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回到1999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孟的忧伤
  1992年,东棉花胡同里的中央戏剧学院,有一个年轻人整天在操场上溜达、看姑娘、边踢球边喊着“跑动积极点儿”,兜里揣一把牙刷在师弟们的宿舍里蹭吃蹭住——这个人就是从中戏研究生毕业的孟京辉。在这之前,他已经排过《送菜升降机》、《等待戈多》、《秃头歌女》等作品,整个中戏乃至国内先锋戏剧圈里无人不知其名。毕业一年也没有落实工作的孟京辉,最后被当时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赵有亮先生慧眼识珠,把他调进剧院,从此才开始了他既在体制内,又游走于边缘的戏剧生涯。
  在实验剧场,孟京辉排了《思凡》,这部戏奠定了他在实验话剧界的地位,其获得的成功也让孟京辉有了更多的创作资源,他开始大量使用青年演员,如当时还未出名的郭涛、朱媛媛和廖凡等等。然而到1994年排《我爱×××》时,却因没能拿到演出证,不能公开演出,最后只能以内部交流的形式在排练场里演五场,入场劵全部免费派送。“…… 心中有理想和能否实现是两码事,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差距。所以在那个微醺的凌晨,孟京辉在冷静、坚强和少有的严肃中透露出少许淡淡的忧伤。”(李晏著《当戏已成往事》人民文学2010年9期)这段回忆记录了受到挫折后孟京辉的状态,也许从那时起,他就已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对于戏剧的理想和国内戏剧市场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1997年至1998年,孟京辉到日本进行考察学习。在这期间,他看了大量的实验戏剧的演出,这让他在创作理念和思想上有了很大变化,他认识到时代的潮头已经改变了方向,许多先锋性的文艺作品,开始走向大众,于是他开始尝试“放弃一些过于任意的概念,致力于与更多人交流”。
  班底成形了
  1998年,孟京辉排出了《爱情蚂蚁》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在这两部戏里,孟京辉把和他多年合作的各路人员整合在一起,包括负责策划的戈大立、舞美设计的赵海和作曲张广天。这样的班底一直持续到《恋爱的犀牛》,他们此前已经经过多次的磨合。比如《爱情蚂蚁》是孟京辉第一部较多运用音乐元素的戏剧,由张广天作曲,并首次采用了现场演奏。李晏说:“其实,广天的第一稿曲谱孟京辉很不满意,‘这是什么呀,跟陕北民歌似的!我们排的又不是《王贵与李香香》’。广天同志当时正闹婚变,焦头烂额、腹背受敌,哪有心情写作呀。不过我窃以为,也多亏有这样一场变故,否则以广天的性格和曲风,作出来的肯定是另一个东西,不会如此贴切主体。‘橘子黄了,快要掉了;狐狸老了,眼光暗了;生锈的钥匙,再也打不开家门;河水上涨淹没了大桥。我要对你说再见,我要对你说再见……’这多么像他当时的心境啊。”
  《恋爱的犀牛》的创作,也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
  郭涛最闷骚
  对于《恋爱的犀牛》在商业成就上达到的高度,戈大立表示,实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来做戏剧,是《恋爱的犀牛》成功的一点,“当你从观众的角度来做演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考虑观众,观众就会买你的账”。
  孟京辉排戏的方法是由着演员的性子,让他们自由发挥,有意思的暂且固定下来,不满意的推倒重来。这样的方式让99版的《恋爱的犀牛》的演员们在饱含激情地演绎角色之外,也凸显出亲民的气质。郭涛外表普通,演“马路”时从头到尾都穿一老头衫,却被剧组公认为是最“闷骚”的演员(其次是廖凡):第一场演出时,郭涛嫌道具木头刀没有手感,不够真实有力,坚持用真刀,结果在最后杀犀牛那场戏时,情绪激动导致大拇指被刀给割了,流着血演完后面的戏时;吴越被评为最玉洁冰清、最不染尘世的“明明”,但剧组成员纷纷表示她私底下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具有比较内敛的、骨子里的喜剧感。
