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施教”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归纳和分析。同时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如何更好地依“标”施教,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依“标”施教;策略;方法
  
  初读新课程标准,有春风扑面之感,清新独特、耐人寻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初的欣喜、激动变得更为理智和冷静。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这一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催人深思,也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如何更好地依“标”施教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课标意识在教师们头脑中越来越增强,并且逐渐地开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但是,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还存在几个明显的误区。
  1.依“书”施教
  教科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有的教师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依据,完全依据教科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以致于到考试时才发现原来当作重点教学的内容,却并没有多少教学意义。
  2.依“考”施教
  考试像是一根指挥教学的魔棒,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无法解脱出来。不少教师依旧只依据考试条目进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因此把整体的教学内容孤立、割裂开来,完全为考试而教学,培养的只是获取分数的“智能人”。
  3.把课标要求任意拔高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而现在许多教师生怕学生无法应对考试,为做得“万无一失”,完全按照标准内容的最高要求进行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4.局限于公开课
  现在很多公开课可谓是精采纷呈,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精神可以说是渗透得淋漓尽致,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导向,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类似这样的课却是十分罕见,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清唱”。
  5.知识目标主导现象
  新课程要求以能力目标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教师们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心存疑虑,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因此,在现实教学中知识目标主导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依“标”施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性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上,往往一个目标涵盖面非常广泛。如1—5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内容目标几乎涵盖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和初三《思想政治》的所有内容,其中我们面临的机遇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要求,也是第五册《思想政治》第三课的重要内容,也是第六册《思想政治》第六课中的社会理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科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同年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尤其是《历史与社会》和《思想政治》之间的有机联系。
  2.创造性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相反却有了更大的弹性和选择的余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再创造、再组织,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和教师自身积累的资源等。如内容目标2—6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會持续发展。教材中选用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的专题探究,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撇开教材中的案例,真正地关注我们的家乡,结合家乡的发展现状,分析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体会可持续发展,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又如在人口问题的教学中,中国人口问题的表现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节,计划生育的国策在第二单元第三节,而两部分内容关联度很高,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框内容放在一起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层次性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课程,给教师和学生活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应尽量采用一些多元化的设计,创造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如通过多层次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作业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4.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兼顾统一,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打破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中,既获取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过程与方法,达到情感升华,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5.继承性
  新课标提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并不降低教科书作为最主要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合作探究,但依然需要独立思考的精神;提倡民主与开放,同样需要准确与严密。因此,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实践新课标的创新与突破,否则会迷失了自我。
  6.内涵性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教师们在课堂上都力图摒弃一些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但在实际的课堂上往往受到束缚,总是有意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按部就班,就事论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还很欠缺,更谈不上去搜集教材外的课程资源。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对课标与教材的深层理解。所以,教师应充分理解课标精神与教材内涵,高屋建瓴地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自上而下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提出建议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依“标”施教需要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教学
  这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关于社区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老师要到同学家家访的情境,请同学为老师画一张路线图,把知识的教学融合在探究活动之中。
  2.探寻身边的历史
  “历史就在我身边”,从身边入手,去感受历史,让历史走进现实变得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感悟到“以史为鉴”的真谛。如八年级关于百家争鸣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思想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可以体会到重要历史人物的突出作用和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的教学中,可以从诸暨西施殿入手,提出西施故里开发与诸暨人民医院(位于西施殿旁)搬迁的矛盾,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深化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3.关注现实社会
  现实即社会。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如第四单元中《多彩的世界》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衣、食、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去感受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文化,领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持珍重民族文化的意义。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评价制度的制约、新课标表述的不足等。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知难而进,定将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去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逐渐受到社会矛盾和不良风气的冲击。高校育人的过程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开
摘要: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而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下的电力企业经历了电力体制改革,其财务管理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对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在供电企业从事过会计电算化、电费核算电算化、营销系统收入子系统应用、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从一名核算型财务人员成长为一名管理型财务人员,从自身经历的角度回顾会计电算化在供电企业中的应
以“二新一真”作为理论基础的新概念作文,其出现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有褒有贬,众说纷纭。本文对其投赞成票,同时,分别从主题、材料、表达方式等几方面对其作出简要的阐述,
[目的]筛选对菜地青菜斑枯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产芽孢细菌,对其进行初筛、复筛,再对抑菌活性较高的产芽孢细菌进行菌体形态、菌落
摘要:本文按照电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工程制图课程进行了优化与重构的探究。由此提出构建电类本科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并对具体的课时分配及教学组织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制图;课程;电类专业;教学体系    工程制图作为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工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所以,工程制图也是电类本科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电类本科专业对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机械类专业相比具
时间的使者纵马而来,2006年的中考已经过去,2007年的中考又即将拉开维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面对中考,考生们打算如何从容应对呢?笔者对最近两年全国各省市的中
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招生考试僵化,生源质量差;课程教育落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只重视
摘要: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学分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新形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配合我校学分制试点改革及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本文总结了我校在长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关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与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主式教学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更是文化的一个活的载体。因此,学校管理就是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的管理。     一、目前,校园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校园精神”说,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通过校园精神、传统的弘扬,创设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   二是“校风”说,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   
摘 要:网络诞生最初就是应用于教学和科研,网络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新名词,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和创新教育对传统教学的革新和给教学活动带来的新问题,并就目前在信息化教学中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应该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Internet;信息化;网络教学;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Internet是计算机逐步普及之后最令人激动的应用。它本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