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冬天来得正是时候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相信,在2011年这一轮通胀周期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同时,也必将有不少品牌横空出世、异军突起,每一轮让行业痛苦的震荡,又何尝不是另一些新锐品牌的战略机遇呢?而那些经历了痛苦的老品牌,又何尝不是在冬天之后获得了新生?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营销从业者,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营销到底有没有独立性,它是否存在某些真正发端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或者假若确实存在着某些核心价值但能否以系统化的稳定范式支持中国本土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很是值得怀疑。
  中国营销人正在经受的这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这注定在将来会被定性为有历史意义的转折。
  追溯历史,中国营销的实践性更胜于理论性,应用性更胜于创新性,个体化更胜于系统化,强调执行胜于完善战略,关注细节优化胜于构建全局统筹。
  当下中国营销所谓的繁荣,只不过是受惠于中国经济长达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受惠于低人力成本、低市场竞争、需求规模庞大的低端市场。没有理论系统,没有价值积淀,更没有历史传统的继承,完全是对欧美市场营销模式十分瘪脚的复制。中国营销像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机会主义者,只适合市场竞争不完全、不充分的低成本时代。
  然而,环境变化来得如此突然,依靠那些“大师”舞手弄足的中国营销面对高成本时代的现实挑战,竟然如做错事的儿童听闻严厉的家长即将赶来问责,神色慌张,不知所措。
  中国营销的冬天来了,但绝对来得正当时。
  
  1.营销的高度取决于市场的高度而非销售的高度。
  把当下的中国营销称之为中国销售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本土企业过于急功近利,总以一时销售长短论成败。为此,整个中国营销界到处悬挂“引爆销量”、“销售突破”、“快速解决”、“实效、实操”、“十佳策划人”、“打造样板市场”等牛皮癣式的广告词,二十年来连一篇有份量的学术文章都没有,抄来抄去的还是老菲不断加码、陈辞烂调的《营销管理》。
  有心人不妨统计一下,本土企业设有市场部的比率是多少。当稍有市场意识的中国企业内部还在讨论“应不应该把‘花钱’的市场部地位提高到与‘赚钱’的销售部相提并论”时,跨国企业早就让MARKETING领导SALES。
  
  2.耐不住“寂寞”,树不起品牌。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同基础材质的商品,制造成本相差无几,但品牌和杂牌的卖价比率可以是一倍、十倍甚至百倍,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的售卖利润调整空间也有天壤之别。
  品牌的价值不是在于实物价值的多少,而在于对客户忠诚度和满足度的影响合力,品牌的虚拟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安然接受制造成本、物流成品、人资成本上扬的挑战。
  可怜的是,中国营销暂时能够帮助本土企业的品牌建设无非是那些卖点创意、包装设计等花拳绣腿。本土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奢侈类品牌的根源,一方面是中国营销没有成熟的品牌管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本土企业营销缺乏耐性。
  品牌的树立并没有时间限制,不存在所谓的“三年是坎,五年过关,十年为金”的谬误认识,关键是企业看重销售量还是看重远期的客户忠诚度、美誉度。
  
  3.系统营销的水平低下成为中国营销最短板。
  笔者虽然有着十年多的快速消费品营销实践,也认同快速消费品行业在中国营销模式上首屈一指的领先,但仍然坚持认为,判断一个国家营销水准高低的标准是工业、医药等行业的系统营销水平。
  工业品、医药等行业的营销是嵌入研发、技术、制造、服务、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等因素集成化的组织营销,是最复杂、最能体现营销组织能力的模式。
  但中国的工业品、医药行业却主动或被动地沦为“贿赂”营销,成为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营销行业。
  如果在系统营销方面没有特别建树,那么中国营销将长期成为西方营销理论的拷贝者或者是盗窃者。
  
  4.专业和专注。
  凡从事企业营销的人事管理或培训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识: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与其它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同营销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并没有明显优势。这恰恰说明中国营销基础理论没有得到更新发展,或者说没有专业教育优势。
  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高速发展,也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可能继续享受众多的市场机会。没有专注的营销组织,很难对市场环境变化提出预判和准备。
  事实上,经营成本上涨趋势早在2003年底就开始显现,尽管国外国内许多经济研究机构发布过相关的提醒,但是中国企业的营销组织主动作出预警和积极应对的毕竟是极少数,因为缺乏大局观和专注度。
  
  5.营销工具综合运用能力的系统培训不足。
  国内有识之士曾经有过把培训当作给员工提供的最好福利的观点,笔者极为赞同。然而,中国企业营销组织多数热衷于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发训练,而在营销工具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则往往放任员工在工作实践上自行提高。
  这类自学成材的营销从业者容易缺乏系统培训所带来的综合运用能力,缺乏问题的系统全面思考能力。那么多丰富有效的营销工具渐渐只剩下广告、降价、促销和渠道或客户冲压货,甚至这几个营销工具还应用不到位。
  在经济环境全面调整下,广告媒体售价同样会上升,消费者对降价选择性更多,促销效益更差,渠道深度其实有限,客户投资必定意愿下降。中国营销总停留在“程咬金三板斧”阶段是中国企业的不幸,更是中国营销人的职业危机所在。
  
  6.营销的人力成本、沟通成本管理缺位。
  营销人才既是成本又是资本,随着人员工资费用等必须随着CPI指数进行相应调整,人力成本水涨船高,过去对抗跨国企业的人海战术将成为巨大的成本负担。
  中国营销企业必须回到对高效率人才培养的正途上来,中国营销许多概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营销组织在销售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极易忽视内部沟通成本管理,信息、指令等上传下达效率普遍低下。这不仅是信息技术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是管理意识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结果。
  中国营销在不应该失分的地方总是不断失分,实现缩短与先进营销理念差距的愿意谈何容易。
  中国营销发展进化的进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问题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于问题重复出现而不去对问题产生根源的主观责任思考。中国营销何去何从,将在这个冬天过后见分晓。
  不管怎么说,有一条必须提醒:我们不能在冬天睡着!
  
