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成 闪亮探究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分析
  
  根据国内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我们国家的自然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有24.3%的人不及格,这种现象让人担忧。而在整个课程资源中科学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演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独立做好观察实验。课后,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做好课外的探究活动。在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会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是课改的基本理念。”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太低,让他们探究的课题太少;有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所必备的场地和器材,不容易开展探究活动;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所需的时间太长,学生难以坚持……其实,教学中的观察实验绝大部分都可以取自生活中的物品、科学教学的实验材料。一个真正适合学生的探究内容,就常常生成于学生日常的课堂中,生成于日常的生活中,关键是教师善不善于捕捉,善不善于抓住机会。
  粪便,一个让人感到不太卫生的词。因此,许多人谈及此词,便有避而远之的感觉,似乎在学生的口中更应该“文明”地使用这个词。然而,在本案例中,“蜗牛的粪便颜色”就引起了一个闪亮探究过程的开始……
  
  情景再现
  
  下午第三节是三年级的科学课,学生早就急切地等着和我共同研究小动物——蜗牛了。我带着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走向教室,拿着一盒蜗牛,刚到门外,教室里便响起一片欢呼声。
  有许多学生在家里已经抓了几只蜗牛放在小观察盒里,但有些学生并没有抓到,便大声叫起来:“老师,给我一只!…‘老师,我还没有!”有些学生都快要跑到讲台上来了。
  看到这个情景,我只好省去了准备好的导课语,直接进入中心课题,“同学们,现在把蜗牛发给没有捉到蜗牛的同学。但是有一个要求,拿到蜗牛后,要仔细观察,把看到的记录下来,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说完赶紧把蜗牛发给没有抓到蜗牛的学生。
  观察活动马上开始了,每个小组都拿着放大镜认真地观察,不时地和同组里的成员小声议论着什么,手里不时地记录着发现的一个自认为特别的地方,还高兴地跑来扯着我的衣服,让我到他们小组里看。我看着学生专注的探究神情,心里也不禁为他们开心。
  汇报开始了。
  师:通过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啊?
  生:它身上黏黏的,可以黏在树叶上,也可以黏在玻璃上。
  师:对呀,为什么它身上会黏黏的呢?因为它的脚——就是腹足,会分泌一种黏液,让它就好像吸盘一样,牢牢吸在物体上。
  生:蜗牛有长长的触角和短短的触角,它有两对触角。
  师:有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但因为品种不同,有的蜗牛只有一对触角。
  生:蜗牛的壳上有一圈圈的花纹。
  生:蜗牛害怕时就会躲到壳里。
  生:我发现蜗牛也有牙齿。
  学生兴趣盎然地汇报着他们的发现。不过,我有点低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了。我惊讶于学生对蜗牛的观察有如此细致,甚至连长在壳和腹足之间的两个小孔也观察到了。
  生:蜗牛的头后面有两个小孔,但不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到这个惊奇的发现上去了)
  生:我也发现了,可能是蜗牛鼻子,因为在它的眼睛下没看到鼻子,跟人不一样。
  此时,我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了这两个小孔就是蜗牛的肛门和鼻子。接着,学生提出了意料不到的问题。
  生1:那它大便时不是很臭吗?鼻子就在肛门旁边。(引起一阵哄笑)
  生2:我看到它拉出来的大便是绿色的,跟人的不同,但闻起来也有点臭。
  生3:不对,它的大便是黄色的。
  生4:不对,它的大便是紫色的,不信,你们看。(说着,举起小观察盒)
  生5:不对,我的蜗牛的大便是红色的。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小组成员的脸上都露出疑惑的神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我的脸上。我查过资料,因为蜗牛的肠胃很简单,不能将食物完全消化,所以会有不同的粪便颜色出现。我本想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学生,但是,我转念一想,此时不正是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的好机会吗?
  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就他们的发现展开讨论。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有什么办法呢?”我试着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研究计划。
  教室里一阵沸腾,小组讨论了一会儿,接着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我可以拿几只蜗牛作对比实验!”“我明天早上再观察,看看与今天排出的粪便是不是一样?”“我昨天给它吃的是青菜,今天给它吃别的食物,看看粪便会不会有变化?”“也许它排出的粪便颜色跟吃的东西有关?”
  听着学生们的一个个精彩的设想,我从内心里笑了,谁说可爱的小学生不会探究!我也不由地加入了他们的讨论。结果,大家都认为蜗牛的粪便也许真的跟吃的食物有关。于是,各小组又开始了设计自己小组的探究计划……
  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都非常的投入,在讨论计划时,还时不时征求我的意见。
  当天晚上,我也按白天学生设计的计划,在几个不同观察盒里放入不同颜色的食物,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第二天一早,果然证实了学生的猜测: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排出什么颜色的粪便。
  第二天早自修时,我根据约定来到了三年级教室。一进教室门口,就有几个小组的学生大叫起来:“老师,我知道原因了!”“我知道为什么蜗牛的粪便会有不同的颜色了。”……我让每个小组都来说说是怎么发现的。听了他们的发言,我更惊讶于学生们的执著、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和潜在的探究能力。
  结论出来了,但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从这个经历中所体验到的探究、合作的意义。这些收获是我在设计“蜗牛的观察”教学时所没有想到的。情况说明,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适时抓住契机,让学生动手动脑,再给予适当有效的指点,在探究活动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思考
  
