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巨大,对农村城镇化的影响深远。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返乡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充满艰辛。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找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境,并从政府政策方面提出了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破解当下“三农”问题提供一条了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然而,现实中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经济问题,又属于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亟待解决,并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学术界研究还不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难这一课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特征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1、返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
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组对3026位回乡创业者的调查,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63.9%。据调查,回乡创业者中,男性占90.9% ,妇性只占9.1%。仅看这组数据,不足以发现女性在回乡创业中的作用。根据对配偶在创业中作用的调查, 共同创业的占38.8% ,协助创业的占35%。这些回乡创业者平均累计外出务工5.8年,他们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出前,仅有28.5%的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几乎所有的回乡创业者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还有的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8]创业者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返乡创业者多数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规模较小
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回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工矿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资料显示,从总体上看,农民回乡创业在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析情况是:第一产业占28.3% ,第二产业占30.7% ,第三产业占32.1% ,其他8.9%。虽然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根据调查发现,98.5%的创业者所在家庭还有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根据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回乡创业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68% ,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0.2% ,股份制为6.5% (主要是在第二产业,分别有12.2%的工业企业和13.5%的建筑业企业采取股份制的方式运营) 。另外有4.6%的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属于商品农业开发。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7成。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约占五成。从规模上说,可把企业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就业谋生型的企业。例如,有42.1%的农民工创业主要是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第二类是成长谋利型的企业。第三类型是能达到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的现代企业。
3、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附近的集镇
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回乡创业者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 ,其中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农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1% ,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48.9%。这说明大部分回乡农民工所选择的创业和居住地点是离家较近的村庄或(集)镇。据调查,已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在未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三分之一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回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仍然没有实现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4、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业方式和力量
一是一部分年轻农民开始成为农村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經济组织。这部分农民在外打工大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公关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市场。他们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积极参加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通过农产品的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以及开展技术承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发展服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白领”。二是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竞选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创业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号召下,一部分在外创业有成,拥有一定资本的成功农民怀着报效家乡的思想,回到家乡创办实业,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另外,国家通过考试从村支书中选拔乡镇公务员,这使一些年轻的具有高中文凭甚至一些大学文凭的农民工开始竞选村干部来锻炼自己,以便走上仕途之路。三是一些在城市难以就业的或者想回农村发展的农家大学生开始回村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创业力量。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征
从调查的情况看,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投资创业的行业
大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多是依托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 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做得好的还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种植业、矿业开发及冶炼、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商贸业、农产品加工、果品营销、药材经销、印刷、汽车和机械家电修理、建材业、建筑业、小型制造业、旅游业、畜牧业、教育、娱乐等行业。
2、投资创业的基础
有一定自有资金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者以第一、二代农民工为主,他们在外打工平均5 年以上,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通过实践学到了专业技术和初步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掌握了一些市场信息, 为回乡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投资创业的地域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半数集中在集镇或县城这种规模化发展方式, 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 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 又增加了经济总量, 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4、投资创业的规模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或小型企业为主。根据相关的调查,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7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 他们或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或是雇佣少量的当地剩余劳动力, 虽然单个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但经营形式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强, 相对效益也比较好。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创业热情低
返乡农民工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怕冒险、不敢干等思想,很多人对创业没有信心,感觉打工赚点小钱比较稳妥,总是觉得创业比登天还难,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创业当老板的这块料,更不愿意去冒风险,缺乏长远规划,创业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二)文化素质不高
总的来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文化水平与农民工返乡的创业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越高,创业能力越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民工创业的范围,比如农民工创业不太可能选择高科技项目。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视野和思维方式不够开阔,使得返乡农民工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创业信心不足,通常只是简单模仿别人成功创业的做法,短期行为多,创业缺乏长远眼光,对具体创业项目缺乏独到见解,缺乏战略思维,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抵御风险能力差
农民工返乡创业通常都是个人或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就单个农民工来说,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很好识别风险大。加上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没有抱团形成合力,不能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现实中的这种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创业模式,不能有效分担风险,结果只能是抵御抗风险能力差。
(四)创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返乡农民工虽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只是极少部分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面对资金短缺,他们一般是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来筹钱,并约定归还期限,通过这种方式筹措的资金常常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部分返乡农民工更是不愿意去银行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贷款手续十分繁琐,且需要抵押物,由于创业初期缺少抵押物,因此贷不到款;二是担心贷款利息过重而增加投资风险。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返乡创业最缺的是资金 。在返乡农民创业过程中,融资难这一问题非常突出。
(五)信息闭塞
