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儿童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快乐地生活,能否在成长与生活中得到恰当又正确的思想引导,这不仅关乎儿童自身的一生命运,也关乎我们的未来。因此,让儿童在儿时就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得到正确地引导是我们全社会应给予关注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人生;儿童文学;指引
说到正确地引导,不可否认,传统的家长说教引导方式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于天真无邪的儿童来说,从小给他们灌输传统式的说教,显然是苍白而又无力的,相应地儿童接收与接受的热情显然也不会高。因此儿童文学以它独有的方式对孩子们的人生路做以指引:幽默、形象化、立体化地塑造人物;浪漫化、美学化的情节结构;极具吸引力的语言风格等会让儿童能自觉地乐意学习其中的道理,能更加主动地将文学中的正面小主人公形象作为榜样,也能更加积极地将他们所悟的哲理运用到实践中去。由此,儿童文学对儿童人生路指引的作用不言而喻。
既然这样,那么儿童正确的、合适的的人生路究竟在何方?儿童文学究竟给儿童们指出了怎样的人生路?本文以《夏洛的网》与《长袜子皮皮》两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对比来对此做以阐释。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埃尔温·布鲁克斯·怀特的一部杰出儿童文学作品。它讲述的是小猪威伯由于天生弱小而险些惨遭主人杀害,在小女孩芬救了它后,它被送到芬的舅舅家的农场里,蜘蛛夏洛先后为它织网“好猪”、“很棒”、“闪光”、“谦恭”,它也做到到了夏洛织的字,所以让它不仅免于在圣诞节被杀,还让它出了名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威伯在出生后,它一直没有获得主体性,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在受了夏洛的指引与帮助后,它便一直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得更好,一切在悄然改变:当夏洛的网织着“好猪”时,威伯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头真正的好猪,此时它开始获得主体性;当夏洛的网里说“很棒”时,威伯又激励自己做到配得上“很棒”,此时的它在获得主体性的行程中向前迈了一大步;当夏洛的网里织着“闪光”时,它又勉励自己去做些让自己看上去闪光的事,此时它更加接近主体性了;最后夏洛为它织了“谦恭”二字,它便又让自己时时刻刻做到谦恭,在此时,它完全获得了独立的主体性,它脱离了人为死亡的威胁。威伯能够成功,能够获得主体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做法实质上符合父权社会的轨道,实际上,威伯暗喻着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孩子们,而夏洛则暗喻着儿童们的父辈,而威伯的成功也在暗指什么样的孩子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给儿童明确指出了一条路:即走传统的、符合父权社会轨道的路。对于儿童来说,此条路是传统的,也是社会主流所认同的,并且为大多世人所接受和推崇的一条人生路。在今天,符合父权社会轨道的人生路是无非是受教育,学知识,明礼节,可以说几乎或者很大程度上听从父辈的安排,由入学开始——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此种方式或许是现如今社会上最普遍的成长方式,几乎算是日趋地千篇一律,所有的人似乎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注定要走的是几近相同的人生轨迹,但又似乎由于这种千篇一律而使我们的社会司空见惯地普遍认可,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会扼杀我们儿童的自由发展?
瑞典有“童话外婆”之名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所著的《长袜子皮皮》则为儿童指出另一条人生路。此文讲述的是一个奇怪的爱穿长袜子的小姑娘皮皮,形象调皮又可爱的她力大无比,她举得起牛马,制得服小偷强盗,斗得过鲨鱼,她虽无父母,但她有用不尽的金币,不上学的她总是有许许多多奇妙的主意,创作一个个奇迹。从中可以看出,皮皮不爱上学,她觉得学校不适合她,而学校本身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上学实际上就是象征着传统的儿童成长的方式,皮皮不愿意落于传统,不愿意像她的好朋友汤米和安妮卡那样,事事按照家长安排的去做。所以她认为追随自己想要的,走自己的人生路才是应该的,实质上,皮皮身上体现出一种儿童游戏精神,那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游戏精神,是在自由追求中成长的精神。皮皮不走符合父权社会的人生路,甚至可以说是对符合父权社会人生路的排斥与对抗,这种反传统性让皮皮脱离了父权家长制的束缚,使皮皮变成了一个自由人类的象征,更是一个自由的无拘束儿童的象征,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走自己的人生路,让自己的个性能够自由又充分地发展。当然,此条人生路是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就如皮皮有父亲留给她的数不尽、用不完的金币。可见,此条人生路是有一定限制的。排除其他因素,只谈皮皮的这种反传统人生路,放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上,我想绝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支持,因为以我们的眼光看,皮皮是不懂礼节的,会把皮皮在大人说话时插嘴,去他人家做客不守规矩等行为归结为她放任的自由发展的结果,可是孩子也有反思,也有思考,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反传统的人生路相对于传统的人生路的借鉴性、实用性以及它的弊端性究竟在哪?
