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责任意识教育初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担负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高职生的责任意识不容乐观。责任意识教育亟待强化。文章从目前高职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了高职生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指出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对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责任意识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豍该组织在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高职生群体的年龄已经到了全面承担人生责任的阶段。但是目前在高职生中出现了一些责任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一是部分高职生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漠不关心,认为自己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份工作。二是高职生学风问题日益凸显。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三是高职生中攀比现象严重,月均消费逐年大幅上升,生日宴会、同学聚会的档次越来越高。其它如:为找工作而在求职履历中掺水造假;还有的甚至自残或自杀……这些责任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是不容忽视的。是什么原因造成高职生责任意识欠缺?如何增强高职生的责任意识?
  
  1 当前高职生责任意识现状及问题
  
  1.1生命意识淡薄,感恩意识弱化
  1.1.1从高职生对生命的态度来看
  近几年,高职生自杀,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面对死亡,面对自己生命的消失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让社会感到不解与震惊。2000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徐彗兰等人在对该校623人的调查中发现,有89人(占总样本的14.6%)表述自己在一年内认真想过要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2006年初,浙江某大学连续发生了四起跳楼自杀案件。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是根本无力承担其他责任的。当代高职生何以如此脆弱一些高职生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他人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职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在高职生的犯罪类型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等这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行为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1.1.2从高职生高消费的问题看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在校高职生在经济上无自立能力,主要靠父母供给。尽管如此,一些高职生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温饱生活,他们穿衣是名牌、吃饭去馆子、娱乐休闲上档次。消费随意性大,认为来自父母的资助是天经地义。有些同学,通过自己打工、做小买卖等多种途径获取收入,然而可惜的是,收入都被自己花掉了,大部分同学基本没有储蓄。同时这些收入没能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学生的学费主要还是由父母来承担。相关调查发现,同学们赚了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怎么消费掉、或是为了男女朋友,而不是考虑为父母做些什么。豎2005年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豏目前,一些高职生在消费上表现出失控的态势,据调查显示,年消费水平达2万元者已占9%。高职生非常看重感情投资,交际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交际消费最高可达40%。豐谈恋爱的高职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最高的达到500元。
  1.1.3从高职生啃老现象看
  近几年,出现了“啃老现象”。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在北京与浙江两地高职院校中,针对应届高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6.6%的高职生不愿做蓝领,要当白领。“要有很高的工资待遇”、“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知识”,在择业时最被高职毕业生看重,选择其作为重要标准的分别占69.9%和68.7%,然后是“适合自己专业所学专长”(66.3%)、“工作符合自己的兴趣”(66.2%)、“工作非常稳定”(63.9%),而“工作具有挑战性”仅被33.7%的高职毕业生看重。部分高职生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缺乏孝敬父母之心,贪图享乐,吃苦精神差,缺乏奋斗精神。在完成大学学业后,对工作挑三拣四而未就业,长期呆在家里白吃白住。拒绝承担自己起码的责任,根本没有想过父母养育和培养他的不易而怀报养育之恩,感恩意识萎缩。
  
  1.2纪律意识淡薄,角色责任弱化
  学习本是学生的天职,然而当今的部分高职生却冷落了自己的“天职”。高职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部分高职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陶醉于花前月下,荒废学业、学习意愿被动、学习热情短暂、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出现上课迟到,课堂上瞌睡、看课外书,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于2006年12月20日播出了一期《高校网患调查之一:退学风波》的节目,节目报道了某高校对该校113名8门以上功课不及格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并对156名4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作留级处理的事。这些被处罚的学生绝大多数因沾染网瘾而导致学业荒废。
  有的高职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稀里糊涂,混日子、混文凭;有的对一切漠不关心,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做事只求权利,不尽义务。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一些高职生接受国家助学贷款后,不講诚信,不积极还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2006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豒暴露了当代高职生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严重缺失的现状。
  