在大城市感觉是处处充满商机,但一到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就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突然灵感就没有了,接受的信息少了,思维也迟钝了。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与外界交流不够多,信息把握不够准,闭塞的信息束缚了返乡农民工的思维。此外,在农村由于信息闭塞,有着创业想法的人,很少能聚到一起交流,这就减少了创业思想的碰撞,从而使先前的一些创业灵感很难孕育出丰硕的成果。
(六)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是农村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手工作坊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人脉关系,但在以往工作经历中,能够走上管理岗位,担任管理工作的只是少数人。因此,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且缺乏权力约束机制,通常都是靠个人权威和经验来进行决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成了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又一障碍。
三、扶持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政府部门可成立相应的机构,免费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经济形势, 以及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介绍和推介创业项目、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积极鼓励农民工创业,通过推介创业典型来激发返乡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帮助返乡农民工转变小富即安的思想,帮助他们着手长远规划,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创业知识和经营知识,善于把握创业机遇,争做创业模范。
(二)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提高创业本领
安徽省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呈现出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通过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训,可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要通过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善于创业、敢于创新,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政府要合理整合资源,增强农民工抵御风险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返乡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进行互相担保、取长补短、充分整合资源等来分担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弥补知识结构不合理,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政府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
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方面,央行应该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形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持。一是鼓励现有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农村地区提供服务,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提供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二是鼓励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性中小银行;三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是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五是规范民间金融,使其尽快浮出水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后备支持。
(五)政府要搭建农村创业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定期免費发布创业项目、创业资讯,来弥补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不足。返乡农民也可以定期对创业项目进行交流,畅谈个人想法,在交流中深化对创业项目的认识。还可以聘请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认证,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在创业时,政府可组织专家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
(六)政府要制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安徽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主要措施有: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改进人事代理服务工作;制定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提供生活补贴;探索建立代偿助学贷款制度;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做好工龄接续工作等。大学生是属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群体,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农民工创业者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大胆启用大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管理才能,利用他们所学的管理知识,弥补自身管理知识的不足。通过他们带来的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 人民日报, 2009—02—05.
[2] 韩俊,崔传义. 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3—8.
[3] 费杰.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 行政与法, 2008(9):48—50.
[4] 李静.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9—11.
作者简介:程业炳(1972-),男,安徽肥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社科规划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HSK09-10D56)
关键词: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破解当下“三农”问题提供一条了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然而,现实中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经济问题,又属于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亟待解决,并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学术界研究还不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难这一课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特征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1、返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
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组对3026位回乡创业者的调查,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63.9%。据调查,回乡创业者中,男性占90.9% ,妇性只占9.1%。仅看这组数据,不足以发现女性在回乡创业中的作用。根据对配偶在创业中作用的调查, 共同创业的占38.8% ,协助创业的占35%。这些回乡创业者平均累计外出务工5.8年,他们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出前,仅有28.5%的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几乎所有的回乡创业者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还有的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8]创业者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返乡创业者多数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规模较小
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回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工矿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资料显示,从总体上看,农民回乡创业在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析情况是:第一产业占28.3% ,第二产业占30.7% ,第三产业占32.1% ,其他8.9%。虽然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根据调查发现,98.5%的创业者所在家庭还有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根据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回乡创业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68% ,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0.2% ,股份制为6.5% (主要是在第二产业,分别有12.2%的工业企业和13.5%的建筑业企业采取股份制的方式运营) 。另外有4.6%的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属于商品农业开发。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7成。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约占五成。从规模上说,可把企业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就业谋生型的企业。例如,有42.1%的农民工创业主要是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第二类是成长谋利型的企业。第三类型是能达到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的现代企业。
3、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附近的集镇
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回乡创业者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 ,其中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农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1% ,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48.9%。这说明大部分回乡农民工所选择的创业和居住地点是离家较近的村庄或(集)镇。据调查,已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在未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三分之一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回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仍然没有实现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4、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业方式和力量
一是一部分年轻农民开始成为农村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經济组织。这部分农民在外打工大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公关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市场。他们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积极参加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通过农产品的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以及开展技术承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发展服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白领”。二是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竞选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创业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号召下,一部分在外创业有成,拥有一定资本的成功农民怀着报效家乡的思想,回到家乡创办实业,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另外,国家通过考试从村支书中选拔乡镇公务员,这使一些年轻的具有高中文凭甚至一些大学文凭的农民工开始竞选村干部来锻炼自己,以便走上仕途之路。三是一些在城市难以就业的或者想回农村发展的农家大学生开始回村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创业力量。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征
