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企业扭亏为盈,一位经理人一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已经不容易了,而您却有两次。您有什么秘诀吗?
杜臣:我觉得,经营企业没有一定成功的法宝,将亏损企业扭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营实现扭亏的这两家企业也没有雷同之处,一个是化学药,一个是中药,一个是制剂,一个经营原料药,一个在发达地区,一个在不发达的边远地区。
如果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两家企业均因失去员工和客户的信赖而使企业走向亏损,同时,在战略定位,经营节奏的把握方面也有失误。
用心经营是我能够在这两家企业成功扭亏的根本原因,只要你用心去经营,你就会融入这个企业,就会设身处地的为这个企业着想,员工和客户也会从你的行为中感悟到,从而能够取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并走出低谷。
然后就是要真正了解这个企业及其所在产业及领域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这是采取扭亏措施是否有的放矢的关键。许多管理者下车伊始,哇哇乱叫,新思想新措施一大堆,但是由于对这家企业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难以有的放矢。
依靠现有资源扭亏本身就是捷径,然后才能标本兼治解决长远问题。许多管理者总想借助外力解决本企业的问题,舍本逐末,难以有效。
:一个十几个人的公司,发展到两百人的规模,然后成为上市公司。您觉得作为一个CEO或者董事长,在不同阶段需要具备哪些不同的能力?
杜臣:从管十个人到管一百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老板或者决策者心胸扩大的过程,是自我超越的过程。企业越大的时候,越需要决策者能够容纳很多不同的意见,而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学历或者有多少钱,心胸及心胸扩大的程度,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到多大的规模。
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比如制药行业,原料药有原料的规律,制剂有制剂的规律,企业家要去发现和认识这个规律。现在很多老板喜欢按照自己的好恶去做决策,喜欢权力上的掌控,而不是按照规律办事。实际上最好的做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行业规律基础上掌控企业制度,达到整合利用好资源的目的。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老是觉得权力很重要,天天在那儿晃脑袋开会,很多时候是没有价值的决策。这就是决策的浪费。知道该做什么决策比做什么决策更重要。
:在您看来,未来几年中国药企和您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杜臣:目前医药企业确实面对多方面的竞争和考验,包括外行业巨头进入医药产业带来的经营模式的挑战、巨额资源的挑战;包括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跨界竞争;跨国医药企业带来的挑战;部分央企和地方国企大肆收购带来的威胁。但如果从最本质上去分析,对中国医药企业目前最大的竞争和挑战还是来自自身,还是要回到基本面去考虑问题,不被目前眼花缭乱的现象所左右。到现在为止,医药行业的本质盈利模式依旧没有改变,就是做出很规范的药,要有技术的进步,要不断适应环境和政策带来的变化,竞争方式发生变化,竞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浮躁的社会当中,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基础打好,把研发、技术、人才、文化这些都做好了,不管社会发生什么变化,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企业都是可以获得成长。企业最根本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甚至企业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规避风险也很重要,要抓住企业的基本面。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经验的积累,对我最大的挑战在于不要被自身的经验所束缚,不被以往的惯性所推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空杯心态”和从零开始的勇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要敞开心胸学习新东西,不断去交流、去倾听别人,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会落后。永远接触新的想法,永远面对现实,然后你就可以从容去做事情。
:做高管这么多年,您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杜臣:1977年我作为应届生报考大学,作为从农村上学的大学生,我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位合格的工程师。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那时根本没想到三十几年后中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程度,确实超出我和那一代人的预料。我本人也是不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最底层不断进行提升,跟有能力人、有水平人学习交往,不断思考。实际上还是一个心胸扩大的过程。如果你很封闭,觉得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对的,别人的东西都不对,那你就会被孤立起来;如果你很开放,即使别人十句话只有一句话是对的,你就可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如果说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实践,不断的实践并总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改正自己,就会进步。
:现在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强调一种平台式管理,您怎么看?
