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构建起来的,最终也要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高质量地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该积极面对人们语言运用情境的变化,基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需求,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学习各自的优势,以系统思维整体设计学习实践活动,重塑社群关系,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构建“混合式学习生态”,为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校进行了以下具体实践探索。
一、利用平板智慧系统开展智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互助式学习
很长时间以来,技术促进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PPT,辅以音频、视频来展现教学内容。大班教学使得传统教学高度统一和同步,学生个体表达机会有限,性格外向的学生容易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多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引入平板智慧教学系统后,其丰富性、开放性、灵活性与时效性给学生的个性化互助式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课堂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教师利用平板网络空间自带的海量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并通过发布学习资源包的方式,让学生自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从而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能通过平板数据监控及时给予个性化支持与反馈指导。
教师通过平板发布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组内围绕任务开展互助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将学习成果通过语音、表格、文字等方式适时提交分享给大家。各组查看,对比本组的成果,及时进行组内二次研讨,吸取其他组优点,修正本组不足,然后提交最终成果。这样的组内合作学习与组间交流,与过去各组只能逐一派代表上台发言分享,或提交纸质成果由教师展示再来集体讲评相比,省时高效不少。
教师通过平板教学实现课上、课下分层(分组)推送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发布课堂测试。学生完成提交后,系统立刻会形成统计数据。教师再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或者给完成效果好的学生发布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差异化教学。
教师还可以利用平板就某一议题发起全班投票,通过数据统计,迅速了解学生的真实意图,从而调整教学;利用平板的随机功能,给学生提供平等展示的机会;利用平板的拍照功能,将巡课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学习活动、学习成果拍摄推送给同学,供大家借鉴或集体点评……
由此看来,平板智慧教学系统的引入,让学习过程更为灵活。教师通过再造学习流程,给学生提供系列化、多层次的学习活动,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可以说是向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迈近了一步。
二、利用网络学习互动空间,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互动空间设计发布语文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学生在阅读鉴赏、展示评价、交流碰撞、合作探究、创造表达等活动中将积累有效的语言活动经验,最终形成必备的能力、品格与价值观。
教师设计发布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语言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比如本学期,我在五(5)班语文学习微信群发起了“班级(校园)新闻播报”的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班级或校园当天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每天由一名同学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在班级群发表一篇新闻稿,字数不限,一事一议,如实记录自己眼中的事件,表达独特真实的感受及对此事的思考。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聚焦新闻,在群里多角度地开展互动点评,可以就有新鲜感的词句、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发表点评,可以分享读了稿件后的所思所想,可以就别人的点评追加看法,还可以提一些写作建议。公开发表带来围观效应,不少家长也主动加入发表几句表扬与鼓励的话。每天在群里读新闻,议新闻,成了班级语文学习生活的一件开心事。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在积极的分享学习情境和体验中积累了语言实践经验,提升了表达、鉴赏等能力,接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获得了成长。
三、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互相欣赏借鉴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多的学习成果不能在课堂上现场展示,于是,课下的网络空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众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比如,班级共读整本书《不老泉》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最重要的阅读感受分享到班级群,以弥补课上发言时间不够的遗憾。读了四大名著以后,让学生选择书中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分析人物形象,以3分钟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里,随后在群里发起投票,选出最佳推荐人予以表扬。过一段时间,就选择学生的书法、练习册、习作、日记、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绘本编写、表演活动、好书推荐等优秀学习成果在网络空间进行分享,形式可以是图片、音频或视频,以表扬优秀,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品质与习惯。
在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互动空间发起创意征集、主题辩论、火眼纠错、主题演讲、朗诵吟诵等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参与某项学习活动。每个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
资源的选择不但要注重用中华傳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传承下去,而且应注重将时代的活水、生活的源泉引到学生身边,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深入思考学习的意义,学贯古今,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文化自信。
四、利用手机App助力学生语文学习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应当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但学生阅读的过程管理难,阅读质量究竟如何也无从知晓,这些客观上使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多时候采取放任的态度。而手机App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质量、减轻教师负担方面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米阅读”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套的一款手机App,里面不但有专门的教研团队为教师开发的海量备课资源,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节省了不少时间,更精选了大量与教材配套的古今中外经典美文,并编制有阅读检测试题。教师可根据学情,每天设定相应的阅读任务,课前或课后推送给学生,再借助平台数据反馈,了解学生进度,检测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选用整本书阅读模块,分章节或时间给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引导学生按计划阅读。耳朵剧场、有声书、阅读闯关活动、阅读打卡活动等配套资源、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学趣味盎然地把书一本本读下去。
总之,在现代网络条件下,信息技术深度影响教育,带来学习的革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使教与学都能非常便利地突破时空局限,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能动性进一步凸显。现代学习理论从建构主义向社会建构主义、联通主义一步步演进,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混合式学习生态”已经成了教学改革新的增长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教师只有应时代之变,努力提升技术素养,重建学习场域,重塑学习过程,再造学习流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目标,利用网络环境,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整体设计多彩的学习活动任务群,建设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投入语文实践,才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在更加多元、开放、包容、个性化、自主化的场域中学习,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