从调查的情况看,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投资创业的行业
大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多是依托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 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做得好的还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种植业、矿业开发及冶炼、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商贸业、农产品加工、果品营销、药材经销、印刷、汽车和机械家电修理、建材业、建筑业、小型制造业、旅游业、畜牧业、教育、娱乐等行业。
2、投资创业的基础
有一定自有资金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者以第一、二代农民工为主,他们在外打工平均5 年以上,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通过实践学到了专业技术和初步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掌握了一些市场信息, 为回乡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投资创业的地域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半数集中在集镇或县城这种规模化发展方式, 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 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 又增加了经济总量, 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4、投资创业的规模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或小型企业为主。根据相关的调查,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7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 他们或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或是雇佣少量的当地剩余劳动力, 虽然单个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但经营形式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强, 相对效益也比较好。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创业热情低
返乡农民工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怕冒险、不敢干等思想,很多人对创业没有信心,感觉打工赚点小钱比较稳妥,总是觉得创业比登天还难,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创业当老板的这块料,更不愿意去冒风险,缺乏长远规划,创业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二)文化素质不高
总的来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文化水平与农民工返乡的创业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越高,创业能力越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民工创业的范围,比如农民工创业不太可能选择高科技项目。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视野和思维方式不够开阔,使得返乡农民工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创业信心不足,通常只是简单模仿别人成功创业的做法,短期行为多,创业缺乏长远眼光,对具体创业项目缺乏独到见解,缺乏战略思维,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抵御风险能力差
农民工返乡创业通常都是个人或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就单个农民工来说,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很好识别风险大。加上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没有抱团形成合力,不能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现实中的这种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创业模式,不能有效分担风险,结果只能是抵御抗风险能力差。
(四)创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返乡农民工虽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只是极少部分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面对资金短缺,他们一般是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来筹钱,并约定归还期限,通过这种方式筹措的资金常常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部分返乡农民工更是不愿意去银行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贷款手续十分繁琐,且需要抵押物,由于创业初期缺少抵押物,因此贷不到款;二是担心贷款利息过重而增加投资风险。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返乡创业最缺的是资金 。在返乡农民创业过程中,融资难这一问题非常突出。
(五)信息闭塞
在大城市感觉是处处充满商机,但一到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就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突然灵感就没有了,接受的信息少了,思维也迟钝了。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与外界交流不够多,信息把握不够准,闭塞的信息束缚了返乡农民工的思维。此外,在农村由于信息闭塞,有着创业想法的人,很少能聚到一起交流,这就减少了创业思想的碰撞,从而使先前的一些创业灵感很难孕育出丰硕的成果。
(六)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是农村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手工作坊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人脉关系,但在以往工作经历中,能够走上管理岗位,担任管理工作的只是少数人。因此,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且缺乏权力约束机制,通常都是靠个人权威和经验来进行决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成了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又一障碍。
三、扶持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政府部门可成立相应的机构,免费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经济形势, 以及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介绍和推介创业项目、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积极鼓励农民工创业,通过推介创业典型来激发返乡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帮助返乡农民工转变小富即安的思想,帮助他们着手长远规划,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创业知识和经营知识,善于把握创业机遇,争做创业模范。
(二)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提高创业本领
安徽省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呈现出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通过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训,可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要通过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善于创业、敢于创新,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政府要合理整合资源,增强农民工抵御风险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返乡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进行互相担保、取长补短、充分整合资源等来分担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弥补知识结构不合理,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政府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
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方面,央行应该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形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持。一是鼓励现有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农村地区提供服务,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提供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二是鼓励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性中小银行;三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是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五是规范民间金融,使其尽快浮出水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后备支持。
(五)政府要搭建农村创业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定期免費发布创业项目、创业资讯,来弥补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不足。返乡农民也可以定期对创业项目进行交流,畅谈个人想法,在交流中深化对创业项目的认识。还可以聘请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认证,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在创业时,政府可组织专家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
(六)政府要制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安徽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主要措施有: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改进人事代理服务工作;制定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提供生活补贴;探索建立代偿助学贷款制度;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做好工龄接续工作等。大学生是属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群体,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农民工创业者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大胆启用大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管理才能,利用他们所学的管理知识,弥补自身管理知识的不足。通过他们带来的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 人民日报, 2009—02—05.
[2] 韩俊,崔传义. 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3—8.
[3] 费杰.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 行政与法, 2008(9):48—50.
[4] 李静.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9—11.
作者简介:程业炳(1972-),男,安徽肥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社科规划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HSK09-10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