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zha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国家兴旺和民族振兴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就需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1. 优化创新心理,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 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 重视提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
  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才能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励其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 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等. 最后,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要仔细、深入的观察.
  注意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实际,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其次,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 它具有流暢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 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因此,在解题中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放开思路,从而能够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观念、创新意识的人才.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足以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这充分说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赋予学生一种获取知识的基本应变能力,素质教育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大纲》强调数学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也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
北师大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知识. 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指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再发现”式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我认为,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给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生成的环境,具体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摘要】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关键词】 小学 数学;高效;课堂;新课程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 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因而如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
一、探究问题定向激发,展示背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  笔者在处理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二)”(内容是介绍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作为知识背景的展现方式,下面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上课前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先做个游戏?  生:想!  师:全班男生作一组,女生作一组. 由于在前一次素质检测中M(男)同学和W(女)同学进步最大,我把男生组命名为M小组,把女
【摘要】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 这实际上是教学优化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效率;初中数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现就如何去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深入备课;吃透教材;抓实课堂;落实高效
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所在,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的提问还没说完,下面是小手如林,“老师,我——”“我——”声此起彼伏,指名回答却语无伦次、答非所问. 再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后,接着请其他同学重复同学的发言,回答正确的寥寥无几. 究其根源,学生没有养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