  1.3自我意识膨胀,社会意识减弱
  当代高职生的自我意识强,讲求个人努力、个人拼搏,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较之以前更加强烈。他们对人才的道德标准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满足于追求传统道义上的贤人完人,而是注重追求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强人和能人。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膨胀,使得许多高职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意识减弱,普遍缺乏回馈社会的意识。
  根据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择业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62%的人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80%的人注重“经济收入高”,41%的人看重“工作轻松稳定”,仅12%的学生考虑祖国的需要,不到10%的学生考虑去西部或贫困地区。豓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6年在江苏部分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选择依次是:生计需要(32.6%)、实现自身价值(27.7%)、享受物质生活(11.0%)等,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就业目的的仅占4.6%。有的高职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性的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做,没好处的则不干;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导致责任意识的狭隘。一旦碰到挫折,不是在自己身上寻找、分析原因,而是过分谴责社会,把问题归结于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3年《学会关心》的报告中强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倡导“全球合作的精神”,教育青少年要“团结、协作”,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及各个方面。这就直接触及到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责任意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高职生责任意识的缺失呢?
  
  2 高职生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总的来说,高职生责任意识淡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学校的责任意识教育自身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
  
  2.1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许多人将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盲目引入学校生活,使社会环境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鲜明反差,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使高职生产生消极的心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常困惑,不知不觉地取向自我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等价交换、相互竞争和讲求效益的思想在有些人那里就演化成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等不良习气,这些不良影响使得一些高职生过分地看重他们自己的身份,把被社会接纳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及需要的程度看成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所以,当代高职生自我意识膨胀,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减弱,应当说和当前社会环境有关。
  
  2.2 家庭教育的弱化和异化
  当前,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群体。“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削弱了高职生责任意识。家长们对独生子女倾注了更多关爱,存在着重知识教育,轻视道德习惯和品质教育的倾向。父母过分保护、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也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中国的父母通常会为孩子支付教育费用,并尽全力让孩子成年后过上不错的生活,包括结婚、买房、养育下一代等,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责任。父母看上去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实际上害了孩子,让他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高职生轻视生命、高消费、“啃老现象”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此。另外,绝大多数的家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使得家长在教育中严重忽视了子女的责任教育。罗凌云等作的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显示。豔在教育观念上,智力教育仍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2.3 学校教育的失误和缺失
  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良机,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偏离了人才全面素质培养这一中心主旨,只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专业学习,忽视或轻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对高职生责任意识教育过程中,主要还停留在使学生接受既定的、公认的道德价值和标准层面,而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讨道德责任问题等方面,尚有欠缺。正如潘懋元教授所指出的:“我们的德育工作,长期以来习惯于不断增加政治课、德育课的门数与时数,而不善于寓德育于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豖灌输式教育至今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强调课堂责任理论教育,忽视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存在着教条化、形式化的倾向,只有单一的教师理论灌输,没有多樣化的有效指导,忽视发挥学生在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学生对责任意识教育的自化和内化。
  