一、利用平板智慧系统开展智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互助式学习
很长时间以来,技术促进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PPT,辅以音频、视频来展现教学内容。大班教学使得传统教学高度统一和同步,学生个体表达机会有限,性格外向的学生容易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多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引入平板智慧教学系统后,其丰富性、开放性、灵活性与时效性给学生的个性化互助式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课堂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教师利用平板网络空间自带的海量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并通过发布学习资源包的方式,让学生自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从而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能通过平板数据监控及时给予个性化支持与反馈指导。
教师通过平板发布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组内围绕任务开展互助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将学习成果通过语音、表格、文字等方式适时提交分享给大家。各组查看,对比本组的成果,及时进行组内二次研讨,吸取其他组优点,修正本组不足,然后提交最终成果。这样的组内合作学习与组间交流,与过去各组只能逐一派代表上台发言分享,或提交纸质成果由教师展示再来集体讲评相比,省时高效不少。
教师通过平板教学实现课上、课下分层(分组)推送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发布课堂测试。学生完成提交后,系统立刻会形成统计数据。教师再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或者给完成效果好的学生发布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差异化教学。
教师还可以利用平板就某一议题发起全班投票,通过数据统计,迅速了解学生的真实意图,从而调整教学;利用平板的随机功能,给学生提供平等展示的机会;利用平板的拍照功能,将巡课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学习活动、学习成果拍摄推送给同学,供大家借鉴或集体点评……
由此看来,平板智慧教学系统的引入,让学习过程更为灵活。教师通过再造学习流程,给学生提供系列化、多层次的学习活动,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可以说是向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迈近了一步。
二、利用网络学习互动空间,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互动空间设计发布语文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学生在阅读鉴赏、展示评价、交流碰撞、合作探究、创造表达等活动中将积累有效的语言活动经验,最终形成必备的能力、品格与价值观。
教师设计发布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语言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比如本学期,我在五(5)班语文学习微信群发起了“班级(校园)新闻播报”的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班级或校园当天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每天由一名同学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在班级群发表一篇新闻稿,字数不限,一事一议,如实记录自己眼中的事件,表达独特真实的感受及对此事的思考。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聚焦新闻,在群里多角度地开展互动点评,可以就有新鲜感的词句、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发表点评,可以分享读了稿件后的所思所想,可以就别人的点评追加看法,还可以提一些写作建议。公开发表带来围观效应,不少家长也主动加入发表几句表扬与鼓励的话。每天在群里读新闻,议新闻,成了班级语文学习生活的一件开心事。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在积极的分享学习情境和体验中积累了语言实践经验,提升了表达、鉴赏等能力,接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获得了成长。
三、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互相欣赏借鉴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多的学习成果不能在课堂上现场展示,于是,课下的网络空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众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比如,班级共读整本书《不老泉》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最重要的阅读感受分享到班级群,以弥补课上发言时间不够的遗憾。读了四大名著以后,让学生选择书中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分析人物形象,以3分钟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里,随后在群里发起投票,选出最佳推荐人予以表扬。过一段时间,就选择学生的书法、练习册、习作、日记、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绘本编写、表演活动、好书推荐等优秀学习成果在网络空间进行分享,形式可以是图片、音频或视频,以表扬优秀,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品质与习惯。
在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互动空间发起创意征集、主题辩论、火眼纠错、主题演讲、朗诵吟诵等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参与某项学习活动。每个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
资源的选择不但要注重用中华傳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传承下去,而且应注重将时代的活水、生活的源泉引到学生身边,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深入思考学习的意义,学贯古今,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文化自信。
四、利用手机App助力学生语文学习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应当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但学生阅读的过程管理难,阅读质量究竟如何也无从知晓,这些客观上使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多时候采取放任的态度。而手机App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质量、减轻教师负担方面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米阅读”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套的一款手机App,里面不但有专门的教研团队为教师开发的海量备课资源,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节省了不少时间,更精选了大量与教材配套的古今中外经典美文,并编制有阅读检测试题。教师可根据学情,每天设定相应的阅读任务,课前或课后推送给学生,再借助平台数据反馈,了解学生进度,检测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选用整本书阅读模块,分章节或时间给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引导学生按计划阅读。耳朵剧场、有声书、阅读闯关活动、阅读打卡活动等配套资源、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学趣味盎然地把书一本本读下去。
总之,在现代网络条件下,信息技术深度影响教育,带来学习的革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使教与学都能非常便利地突破时空局限,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能动性进一步凸显。现代学习理论从建构主义向社会建构主义、联通主义一步步演进,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混合式学习生态”已经成了教学改革新的增长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教师只有应时代之变,努力提升技术素养,重建学习场域,重塑学习过程,再造学习流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目标,利用网络环境,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整体设计多彩的学习活动任务群,建设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投入语文实践,才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在更加多元、开放、包容、个性化、自主化的场域中学习,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