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促使其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让初中学生具备初步和他人进行文明交流沟通的交往能力。然而口语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实践才能丰富经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在提高学生口语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其他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填补空白,放飞联想
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要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要有一定的联想能力,这能促使学生适当隐藏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出乎意料或委婉表达等效果。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环节促使其放飞联想,对文本中的留白处进行想象填补,并用口语表达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后,学生都对太守为何找不到桃花源感到很困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困惑之处引导其进行口语实践,尝试补充文本的留白处,放飞联想,说说太守如何寻找桃花源,尝试分析为何找不到桃花源。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认为桃花源中的人担心来人不守诺言,将桃花源的秘密说出去,便偷偷跟着众人,发现众人到处留下标记,便将标记拿走,并留下了错误的指示,太守沿着错误的标记走,自然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还有的学生认为桃花源周围的桃树具有魔力,在得知太守前来寻找时,便将道路遮蔽起来,令其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学生各自展开联想,进行补白,说出了自己对《桃花源记》故事发展的理解。
这种方法将联想作为轴心,进行延展,能将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效结合起来,除了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外,对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转换视角,二度復述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文本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思考每一篇文本的表达视角,尝试用转换视角的方式来表达文本的内容,对文本进行二次复述。这个过程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阅读文本,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此活动也令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促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学习《故乡》时学生发现文本运用的是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视角,但是其中却存在叙事焦点的转变,叙事的焦点在闰土、“我”、母亲等人物身上发生着转换。在学生搞清楚文本的叙述视角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本从第一人称视角转变成第三人称视角,然后尝试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练习考验学生对文本内容是否充分了解,同时也考验学生能否在写作中自由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学生注意到在尝试转换视角叙述时,不能直接照抄文本原来的词句,要对那些体现“我”的内心情感和揣测的内容进行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第三人称视角的特点。如文本中最后“我”离开故乡时的展望,这一段文字是明显的第一人称视角,若要转换成第三人称视角则要描写更加客观,减少一些个人化、情绪化的内容。
学者舒春雨在研究课题口语实践活动时提出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尝试转换角度复述文本内容,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这种复述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本中的精彩词汇,体会作者个性化的语言形式,这对于学生自主表达能起到启发和提示的效果。
三、置换样式,重新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用”的概念,指出阅读教学要不仅要结合文体,还要结合学情。在口语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构筑独特的语用环境,让学生尝试结合文体进行文本改写,感受不同文本中主题选择、内容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在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本,更深入地品味文本。
《威尼斯商人(节选)》是精彩的剧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其改写成小说的形式,并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在学生尝试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戏剧和小说的区别,让学生明白戏剧主要展现的是人物的对话,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动作等都只是简单标注,需要表演者在表演中展现出来。而小说则不仅需要语言描写,同时也需要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在尝试改编的过程中,学生着重在讲述中表达了安东尼奥、公爵、夏洛克等角色的内心变化,并尝试描述其动作。如当夏洛克拒绝接受六千块钱时,学生用语言描述其内心情感:“夏洛克心想:我可不能让这些家伙轻轻松松就解决这件事情,我要这些家伙付出代价。他想到这里嘴角露出了一丝邪恶的笑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将记叙文改编成剧本,又或者将剧本改编成记叙文。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何处理好人物内在心理变化、动作描写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对文本进行重新认知体验的过程,能促进学生发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久而久之,学生能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让交流效果得以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口语实践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除了本文介绍的放飞想象、转换视角、置换文体样式以外,还有很多方法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堂口语实践,如将有共同点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赏析,说出自己的赏析观点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填补空白,放飞联想
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要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要有一定的联想能力,这能促使学生适当隐藏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出乎意料或委婉表达等效果。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环节促使其放飞联想,对文本中的留白处进行想象填补,并用口语表达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后,学生都对太守为何找不到桃花源感到很困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困惑之处引导其进行口语实践,尝试补充文本的留白处,放飞联想,说说太守如何寻找桃花源,尝试分析为何找不到桃花源。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认为桃花源中的人担心来人不守诺言,将桃花源的秘密说出去,便偷偷跟着众人,发现众人到处留下标记,便将标记拿走,并留下了错误的指示,太守沿着错误的标记走,自然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还有的学生认为桃花源周围的桃树具有魔力,在得知太守前来寻找时,便将道路遮蔽起来,令其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学生各自展开联想,进行补白,说出了自己对《桃花源记》故事发展的理解。
这种方法将联想作为轴心,进行延展,能将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效结合起来,除了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外,对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转换视角,二度復述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文本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思考每一篇文本的表达视角,尝试用转换视角的方式来表达文本的内容,对文本进行二次复述。这个过程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阅读文本,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此活动也令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促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学习《故乡》时学生发现文本运用的是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视角,但是其中却存在叙事焦点的转变,叙事的焦点在闰土、“我”、母亲等人物身上发生着转换。在学生搞清楚文本的叙述视角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本从第一人称视角转变成第三人称视角,然后尝试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练习考验学生对文本内容是否充分了解,同时也考验学生能否在写作中自由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学生注意到在尝试转换视角叙述时,不能直接照抄文本原来的词句,要对那些体现“我”的内心情感和揣测的内容进行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第三人称视角的特点。如文本中最后“我”离开故乡时的展望,这一段文字是明显的第一人称视角,若要转换成第三人称视角则要描写更加客观,减少一些个人化、情绪化的内容。
学者舒春雨在研究课题口语实践活动时提出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尝试转换角度复述文本内容,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这种复述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本中的精彩词汇,体会作者个性化的语言形式,这对于学生自主表达能起到启发和提示的效果。
三、置换样式,重新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用”的概念,指出阅读教学要不仅要结合文体,还要结合学情。在口语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构筑独特的语用环境,让学生尝试结合文体进行文本改写,感受不同文本中主题选择、内容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在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本,更深入地品味文本。
《威尼斯商人(节选)》是精彩的剧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其改写成小说的形式,并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在学生尝试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戏剧和小说的区别,让学生明白戏剧主要展现的是人物的对话,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动作等都只是简单标注,需要表演者在表演中展现出来。而小说则不仅需要语言描写,同时也需要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在尝试改编的过程中,学生着重在讲述中表达了安东尼奥、公爵、夏洛克等角色的内心变化,并尝试描述其动作。如当夏洛克拒绝接受六千块钱时,学生用语言描述其内心情感:“夏洛克心想:我可不能让这些家伙轻轻松松就解决这件事情,我要这些家伙付出代价。他想到这里嘴角露出了一丝邪恶的笑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将记叙文改编成剧本,又或者将剧本改编成记叙文。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何处理好人物内在心理变化、动作描写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对文本进行重新认知体验的过程,能促进学生发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久而久之,学生能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让交流效果得以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口语实践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除了本文介绍的放飞想象、转换视角、置换文体样式以外,还有很多方法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堂口语实践,如将有共同点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赏析,说出自己的赏析观点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