外,还可把图表、漫画、动画甚至音乐等形象的东西使用到新闻中,这些都是增强新闻生动、形象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有关“三农”电视新闻的采访报道中,只要自始至终坚持“心中有农民”、坚持“三贴近”,就一定能制作出令农民观众喜欢看、愿意看的电视新闻,因为只有他们喜爱,人民新闻才真正是人民的新闻。
  (作者单位:周口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要:穆青新闻作品,最有成就的当推人物通讯。对白描手法、典型细节、散文笔法等艺术手段的娴熟运用,使其作品极具“形”的魅力。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勿忘人民”等写作理念,使其作品在内质上具有深厚的蕴意。形质俱美使穆青人物通讯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穆青 人物通讯 “形” “质”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穆青为我党的宣传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术界有关穆青人物通讯写作的研讨文章不少,我以
期刊
人员:李宇明(李)蔡长虹(蔡) 王笑艳(王)张洋(张)   王:李司长,您好。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交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传播形象、机制及策略调查研究”(项目编号:08BXW021),您既是新闻发言人又是语言学家,所以特意来听听您对我国新闻发言人语言的看法。  李:好的,我们今天一起讨论讨论。  蔡:李司长,您作为新闻发言人,如何看待新闻发言人这个工作?  李:新闻发布不是个人行为,政
期刊
多媒体教学现状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所有的课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于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已成为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由于年龄、计算机水平所限,以及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环境软件学习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教学课件开发缓慢,真正适合自己实际教学的课件较少,有些教师使用外来的课件,有些教师只会使用Power Point制
期刊
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高涨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众传媒迅速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及新闻接受心理。广大受众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思想开放,精神需求丰富多样,他们越来越不满足新闻停留于对事实信息的报道,更关注新闻的现场感、形象性、表现力,更看重新闻的审美价值。  从传统意义上看,新闻作为及时传播的新鲜重要的事实信息,它以实用
期刊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分量的女作家。本文以她的三部代表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为分析对象,探索其小说所反映的孤独主题,以便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对其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孤独 仰的缺失 情的荒诞 情的无能    步入20世纪以来,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然而,在享受优越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却不得不面对精神世界的忧虑与困惑。在美国,人
期刊
摘要: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5月13日~21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新闻报道的标题、事件、图片以及评论四个角度,来总结该媒体对外报道重大灾难事件时价值观导向的表现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外传播中价值观导向策略的认识。  关键词:价值观导向 新闻要素 策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汶川地震    重大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和震撼性而引人关注,对灾难信息的公开和处理,显示出政府
期刊
在过去的15年里,从《达芬奇密码》剽窃案引起的指控到Yorkshire Ripper案中臭名远扬的欺骗,法庭上语言证据的运用和法庭审判中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出庭的人数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快速增长并引起了语言学专家的重视①。在此基础上,英美法律语言学研究迅速发展,著名语言学家、国际法律语言学会主席马尔科姆·库塔和他的助手艾莉森·约翰逊,于2007在泰勒和弗朗西斯集团的路特雷奇出版社出版了其
期刊
2009年10月16日,是新闻巨子范长江100周年诞辰日。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先驱者,范长江一直是记者心中的灯塔。品读他的著作,研习他的思想,感悟最多的只有一个字:真。  1937年2月14日,25岁的范长江从延安回到上海,第二天就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述评《动荡中的西北大局》,时值国民党三中全会,与会人员大为震撼。因为和蒋介石上午讲的完全不一样,蒋某大怒,把《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痛骂一顿。
期刊
摘要:早间新闻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清晨第一道美味的“新闻早餐”。在媒介时代,电视新闻制造的早间神话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的早间新闻节目随着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成熟,本文以央视《朝闻天下》为案例,对于早间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进行透析,从而寻找到一条提升早间新闻节目传播影响力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收视率 满意度 传播影响力 舆论领袖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间新闻节目的直播正是传递新鲜气息的最好选择。1
期刊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上的《寿光8万农民“寒冬”不失岗》一文,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经济新闻,也是一篇提振信心的独家经济报道。它发表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的关键时刻,对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主题重大,指导性强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经济“寒冬”引发失业潮,弱势群体农民工首当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