  这堂科学观察课所发生的“粪便颜色”问题,我庆幸当时并没有很简单地把这个答案告诉学生们。否则,当学生发现“两个小孔”时我就失去了让他们主动探究的机会而懊悔不已了,如果失去这样的机会,那么我这位科学教师真的是不称职了。
  在课堂中,这些“惊奇的发现”都是让学生进行一次亲身主动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对科学的兴趣。因为新奇的问题、意外的发现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能给小学生带来乐趣。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养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事实证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巨大的满足感、那份快乐的体验,树立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在学生现在和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也许能更好地体验探究所产生的乐趣,更敏锐地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充分地感受和珍爱生命之美,更深刻地体味人生的真谛和存在的价值。
  作为教师,我从中悟到了一些教育教学智慧: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教材,如何把握课堂中的契机。明白了科学教师不一定就非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知识的结论硬性地灌输给学生。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向导,引领学生到课堂、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同时,科学教师是一个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这个伙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他应该善于抓住课堂契机,及时捕捉课堂的即时生成,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创造所能创造的时机,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善于随机应变地运用各种学习指导策略,使自己在科学教育中更加胜任、更加愉快。
其他文献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科学教学上也如此。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个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出:教学时间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不全在课堂40分钟,还应包括课前用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这一学习环节。下面笔者就从学生、教师两头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培养学习能力    科学课以实验教学为主,往往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
期刊
Go for it 这套中学英语教材在保持语言的结构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设出丰富的语言情景,同时也更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将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交际活动?以下是笔者就结构—情景—交际活动优化组合,分四个步骤进行初步尝试。    一、创设语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根据教材所展示的语言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
期刊
Excel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输入,如果不注意技巧和方法的话,将会花费很大的精力。我在使用Excel的过程中,琢磨出几个小技巧,对快速输入很有帮助。     一、快速输入大量含小数点的数字    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大量带有小数点的数字时,按照普通的输入方法,一般会按照数字原样大小直接输入。例如:要在单元格中输入0
期刊
随着班主任工作的不断深入,我越发觉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似乎是家庭的缩影。亲子教育专家董健宇博士说:“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周弘教授说:“父母用无知的爱逼出一个个坏孩子。”事实确实如此,于是召开了一次家长会。  “同学们,今天晚上要召开家长会,你最不喜欢听而且又是父母经常讲的话是什么?老师今晚可以转告你们的家长,叫他们以后不要说。”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爸爸妈妈总是拿我跟别人比,
期刊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说,成大事者更要注重细节。细节,常常发生在不经意间,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细节,也常常不被人重视,但日积月累,小小的细节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可以是一种陋习,也可以是一种修养。  有人说,细节造就成功。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细节也造就优秀生。  午自修期间,我还没到教室门口就听到了班长与同学的争吵声,进入教室之后,同学们开始安静下来。这时班长朱斯雅走到我
期刊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在市镇上被人调包,他捉不到窃贼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认为,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语文实践效果的同时,设计适当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是体现与落实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语文应用实践的必要手段。  然而,我们多年来的课外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部分教师无视作业设计的科学
期刊
《基础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系列讲座已经进行了三期,我们已经分别对基础教育中为什么要设置不同类型的科学与技术教育类课程,为什么设置这些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保障;它们对培养创新人才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些不同属性的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活动)在教学实施层面上分别有何不同的操作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次讲座中,我们将阐述在基础教育中,科技创新教育的“预期发展效能”评价理论。  科技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开放性、创新性、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在处理教材时空间弹性更大,开放性更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可以放飞学生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还学生一个富于童真和灵性的世界,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江苏科技版)共三册,适宜四年级至六年级使
期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而言,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怎样开展好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研究课题的选择。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目前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都采用学生自主选题的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