  孟京辉对于戏剧形式的审美获得大众的认同,也是让整个团队付诸信任的关键。“这是个累积的过程”,傅惟伯说道,“孟京辉在这之前就去了全国很多高校进行过演讲、包括宣传他的戏剧和他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个过程中就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形成了大众对他的美学形式的认同”。
  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一起赔钱
  这部后来被奉为“爱情圣经”的戏,在当年却差点因为资金问题而“难产”。在孟京辉宣布剧组成立的时候,前期答应投资的广告公司却撤销了资金。当时的小剧场话剧在市场上没有成功的先例,更不用说《恋爱的犀牛》这样的先锋话剧。撤资对于整个剧组是个沉重的打击,然而制作人赵海和策划人之一戈大立经过仔细商量后,还是决定继续把这戏做下去,“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一起赔钱”赵海说道。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妇则抵押了刚刚住上的新房,凑来了二十万,最后剧组才正式到青艺进行合成、彩排、演出。赵海后来回忆道,尽管自己当时掌握的舞台的置景、灯光、器材等资源比较齐全,而戈大立也是当时青艺的经理,哪怕被撤资,两人心里还是有底的,但是真正让他们吃了定心丸的,还是孟京辉的魄力。赵海说:“你想啊,他那时才结婚,却连房子都抵押了,就为了一定要把这戏排出来,他这种坚持和追求,的确让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对这戏更有信心了,就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把这戏做出来。”
  跪求门票
  《恋爱的犀牛》对市场把握得很细,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尝试。比如,当时统一采用电话订票形式,而《恋爱的犀牛》则首开了网络订票,那时还没有网络支付功能,观众订好后凭打出的单子传真过来,拿去领票。傅惟伯和戈大立一度担心过后没人来领票,实际上最后来领票的人数达到了百分之五六十,甚至于在那个网络才兴起的年代,很多论坛上都有“跪求《恋爱的犀牛》门票一张”的帖子。
  傅惟伯说《恋爱的犀牛》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孟京辉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准确把握。“包括在今天,孟京辉都在不间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他绝对不是那种,‘这戏是我排的,就不能改了’的导演,每一版的《恋爱的犀牛》都有它独特的形式,这是孟京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认识的提高来不断完善自己戏剧美学的表现。”
其他文献
30度的闷热天气,北京朝阳公园婚礼堂,正在电视剧拍摄中的吴越穿着一袭白色婚纱,在狭小的休息室里走来走去,不时用软软的上海话与朋友闲聊几句。她与13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面容清秀,眼神闪亮,说话温柔而爽朗。  对当下很多看戏的年轻人来说,提起“明明”第一个想到的也许是郝蕾,也许是齐溪,吴越犹如一个若隐若现的身影,闪烁在《恋爱的犀牛》的传说中。但在13年前,是她让孟京辉和廖一梅第一次在现实中找到了“
期刊
当我们谈论《恋爱的犀牛》千场,我们究竟想谈些什么?是先锋戏剧神奇的市场生命力,还是爱情的不朽?1999年,“犀牛”在北兵马司胡同的青艺小剧场首演,那时廖一梅完全没想到会有人来看这部戏,那时孟京辉还只是一个“著名先锋派青年导演”;2004年,“犀牛”演到100场,孟京辉放出“狂言”,这部戏肯定突破1000场;2008年,蜂巢剧场在东直门开业,“犀牛”成为全国第一部实现驻场演出的小剧场话剧。自此,小剧
期刊