  专题编辑:范超伟jamesfan@vip.sohu.net
  陈思廷 chenst2004@163.com
  王晨wdc3000@sohu.com
  陈引榷 cmmocyq@gmail.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近几年来,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增长有目共睹,因一直从事葡萄酒营销咨询工作,故对这个新兴行业有了更多的研究与思考,笔者希望通过“进口葡萄酒乱象”“进口与国产葡萄酒之间的博弈”“进口葡萄酒中国化市场操作”三个系列话题,探讨进口葡萄酒未来在中国的营销之路。    在我国加入WTO前,进口葡萄酒的综合税率高达150%,但到了2005年,威士忌、烈性葡萄酒、伏特加酒等酒类产品的关税已降至10%。关
期刊
从整体来说,像饮料和食品此类商品是适合走单品的,但商家往往从做生意的概率角度来思考,不敢冒然孤注一掷把赢面都押在一个产品上。      红罐王老吉的大获成功,给我们很多启发。除了定位、品类、消费时机、消费状态识别的启发外,还给了我们另外的启发,那就是“五个手指头不如攥成一个拳头”,以及要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王老吉的成功,使得很多人开始“一边倒”,认为商品成功的秘
期刊
2011年1月,CPI指数4.9;3月,CPI指数5.4;6月,CPI指数6.4。(下图:2008年——2011年中国CPI及PPI指数走势图。数据来源:新华08)    物价飞涨,消费者、渠道商、品牌商、原料商,供应链上的每个人都在叫苦不迭,这一幕似曾相识,何等熟悉。是的,上一轮2008年的高通胀才刚刚过去,还没等你喘过气,它又来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继2008年大幅通货膨胀之后,新一波的通胀
期刊
发展中的调味品企业,多数会寄希望快速跟进领先产品的办法,来迅速获得业绩增长,而实际上标杆企业,就像开车一样,别人的车开在前面,可以随时挡住你的前进。    调味品企业取胜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很多企业向我们咨询时,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很多人主观认为调味品行业门槛低,觉得很好进入,而一些已经进入的企业,也是这样认为,但是实际上,新入行的调味品企业,存活率很低,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不懂技术与不懂市场
期刊
真耀公司(化名)是一家区域型食品企业,市场份额并不理想,表现较好的品种不足十个,其中包括本文重点介绍的A产品。  市场份额总体不理想有两大原因:一是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二是企业进入市场较晚,品牌基础差,市场认同度低。  为了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真耀公司出台了一系列促销政策,并将A产品作为突击队,抢占市场份额,并带动大部队的销售。为此,在产品定价和促销费用上,对A产品都有所倾斜,基本放弃了产品利润。 
期刊
沈东军 乐朗葡萄酒董事长  葡萄酒在中国将成为主流消费,就像黄金被钻石代替一样,传统的白酒也开始慢慢被葡萄酒消费所取代。这不仅是中国人喜好的改变,更是一种生活形态的转变。而进口葡萄酒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是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胡劲松 中泰合资湖北阿玛宁工贸(拥有花饮料品牌“东方鲜花”)董事长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本草饮料、浆
期刊
现在很多业内人士在讲:调味品行业要开始整合、开始洗牌了。  真是这样吗?  一个年增长超过20%的行业,会经得起整合和洗牌吗?  其实,洗牌不仅没有来临,而且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但是,洗牌也为时不远,就在2020年左右。  如今的行业龙头当然不惧洗牌,  问题是:  中小企业怎么办?  其实,只要抓住这次机遇创新,一切都还来得及!    战略机遇期的机会    希望集团的创始人有句
期刊
在缺少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建立优势渠道能更快腾飞。但多数企业不是在摸索徘徊中丧失了机会,就是霸王硬上弓似的自杀成功。    市场定位须与渠道类型匹配,切忌遍地撒网、自我陶醉    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相对固定的消费场所,渠道分流了消费者。因此,企业在设计渠道时,首先应该确定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了解他们喜欢去哪里购物,为什么去那里购物,然后进驻相关渠道。  比如,上海的社区奶站有上千家,一个月的销
期刊
70%的购物者都是无计划甚至冲动性的购买,每天各大小商店都在打着各自的算盘降价、买赠、发放优惠券、试尝试用、抽奖、满额优惠、一元买赠……用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赚人气、造氛围、聚商气,诠释着对“促销”的朴素理解:促销就是施舍物质利益和获取客户反应之间角力,促销的主轴就是“让利”。  即使这样,大家仍在感叹:消费者越来越难缠了,有时候几万块钱的促销费用扔下去,他们竟不为所动,最终只落得个自娱自乐。  “
期刊
一个看起来非常光鲜的品牌背后,往往隐藏的都是触目惊心的“败絮其中”,这就是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空心化”现象,也是企业经营危机爆发的根源。    基于传播的品牌建设    自“三聚氰胺”事件过后,食品行业接二连三地发生危机事件,我们的食品为什么如此不安全?而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事件的始作俑者,竟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著名品牌,更是行业的领导者!  在三鹿倒闭前的鼎盛时期,根据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的评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