由此,儿童文学对儿童人生路的指引极其明确,在总体上大可分为两条:一条是走符合父权社会轨道的威伯式人生路,另一条是反传统,有悖于父权社会轨道,走自我发展的皮皮式人生路。作为成人的我们,大多数人因社会的阅历与经验,或许会有所抉择性的评价,认为那种更“合适”我们的儿童,儿童文学也在启发着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到把这两条路的利弊理清,然后加以融合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忘却了,我们是被这个社会“熏陶”过的,在本质上,我们与儿童的思想世界也是不同的,而真正面临抉择的是我们的儿童不是我们。无论何种人生路,以文学的形式来向儿童娓娓道来,都增强了对儿童的吸引力与学习性。儿童人生路的正确与否,关乎我们的未来,而儿童文学中也给了儿童们很大意义上的引导,加之或多或少的传统家长说教式的融合,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们应该始终相信,我们儿童的人生路起步都将迈向正确的方向,我们的儿童花朵能够朵朵娇艳绽放,他们也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直快乐、顺利地走下去。
【关键词】儿童人生;儿童文学;指引
说到正确地引导,不可否认,传统的家长说教引导方式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于天真无邪的儿童来说,从小给他们灌输传统式的说教,显然是苍白而又无力的,相应地儿童接收与接受的热情显然也不会高。因此儿童文学以它独有的方式对孩子们的人生路做以指引:幽默、形象化、立体化地塑造人物;浪漫化、美学化的情节结构;极具吸引力的语言风格等会让儿童能自觉地乐意学习其中的道理,能更加主动地将文学中的正面小主人公形象作为榜样,也能更加积极地将他们所悟的哲理运用到实践中去。由此,儿童文学对儿童人生路指引的作用不言而喻。
既然这样,那么儿童正确的、合适的的人生路究竟在何方?儿童文学究竟给儿童们指出了怎样的人生路?本文以《夏洛的网》与《长袜子皮皮》两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对比来对此做以阐释。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埃尔温·布鲁克斯·怀特的一部杰出儿童文学作品。它讲述的是小猪威伯由于天生弱小而险些惨遭主人杀害,在小女孩芬救了它后,它被送到芬的舅舅家的农场里,蜘蛛夏洛先后为它织网“好猪”、“很棒”、“闪光”、“谦恭”,它也做到到了夏洛织的字,所以让它不仅免于在圣诞节被杀,还让它出了名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威伯在出生后,它一直没有获得主体性,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在受了夏洛的指引与帮助后,它便一直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得更好,一切在悄然改变:当夏洛的网织着“好猪”时,威伯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头真正的好猪,此时它开始获得主体性;当夏洛的网里说“很棒”时,威伯又激励自己做到配得上“很棒”,此时的它在获得主体性的行程中向前迈了一大步;当夏洛的网里织着“闪光”时,它又勉励自己去做些让自己看上去闪光的事,此时它更加接近主体性了;最后夏洛为它织了“谦恭”二字,它便又让自己时时刻刻做到谦恭,在此时,它完全获得了独立的主体性,它脱离了人为死亡的威胁。威伯能够成功,能够获得主体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做法实质上符合父权社会的轨道,实际上,威伯暗喻着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孩子们,而夏洛则暗喻着儿童们的父辈,而威伯的成功也在暗指什么样的孩子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给儿童明确指出了一条路:即走传统的、符合父权社会轨道的路。对于儿童来说,此条路是传统的,也是社会主流所认同的,并且为大多世人所接受和推崇的一条人生路。在今天,符合父权社会轨道的人生路是无非是受教育,学知识,明礼节,可以说几乎或者很大程度上听从父辈的安排,由入学开始——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此种方式或许是现如今社会上最普遍的成长方式,几乎算是日趋地千篇一律,所有的人似乎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注定要走的是几近相同的人生轨迹,但又似乎由于这种千篇一律而使我们的社会司空见惯地普遍认可,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会扼杀我们儿童的自由发展?
瑞典有“童话外婆”之名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所著的《长袜子皮皮》则为儿童指出另一条人生路。此文讲述的是一个奇怪的爱穿长袜子的小姑娘皮皮,形象调皮又可爱的她力大无比,她举得起牛马,制得服小偷强盗,斗得过鲨鱼,她虽无父母,但她有用不尽的金币,不上学的她总是有许许多多奇妙的主意,创作一个个奇迹。从中可以看出,皮皮不爱上学,她觉得学校不适合她,而学校本身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上学实际上就是象征着传统的儿童成长的方式,皮皮不愿意落于传统,不愿意像她的好朋友汤米和安妮卡那样,事事按照家长安排的去做。所以她认为追随自己想要的,走自己的人生路才是应该的,实质上,皮皮身上体现出一种儿童游戏精神,那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游戏精神,是在自由追求中成长的精神。皮皮不走符合父权社会的人生路,甚至可以说是对符合父权社会人生路的排斥与对抗,这种反传统性让皮皮脱离了父权家长制的束缚,使皮皮变成了一个自由人类的象征,更是一个自由的无拘束儿童的象征,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走自己的人生路,让自己的个性能够自由又充分地发展。当然,此条人生路是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就如皮皮有父亲留给她的数不尽、用不完的金币。可见,此条人生路是有一定限制的。排除其他因素,只谈皮皮的这种反传统人生路,放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上,我想绝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支持,因为以我们的眼光看,皮皮是不懂礼节的,会把皮皮在大人说话时插嘴,去他人家做客不守规矩等行为归结为她放任的自由发展的结果,可是孩子也有反思,也有思考,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反传统的人生路相对于传统的人生路的借鉴性、实用性以及它的弊端性究竟在哪?
由此,儿童文学对儿童人生路的指引极其明确,在总体上大可分为两条:一条是走符合父权社会轨道的威伯式人生路,另一条是反传统,有悖于父权社会轨道,走自我发展的皮皮式人生路。作为成人的我们,大多数人因社会的阅历与经验,或许会有所抉择性的评价,认为那种更“合适”我们的儿童,儿童文学也在启发着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到把这两条路的利弊理清,然后加以融合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忘却了,我们是被这个社会“熏陶”过的,在本质上,我们与儿童的思想世界也是不同的,而真正面临抉择的是我们的儿童不是我们。无论何种人生路,以文学的形式来向儿童娓娓道来,都增强了对儿童的吸引力与学习性。儿童人生路的正确与否,关乎我们的未来,而儿童文学中也给了儿童们很大意义上的引导,加之或多或少的传统家长说教式的融合,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们应该始终相信,我们儿童的人生路起步都将迈向正确的方向,我们的儿童花朵能够朵朵娇艳绽放,他们也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直快乐、顺利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