近两年日本推理小说在中国非常有市场,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等名字被不断提起,读者对于日本推理小说各门派也说得头头是道。作为新本格推理小说中的先锋人物京极夏彦,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妖怪型”推理作家。他的作品一直是推理和传统妖怪传说书籍的经典,小说既离奇又充满理性,《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狂骨之梦》、《阴摩罗鬼之瑕》、《涂佛之宴》、《铁鼠之槛》由“世纪文景”引进到中国出版后受到推理迷热捧。  Q:当
期刊
第一场《恋爱的犀牛》结束后,张念骅因为不满意自己的状态,从蜂巢剧场走回西三旗。最后一场《恋爱的犀牛》开场前,他把用了七百场的跑步机擦得锃亮,无比平静。这部戏一演就是三年,张念骅一度觉得自己就是马路。话剧是他的梦,但张念骅却不希望把梦做得太彻底。已经开始进军影视圈的他,希望去外面的世界充实自己的力量,然后“反哺”话剧。也许,我们在这次的千场纪念中,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马路。  再见到张念骅时,发觉他瘦
期刊
由华谊兄弟出品,陈国富监制,冯德伦导演,洪金宝担任动作设计的《太极》三部曲的前两部《太极之从零开始》和《太极之英雄崛起》将间隔一个月连续连映。这两部的上映日期分别定为9月28日和10月26日,这种连续上映的模式首开了华语电影的先河。  陈国富监制表示:“我的朋友和工作伙伴都了解,我这个人平时是比较含蓄和低姿态的,但是最近我常常会跟我的伙伴们说,《太极》确定在十一档期上映之后,陆续有好几部电影也加入
期刊
一股悬疑推理小说的阅读热潮正方兴未艾。如果我们把范畴划得再大一点,蔡骏、李西闽、南派三叔都可以被划到这个圈里。然而,作者群的壮大、阅读热潮的出现,都不等于悬疑推理小说大国的形成。日前,西班牙顶级推理作家、金匕首奖得主何塞·卡洛斯·索莫萨首次来到中国,与书评人止庵谈论悬疑推理小说中的“观念与真相”。因为《洞穴》在全世界的成功,索莫萨被贴上世界知名悬疑小说家的标签,但仅用这样的标签看他的小说就过于简单
期刊
容祖儿“微电影杂志”  近日,容祖儿《Moment》新专辑发布会暨摄影展在京召开。英皇娱乐与手机杂志运营商VIVA强强联手,首度创新推出“微电影杂志”《雾里看花》。7月20日,微电影杂志重磅登录VIVA畅读手机平台,一部带有悬疑剧情的唯美爱情故事在杂志画面里缓缓展开。 VIVA制作团队从上万祯图片中仔细筛选,完美追求每一个画面并配以恰如其分的文字。  天娱传媒 全新剧场式演唱会  7月17日下午,
期刊
“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几百年前西方的先哲们用这句话控诉着黄色新闻之王赫斯特和他旗下的《纽约太阳报》。在那个纸媒称王的时代里,无数的廉价小报炮制的一条条耸人听闻的玄秘谣言同时挑拨着读者的神经,这就是人类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未想到百年之后,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微博的走红,人们耳边再一次响起了这句愤怒的警句。那些在微博上开始流传的谣言,很快便蔓延到了真实的世界,并逐渐引发了一场全民
期刊
现在关于城市建筑的讨论很多,尤其是针对城市“奇观”建筑的讨论尤为激烈,远的有北京国家大剧院,近的有望京SOHO的奇特外形,早在2002年2月初在上海美术馆的一场座谈会上,有专家直言上海的建筑正朝“自我妖魔化”的道路前进。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尽管较受节制,却也在短短数年内步入了相同的建设逻辑与经济循环。  面对当代中国城市的建筑奇观,自幼生长于北京,本身即是建筑专业背景,而且拥有建筑事务所的青年建筑
期刊
上海外滩茂悦酒店31层有个VUE餐厅,VUE是法语,意思是“视野”,也可理解为“风景画”。名如其意,VUE餐厅的视野绝对如风景画一般,这在上海时尚圈中有着响当当的名气,270度的无敌江景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景观式餐厅,也是时尚人士的时髦聚会地。所以它的中文取名为“非常时髦”餐厅,来这个地方就餐,算的上是十里洋场的时髦人士。  非常时髦餐厅有6间风情各异的个性包房:中式的古典气韵,西式的摩登明亮,日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