  3 高职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探讨
  
  3.1 教育学生善待生命
  大学校园内的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等忽视生命、戕害生命现象屡屡出现,有的高职生为什么如此不尊重和珍惜生命?学业不顺、发展受阻、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常是主要原因。心理素质太脆弱,责任意识太淡漠,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缺乏生命责任意识。自杀首先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父母不负责。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负责,又怎么能够去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高职院校实施生命教育要从开设有灵性的生命课程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关怀实践活动和营造和谐校园人文环境,把生命教育有效地开展起来。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生命教育影片和图片展览。如从网络上下载《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防火与逃生”系列片、交通安全教育片、励志教育片等影片、图片,组织学生观看,教育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课堂上可开展“生命教育”选修课,如:结合交通、消防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消防知识等常识,懂得生命无价,珍惜生命。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思考“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人的生命到底是伟大还是渺小?”“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隔阂与纷争?”在教学过程正穿插小品、游戏等互动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取得成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也可以把生命教育与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节庆活动相整合,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如:以“感恩”为主题,结合重阳节、母亲节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以及社会上发生突发事件,组织开展集中体现生命教育内容的各类活动,通过教育让高职生可以提高对生命及其存在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3.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凝就的优秀传统道德,“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诸多古训和谚语无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些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和他人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近年来,有不少贫困高职学生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其中一些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甚至有个别学生嫌弃家庭贫困在毕业工作后多年不和父母联系等等。由于感恩意识的匮乏,他们不知道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以“感恩、关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内容可以包括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只有孝敬父母,才会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才会为祖国挺身而出、鞠躬尽瘁。无论从高职生个人角度还是社会、国家角度来讲,都有必要对高职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3.3公民责任意识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符合国际性公民教育理念。注重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是世界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共同课题。不少国家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报告中,都把道德品质和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到了议事日程。如德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包括对涉及他人、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行为的责任心,对于18岁以后的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要求即是培养“尊重人的尊严、自我克制、责任感、乐于负责与助人,能接受一切真、善、美的胸怀,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心。”豗
  增强国家意识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核心。国家意识的教育是各国公民教育最为关注的。如美国将培养负责任、可信赖的国民,把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作为品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新加坡制定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等五大共同价值观。政府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都要以此为纲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2005年5月,江苏省教研室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并逐步在全省的中小学进行推广。高职学校也应当将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工作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培育公民意识、传播公民知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教育高职生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把民族振兴与祖国强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职院校要将高职生培养成德才兼备、身心和谐发展,既具有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又能够对他人、集体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技术型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陈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入手,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并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健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8月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一类交通网络,利用最短路算法,建立了交通网络中等待次数最少的通路算法。  关键词交通网络临时标号永久标号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各大中城市,随着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拥挤现象已成为广大职工上下班深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堵”又是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  本文对一类交通网络,按照交通规则,提出了一个计算等待绿灯次数最少的通路算法,从一个方面解决了这个问
期刊
摘要赖特(Frank Lioyd Wright,1869-1959)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有机思想与西方古典传统以及理性、科学精神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他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  关键词人有机建筑自然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对比了英文科普文章及学术文章在语篇特征上的异同之处,认为科普文章具有科技英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而所涉及科技知识较浅,容易为英语专业学生理解接受,更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科技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科技英语科普文章语篇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间交往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社会对高级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对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家、市场、企业三者在社会再生产、经济运行中的关系,推演出营销、营销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其次,通过阐释营销观念演进,提出人本创新营销的主题思路。  关键词营销利益中心以人为本4PS4CS4RS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运行以市场为导向,经营管理以营销为龙头。市场是企业机制的动力源泉、目标所依、活力所系:生存的空间、发展的条件、竞争的阵地
期刊
摘要当下“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时代主旋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之刑法,尤其是对其根基——犯罪构成应有新的发展,其自身既要有入罪的门槛,又要有出罪的通道。而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却只有入罪的预设而没有出罪的路径,埋下了刑法的安全之隐患。至此,从出罪机制方面对我国犯罪构成进行反思和设想,实为“与时俱进”之需要。  关键词犯罪构成入罪出罪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    回顾我国当下传统犯罪构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道德已从依赖型道德向自主型道德、从封闭型道德向开放型道德、从一元化道德向多元化道德转变,独立院校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创新,拓展独立院校德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独立院校德育新形式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技术独立学院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当今社会但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今的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中教授演员如何唱曲道白的论述,深入挖掘了其对诵读古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本文重点从李渔所述透彻理解曲情、独唱合唱、高低抑扬、用官话等方面,得到古文诵读教学的四个启示。  关键词李渔 《闲情偶寄》 诵读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李渔(公元1610~约1680年),取名仙侣,后改名渔,号天徒,又号笠翁,兰溪人,自幼聪颖,擅长古文词。明崇
期刊
摘要委托合同和劳动合同均是以一方委托另一方而工作为内容的合同,实践中,有时会产生区分的困难。本文分析了委托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关键词委托合同劳动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    委托合同和劳动合同均是以一方委托另一方而工作为内容的合同,实践中,有时会产生区分的困难。《人民司法》曾刊载了一篇关于邮政局委托投递员办理投递业务性质的文章,该案例的主要案情为:1984年7月,某邮
期刊
“对教育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往往跟自己的学科是有联系的。”  “我本科学外语,硕士阶段学的是外国教育史,博士阶段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西方在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史静寰教授对教育的研究,是基于社会科学的整体研究而进行的。有了史学和比较教育学这两个基础学科的积淀,史静寰教授发掘出了从教育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教育问题的新途径,所以在教育研究上她有着独到的关注点和见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