杜臣:现在的人和20年前的人,工作的心态已经大不一样了。过去一个员工如果没有人管他,他会觉得难受,现在很多员工都不愿意被人管,企业家就要学会放开手了。现在更强调的是老板和员工、股东和员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尊重、平等,在这个基础之上焕发出集体智慧,如果是在一种管控状态下或者紧张状态下或者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这种智慧就很难产生。互联网的出现,让相互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平等,比如你打电话我可以不接,但是短信不用你批准它就可以进来,这种工具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人员心态的变化、管理方式的变化等等,领导人要学会适应。打造平台,将员工变成合作伙伴,你的管理就会简单。
杜臣:我觉得,经营企业没有一定成功的法宝,将亏损企业扭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营实现扭亏的这两家企业也没有雷同之处,一个是化学药,一个是中药,一个是制剂,一个经营原料药,一个在发达地区,一个在不发达的边远地区。
如果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两家企业均因失去员工和客户的信赖而使企业走向亏损,同时,在战略定位,经营节奏的把握方面也有失误。
用心经营是我能够在这两家企业成功扭亏的根本原因,只要你用心去经营,你就会融入这个企业,就会设身处地的为这个企业着想,员工和客户也会从你的行为中感悟到,从而能够取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并走出低谷。
然后就是要真正了解这个企业及其所在产业及领域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这是采取扭亏措施是否有的放矢的关键。许多管理者下车伊始,哇哇乱叫,新思想新措施一大堆,但是由于对这家企业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难以有的放矢。
依靠现有资源扭亏本身就是捷径,然后才能标本兼治解决长远问题。许多管理者总想借助外力解决本企业的问题,舍本逐末,难以有效。
:一个十几个人的公司,发展到两百人的规模,然后成为上市公司。您觉得作为一个CEO或者董事长,在不同阶段需要具备哪些不同的能力?
杜臣:从管十个人到管一百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老板或者决策者心胸扩大的过程,是自我超越的过程。企业越大的时候,越需要决策者能够容纳很多不同的意见,而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学历或者有多少钱,心胸及心胸扩大的程度,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到多大的规模。
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比如制药行业,原料药有原料的规律,制剂有制剂的规律,企业家要去发现和认识这个规律。现在很多老板喜欢按照自己的好恶去做决策,喜欢权力上的掌控,而不是按照规律办事。实际上最好的做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行业规律基础上掌控企业制度,达到整合利用好资源的目的。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老是觉得权力很重要,天天在那儿晃脑袋开会,很多时候是没有价值的决策。这就是决策的浪费。知道该做什么决策比做什么决策更重要。
:在您看来,未来几年中国药企和您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杜臣:目前医药企业确实面对多方面的竞争和考验,包括外行业巨头进入医药产业带来的经营模式的挑战、巨额资源的挑战;包括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跨界竞争;跨国医药企业带来的挑战;部分央企和地方国企大肆收购带来的威胁。但如果从最本质上去分析,对中国医药企业目前最大的竞争和挑战还是来自自身,还是要回到基本面去考虑问题,不被目前眼花缭乱的现象所左右。到现在为止,医药行业的本质盈利模式依旧没有改变,就是做出很规范的药,要有技术的进步,要不断适应环境和政策带来的变化,竞争方式发生变化,竞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浮躁的社会当中,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基础打好,把研发、技术、人才、文化这些都做好了,不管社会发生什么变化,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企业都是可以获得成长。企业最根本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甚至企业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规避风险也很重要,要抓住企业的基本面。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经验的积累,对我最大的挑战在于不要被自身的经验所束缚,不被以往的惯性所推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空杯心态”和从零开始的勇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要敞开心胸学习新东西,不断去交流、去倾听别人,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会落后。永远接触新的想法,永远面对现实,然后你就可以从容去做事情。
:做高管这么多年,您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杜臣:1977年我作为应届生报考大学,作为从农村上学的大学生,我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位合格的工程师。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那时根本没想到三十几年后中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程度,确实超出我和那一代人的预料。我本人也是不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最底层不断进行提升,跟有能力人、有水平人学习交往,不断思考。实际上还是一个心胸扩大的过程。如果你很封闭,觉得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对的,别人的东西都不对,那你就会被孤立起来;如果你很开放,即使别人十句话只有一句话是对的,你就可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如果说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实践,不断的实践并总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改正自己,就会进步。
:现在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强调一种平台式管理,您怎么看?
杜臣:现在的人和20年前的人,工作的心态已经大不一样了。过去一个员工如果没有人管他,他会觉得难受,现在很多员工都不愿意被人管,企业家就要学会放开手了。现在更强调的是老板和员工、股东和员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尊重、平等,在这个基础之上焕发出集体智慧,如果是在一种管控状态下或者紧张状态下或者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这种智慧就很难产生。互联网的出现,让相互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平等,比如你打电话我可以不接,但是短信不用你批准它就可以进来,这种工具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人员心态的变化、管理方式的变化等等,领导人要学会适应。打造平台,将员工变成合作伙伴,你的管理就会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